音乐社会学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摘要:音乐的起源从单一发展到今天的多元化,它的发展和社会历史一样悠久,音乐的学习与研究与诸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作为音乐伺服的高校声乐教学应当认识当下社会的音乐发展现状,从音乐社会学的视域来谈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趋势,目的在于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高校声乐的发展,希望追溯音乐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探索高校声乐学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
关键词:音乐社会学;声乐教学;可行性;设想
一、音乐社会学视域下的声乐教学
(一)现今社会的音乐传播
在广阔无垠的时空领域,音乐的传播将人类生活装点的五彩缤纷,正是有了音乐传播才深化了人们的艺术思维。现今社会的音乐传播主要涉及以下五种形式。一是空气媒介传播。它具有透明性、模糊性、接力性等特点,是音乐最原始的传播形式,早ถ期的音乐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因此透明性主要表现在可以直观准备的了解受传者的心理状态;模糊性主要表现在音乐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版本,直接导致音乐的模糊性;接力性表现在口传心授这种传播方式。二是乐谱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使得音乐创作更加清晰有序,巩固促进了传播活动的专门分工,使得模糊性的传播效果消失。乐谱的出现,让世界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更加畅通,为音乐传播架起桥梁,音乐传播再无限制。三是声音记录媒介传播。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的声音记录器,这一发明的诞生成功实现了人类对声音能量的管理;埃米尔柏林纳1888年在费城富兰克林学院对留声机进行师范演讲,成为世界唱片史的起点。声音记录媒介可以让音乐本体完整的保存下来,让人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的具体音响。四是广播电视媒介传播。新中国成立时期,无线电广播电台成为音乐主要传播媒介,广播歌曲对当时社会产生极大影响,音乐传播在当时具有导向性和引导性。之后电视也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媒介,比声音媒介传播更加有力。五是网络传播。网络为音乐传播扩大了空间范围,为音乐提供一个巨大的共享平台,突破了广播与电视传播的时间性。网络媒介可以让人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自主的选择接受音乐,但是网络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具有自由性与盲目性,让音乐一点不受约束,什么类型的音乐都可以在网络媒介中传播,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因为有些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并不具备对音乐的辨别能力。
(二)高校声乐学科在社会地位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主要涉及到四个环节:音乐创作生产、音乐传播生产、音乐表演生产、音乐伺服生产等,在音乐社会学视域下,这四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社会音乐生产与高校声乐教学的关系是从属于音乐社会生⌘产与音乐伺服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四个环节中,音乐伺服生产是其他三个环节的动力,其作用主要是培养人才,完善审美观念,具有音乐评、监督、研究等功用,只有明确了音乐伺服的任务与目标才能更好的为社会音乐生产服务,才能更及时的传输人才与智慧。
(三)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趋势
现阶段,我国社会音乐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流行音乐、民通、美通、原生态民歌、音乐剧、曲艺、戏曲等形式。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应当对现阶段的音乐形式做出准确的梳理和了解。高校声乐教学想要在未来得到发展,其趋势在横向要求上必须对多元化的声乐形式进行研究,在纵向要求上必须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要努力培养出都专多能的教育人才,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师资力量,高校可以拓宽教学曲目的范围,让专家学者的讲学或是授课成为常态,开设多元化的声乐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学习多元化风格的音乐作品,还可以举办多场风格各异的演唱比赛等。
二、多元化声乐形式进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可行性
(一)教学理念的多元化
人类的音乐教育模式在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中不断的发展,由简单的授课形式发展为系统的传授,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影响与制约。多 ☺元化声乐形式进入高校,在教学理念的多元化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文化的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文化多元化的方向是在保留现有的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外来的文化,使得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多元的发展,寻求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共荣。二是教育的多元化,现阶段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多样化的,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实现多元化,可满足不同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是向着社会的基本需求向前发展。三是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在高校声乐教育实践中,要密切关注社会音乐的发展现状,了解当前声乐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对于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要给予借鉴与融合,发展多元化声乐风格,提升高校声乐教育的社会适用性,推动社会音乐的良性发展,促进声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学术性。
(二)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学方法的融合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得到绝大多数的学者及专家的认同。声乐唱法主要有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等唱法,不论哪种唱法都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作指导。歌唱发声技巧主要是协调好呼吸、发声、共鸣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方法的统一与风格的多元化。原生态民歌的多元化风格,以生活为本源,没有经过美化,是原生态状态下的东西,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差异,由于的传播只限于小范围,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จ域的演唱技巧不一样,使得演唱风格也不一样,当然歌曲的风格也不一样。流行音乐的多元化风格,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民族、美声、原生态等风格有机融合在一起,将音乐作品演绎的淋漓尽致,如萨顶顶的《万物生》就是很好的代表作品。跨界声乐的多元化风格,如古典与流行的完美结合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跨界”组合凯尔特女生,她们的演唱就是探索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三、流行音乐进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具体设想
(一)音乐作品的借鉴与融合
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而言,大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味的强调气息和声音,大大的忽视了演唱作品的内容表达,这就让音乐作品失去了灵魂,更多时候放弃了演唱作品意义的传达。流行音乐作品进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取材与大众生活,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大众很容易接受,并且很大一部分音乐受到大众的喜爱。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演唱情感的培养,不能单单只强调声音和技巧,要深度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要以情代声。
(二)刍议流行音乐曲目进入高校声乐教学曲目
我们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采用流行音乐曲目是有要求的,首先这些曲目的内容要健康,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能违背我国的思想政策方针,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不偏激,要宣扬人性和道德。其次这些曲目要旋律优美,音响效果要符合受众的心理和生理的规律,能引起共鸣,歌曲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高校声乐教学曲目采用流行音乐教学要分级,学生在初级阶段可以选取短小并且旋律平稳的曲目,演唱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学生在中级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声区色彩的曲目来进行演唱,篇幅适中,演唱技术含量相对高些,并能正确运用歌唱方法。学生在高级阶段,可以选择偏度大的,音域跨度大,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曲目,这些作品可以在情绪上变化较大,演唱时可以做到声区统一。
(三)上课形式的借鉴
教师授课的过程是教授与学习的双过程,上课形式的多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元化的课堂不仅增强教师的授课强度,还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力度,在流行音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独唱、对唱、重唱、乐队组合、自弹自唱等形式,要从原来单一的小课形式发展为小组课、集体课、大班课,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演唱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水平。上课形式多元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组合作品展示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组合,自由组合的同时可以加上舞蹈和器乐的学生。二是重唱训练课,通过双人课和小组课来实现,加强学生的和声训练,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声✌音控制能力、听觉能力。三是唱跳训练课,在授课时可以借鉴流行音乐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形体动作,丰富声乐演唱的表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