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制度文化变革的教学学术发展路径探索
摘要:大学教学质量问题在上世纪末便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1990年,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L・Boyer)发表了《学术反思》。如今,教学学术在各个国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在中国的高校中,教学学术并没有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在实践方面的进展也微乎其微。因此,笔者欲通过对教学学术生存的土壤――即校园制度文化变革的角度出发,分析教学学术得以生存的外在条件,从而探索教学学术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教学学术;制度文化;制度变革;组织变革
Teaching quality problems of univers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t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In 1990, Ernest Boyer published the paper named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Nowadays,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lso has made certain progress in various countries. But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ither formed a strict system, nor got remarkably progress in practice. Therefore, the author want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culture change by analyzing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urvival.
一、教学质量问题频出,“教学学术”应运而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大跨步地向前发展,但高校数量上升、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导致高校教学质量问题频出,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1990年,博耶(Boyer)发表的《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Scho1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使“教学学术”――这种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知识理想深入人心。尽管当时博耶并没有对教学学术进行严格的概念定和精确的标准,但是博耶认为“理论指导实践固然没错,但是实践也在领导理论。所以,教学最完美的体现应当是研究与实践的二维体。i学术意味着从事原创性研究,而学者需要走出研究, 寻找(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搭建二者之间的桥梁,并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因而,教授的工作包括: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四方面在功能上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重叠。
亚里士多德曾说:“教学是有助于理解力的最高级形式。”博耶反对将教学看做是日常例行的、附加的、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的观点。首先,教授者必须是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其次,教学是专门从事智力工作的专业者所进行的一种行为而并非人人都可驾驭。教学法的步骤是经过深思熟虑计划的结果、是可以持续被检验的同时也是与每一门学科教学直接相关的。所以,高校中教师每周约十小时的教学时间实际是一项相当大负荷的工作,公众对此感到困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并不知晓加固好的教学背后需要教授者勤奋的工作以及从事严谨的研究活动。
博耶之所以将教学与学术联系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教师本体就是教学与学术的共同体。教师不仅是教授者,也是学习者。即教师自身就是“教学相长”的主体,教师应当以自身学识促进教学,同时通过教学进一步反作用于相关研究,不断充盈个体知识和水平。再者,卓越的教师更能建立教授者和被教授者之间的联系,使二者成为知识的共同体,教师积极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引导并鼓励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思考者,使他们能够有能力在今后一直保持学习的能力,这是教学学术这种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知识理想所追求的目标。第二,“有创造力的教学能够保持学术的热情,不断点燃学术的火种。”ii教学要做的不仅只是传递知识信息,更要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通过阅读、课堂讨论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结论都将有可能为教师开拓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方向。
教学与学术的融合是二者的共同需要,高校不但需要重视教学质量,还要强调学术的地位和尊严,双管齐下、试图使二者统一起来,教学与学术才能得到长足发展,高校才能更好地发挥科研、教学、服务社会等社会功能,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知识理想才能成为现实。
二、 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失宠”,科研为大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遇到了二战后一度困扰美国高等教育的棘手难题,即政府高调鼓励科研、大规模资助科研项目ถ改变了高校原本注重教学的氛围,由于凭借科研成果可以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提高学者的职称头衔、提升高校在社会中的名望,学术也被等同于科研, 正如博耶说道:“今天我们一谈论‘学术上’,往往指在学院或大学里♀的学衔和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著作。”iii这让科研超越教学,一跃成为高校霸主独占鳌头。用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师或者高校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不但会形成错误的风向标,迫使高校和教师片面追求科研成果、忽略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还会造成“学术恐慌”,过大的科研和学术压力更会使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的行为比比皆是,如此发展下去人类知识就会出现倒退、被削弱甚至消失的危险。
(二)一叶障目,不识风景
中国高校似乎普遍都被“科研学术”这一片树叶遮住了双眼,以至于忽略了教育的风景,抛弃了应该秉持的大学精神。我国高校目前的现状是整齐划
一、缺乏特色,从学校校训到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学术目标等都呈现出标准化的“中国特色”。各个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获得国家补助的科研经费,盲目跟风向研究ฌ型院校转变,甚至那些原本招收专科生的职业院校或只够招生本科生而缺乏研究资源的院校都在尽其所能为自己挂上“研究”的头衔。大学或学院都呈现出向上方的一个特定点漂移的趋势,这种单一性的趋势无疑抹杀了各个高校的特色意识,它们唯一共同的愿望就是跻身中国的“211”、“985”院校,成为中国的另一个北大或清华。
三、变中求胜:“教学学术”在高校实施的路径
“教学学术”,无疑是改变中国高校现有问题的一剂良方。尽管博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思想,但是在我国,教学学术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高校缺少有利于教学学术生存的土壤。2009年5月17日,来自美国11所大学的代表作为“教学学术合作”组织的成员在东密歇根大学(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讨论了如何促进教学学术在每个校园中的切实发展,最终得出结论:组织文化的变革刻不容缓。然而想要让“教学学术”在学校组织中找到立足点,成为高校的核心技术或使命并非易事,因为改变在高校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种主流文化的最突出特征便是教学与学术的分离,呈现出纯教学或纯学术的态势。为了避免教学学术昙花一现的命运,我国高校应当从自身的文化变革入手,为教学学术提供有利的土壤,为其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一) 以法正名,增加教学学术的价值
“一个组织对一项运动的文化支持程度与这项运动的合法性相关。”iv笔者认为,一项运动的开展得到该组织成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固然重要,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项运动是否能有长远的的健康发展。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教学学术的地位,是稳定教学学术根基、使教学学术扎根高校、名正言顺跻身高校技术核心的第一步。换言之,法律保障是基础,只有借“法”之名义为其正名,教学学术才有发展可言。此外,立法分为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因此,国家也应当积极为教学学术在高校中的实施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为高校各自的法律法规提供方向和依据。总之,教学学术的成功与否的第一步关键在于其合法地位,不在校园中给予教学学术一定的合法地位和价值所在,这项运动将徒劳无货。
(二) 推进教学学术的三大要素
明确了教学学术的价值,借助法律确保其合法性之后,要考虑的便是人的因素,即使组织成员更加热情地投入该项运动的开展,主要从以下三个要素入手:
(1) 领导者:
机构的文化变革是漫长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组织文化模型变革的关键机制之一便是领导的角色。“组织中的领导有机会去塑造一系列的信仰和行为供组织成员争相效仿”。v前提是这一系列的信仰和行为可以让组织成员意识到教学学术的价值并认可领导者的执行力。领导者需凭其领导才能通过向教学学术提供相应的资源或者借组织中的官方陈述对教学学术给予认可的方式来鼓励组织文化变革。
(2) 变革代理人
变革代理人(个人或个人群体)在组织当中缺乏领导者的影响力,不拥有决策最终的决定✪权,但他们必须具备大量实质性的专业技能,这是领导者所不具备的。变革代理人必须有强烈的意愿比任何人都希望组织文化变革的发生并发挥专业技能促使这种变革。
(3) ✉中间人:促进者
除了变革代理人之外,机制变革还需要在领导者和变革代理人之间起桥梁作用的中间人,他们必须充分掌握双方的具体情况得到双方共同信任从而促使这种变革的顺利进行。
从以上三个有关“人”的要素中也可以看出,要想使教学学术切实可行,组织在人员设置上应以“权力分离、中间调节”为原则,明确分工、各尽其用、集思广益、适当民主。
(三) 高校反思:明确自身办学方向和学术定位
不同类型的大学在办学方向和学术目标方面应有所不同,不能整齐划一或一味追求所谓的学术成果。高校首先需要对自身定位有清晰认识,再以此为基础明确办学方向和学术定位,根据自身属性科学调整教学和学术的比例,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例如,我国职业院校的定位就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因此,这一类院校应当充分注重教学,将教学放在办学的第一位,适当以教学结合学术,突显职业院校的特色,使教学学术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盲目追求学术、片面以学术作为评价机制。我国综合性大学数量较多,教学与学术的比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综合性大学科研优势明显,有些则以特色教学成为一枝独秀。此类大学更应清楚自身优势,以科研为重的就向研究型方向迈进,而以教学为重的则应重点关注教学的质量和创新。
综上所述,教学学术要想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际层面,可以以机构组织文化的变革作为切入点,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们共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