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农业和国民的日常生活对水利水电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对水利水电提供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地增长,正由于对水利水电行业的需求的增长,导致水利水电行业之间竞争激烈,竞争的出现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的产生,本文就是对于水利水电行业之间的竞ธ争而产♪生的问题出发以此来探讨质量监管应该采取的措施,从而提高水利水电行业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行业;质量管理;行业竞争
0.引言
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谈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水利水电也是衡量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所以,水利水电行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近几年来,水利水电行业的迅猛发展,水利水电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因此相继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要及时的对于水利水电行业进行调整,水利水电产业升级,水利水电结构进行优化,完善水利水电服务水平,提高水利水电行业质量水平,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大的发挥水利水电行业在国民经济的的促进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民,更好的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善其生活环境[1]。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特点
1.1涉及的范围广
由于水利水电行业在近几年中的迅猛发展,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宽,涉及的领域很广,在水利、水电、建筑、环境、工农业等都有涉及。
由于水利水电行业涉及的范围很广阔,与此同时它所涉及到的科目也不同而且种类繁多,在水利水电管理工程中会涉及到建筑、交通、环境环保、技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有涉及,所以可以说是一门复杂的行业,同时又是一门兼容并包的行业。
1.3不稳定性因素较多
首先,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很多的问题,例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地质差异等都是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的进行,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中也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难度。
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涉及人力资源复杂,技术水平不到位
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人力资源的问题,比如说实际的操作动手人员、技术指导人员、项目❤工程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复杂,在实际的工作中,会有很多问题的产生,因为工作的进行是有步骤的,有计划的,如果在复杂的人力方面有一方错误的出现就会导致以后❤工作错误的出现,这对于水利水电工作的进行是很不利的,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在技术方面没有达到要求的话对于水利水电的质量水平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技术水平问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2水利水电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在近几年来,虽说有关水利水电的法律也有公布,但是,还是有不健全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完善,而且近年来在水利水电方面的事故也很多,这就跟有关部门的监管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的话,就会导致相关的项目负责人会因为工期、资金、利润等原因对水利水电的施工的质量水平要求降低,给不法的项目负责人有可乘之机,这会大大的影响水利水工程的管理,不利于水利水电质量水平的提高。
2.3实际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因素有很多,系统的划分为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操作人员的素质、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水平等等,外在因素有天气、环境、地质差异的影响等等,这都是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的进行,同时也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正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加大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难度[2]。
3.加强水利水电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充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技术水平
既然,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要充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加强技术水平的优化升级,这样才会提高水利水电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中,法律法规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是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3加强项目的事前预测,提高项目的进度水平
在水利水电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要在项目的进行之前做好相关的预测工❣作,加强项目的确定性,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的发生,提高项目的进度水平。
4.结语
总之,水利水电行业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问题的出现,只有逐步的完善自己的行业能力,加强技术水平,操作能力,这样才会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最大的发挥水利水电行业在国民经济的的促进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民,更好的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善其生活环境[3]。
【参考文献】
[2]张媛.水利水电行业的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78-79.
[3]刘元.水利工程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