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困与道

时间:2024-12-26 02:33:4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已有三百余年历史。自清末.中国文学就一直致力融入世界文学。当今世界全球化语境下,伴随着弱势文化逐渐失去民族身份的危机,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愿望极其迫切。翻译出版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为了推进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新时期国家机构以及民间组织致力推广中国文学的西游之旅,开展出版资助多项工程。但发展之♥中却暗含种种问题,层层矛盾,中国文学的世界之旅可谓步步维艰。几百年来中西方的文化逆差现象并非朝夕可改,总结当代文学翻译出版之路,分析其发展☮中的困境,探讨其翻译出版原则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当代文学翻译出版之探索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于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推广一直没有停。当代文学的翻译出版可分为国家机构组织与民间组织两大部分,这两者在不同时期都促进了我国文学的西游之路,但两者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国家机构译介出版是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早期由个人或者少数社会精英发起,国家机构资助的模式进行。当代文学的推广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达到高潮。《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输出的主要方式。根据中国作家协会的统计,迄今为比,中国当代文学已有1000余部作品被翻译出版到国外。即便如此,我国当代文学的对外推介出版仍然滞后,与西方的交流处于文化逆差状态,特别是数十年来,译成英文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只有166种,文学译介与出版陷入低谷。新时期,中国政府发起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力求翻译出版包含大量当代文学作品在内的中国文化、科技、艺术等优秀作品。然而,官方译介的主管部分是国家的外宣结构,自然受到意识形态的规范,所以文学作品的类型、内容的选择无疑受到不同时期中国政治现状的影响。

民间译介主要是通过国外的译者、出版社翻译和出版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这些国外出版社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出版商和大学出版社。民间译介虽然规模小,缺乏统一的规划,但是大部分海外出版机构都以与中国相关出版机构合作的模式进行,文学作品的选择更灵活,海外市场的运作更有效。目前在海外产生较大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几乎都由英美出版机构策划发行,并由外国❦翻译家进行译介,他们努力译介中国当代文学,甚至一度出现中国小说翻译界的繁荣景象

二、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之困境

1.赞助人与市场化的内在矛盾

赞助人和市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两大重要制约因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平衡。《中国文学》停刊,熊猫丛书传播并不理想等都是赞助人与市场化内在矛盾的体现,也是官方出版在西方市场遇冷的佐证。就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而言,赞助人与市场化的内在矛盾体现于中国政府主导与西方市场自助选择之间的不协调。中国当代文学的赞助为政府机构,主流的意识形态和诗学标准是输出文学的重要评定依据。而在西方文学场域,政治审美与意识形态也不可避免渗透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学的诗学批评和文学价值评判。西方的市场期待决定了西方对中国文学翻译出版有十分明确的方向选择性。例如,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中,卫慧的《上海宝贝》被译介多达30多语种,备受西方出版机构的青睐。然而卫慧算不上主流作家,这种现象既反映了西方市场对东方文学的猎奇心态,也体现了作品内容迎合了西方的价值观。近些年莫言的作品在西方国家也有很好的销量。莫言作品被西方出版机构的认可主要归因于他的世界视野,用西方能接受的方法进行故事、人物、情感的构建,展示中国农民的原始生命力,其作品无论是精神层而还是语言层而都让西方读者耳目一新。这两个例子表明,如何调和赞助人与市场期待的关系、全方而展示中国当代文学、让西方世界读懂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深邃性还任重道远。

2.文学输出中的内部结构失衡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个庞大的工程,当代文学根植传统文化,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理应得到足够重视。但是,当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出版之间差距明显。大中华文库翻译出版的100本著作皆为历代典籍,而国内外的翻译作品也倾向于名家名作的合集,许多作家被笼统地介绍为华人作家,单独介绍的译本十分短缺。在诸多现当代作家中,只有老舍、巴金、莫言、苏童、冯骥才、贾平凹等作家作品被推广至国外,且翻译著作的销量总体而言并不理想。通过对中国作家翻译作品销量的统计看,2008-2010年,美国出版汉语翻译作品共29种,内地作品中毕宇飞的《青衣》销售排名为第288 502名,莫言的《生死疲劳》排名60万名之外。随着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才相对热销,成为中国文学在美国销售的翘楚。由此可见,如何处理在当代文学走出去中的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推介文化的精髓和内涵的矛盾将是调整当代文学翻译出版内部结构的重要一环。

3.文学输出中的作者、译者因素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在国外常常遇冷,其原因与作者与译者的因素不无关系。从作者层而,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的葛浩文就指出,中国作家文艺服务于政治的创作理念严重阻碍了中国作品的传译。而且,由于政治以及文革的影响,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是断层的,文学创作缺乏连续性。由于国内的封闭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也欠缺国际视野。许多当代作家写作松散、拖沓,缺乏技巧,另外优秀的译者难得也是制约翻译出版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优秀的作品正是由于译者的能力而受到冷落。译文的质量制约乃至决定现当代文学翻译传播的直接效果。国外的普通读者对中国作家与作品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依赖译文与原文对话,如果翻译质量低劣,读者会将责任归咎到作者身上,而优秀的译者与译文是中国文学融入世界的必备条件。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正是由于葛浩文等译者的成功翻译。

三、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之原则

1.赞助人适度原则

赞助人是促进或阻比文学阅读、写作或者改写的各种权力,诸如宗教集团、阶级、政府部门、出版社、大众传媒机构,也可以是个人。[4]赞助人通过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三要素来发挥作用。如果三要素集于同一赞助人就构成非区分行赞助人,从而对文学系统的各个环节施加影响。如果文学作品明显违背主流诗学或者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赞助人就会压制文学作品,甚至通过翻译出版中的改写使其符合当时的文学诗学和社会意识形态。在上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出版主要是政府主导,以中国古典文学的输出为主,那段时期中国文学在西方的传播呈现持续增长。但是,赞助人是政府部门或者负责外宣的官方机构。赞助人制定的出版编辑方针不可避免地带上主流意识形态的烙印,输出的文学作品带有明显选择性。而西方对待中国当代文学的态度也很谨慎,读者对中国文学中意识形态渗透的警惕导致其传播效果不尽理想。

进入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努力扩大其在西方文学世界中的影响,而被誉为将中国当代文学译介到西方的接生婆的葛浩文功不可没。但是,由于《中国文学》杂志停刊,专业赞助人长期缺失,大量非主流文学作品被海外出版结构或者民间赞助人以新闻化的方式译介。表而看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正趋向于去政治化,去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学回归和理性输出。然而,从近10年当代文学在西方传播的范围和主流作家作品的影响力来看,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的图书市场的集中度非常低,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图书市场仍旧处于边缘化。近10年,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150多种,而赞助人多达120多家。由此可见,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图书市场的杂乱无序,赞助人的不稳定和不平衡性使得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的传播任务仍然艰巨。

2.主体间性和谐原则

主体间性是指人与他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关系。主体间性既包ค括了多元主体性,也包括主体性是在与其他主体对象之间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中发生的,是主体间的共存。所以,主体间性体现了主体与主体间相互交往的特征,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这就要求主体应当超越封闭的自我,从主体走向主体间,在相互交往中相互尊重彼此的主体身份。作者、译者、读者、出版者平等对话,良性互动才能构建和谐的当代文学输出体系。

第一,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首先要注重作家、作品的选择,既要尊重作者的文学创造的独特性,又要体现选材的多样性。作者要立足中国文学发展现实,充分挖掘中国文化所蕴藏的精髓和文学共有的价值品质。

第二,译者在翻译出版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所以译者的选择更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关键。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发挥一切可能力量,吸收中外优秀译者。国内学者谢天振曾提议设立对外翻译出版基金,聘请国外知名译者或汉学家与中国译者合作翻译,甚至主张让国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第三,读者因素是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之核心因素,反映了对文学对外译介本质的认知。译者完成文学翻译这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第一步。文学作品被海外读者接受、欢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第四,出版者是四个因素中的协调者。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需要改变以前的文学译介和传播模式,积极构建政府投资、市场运作、中外联合的出版发行模式。政府可以鼓励中国出版社与国外知名出版社联合出版,或者出售版权,充分利用对方在他们自己国内良好的图书分销网络来推广翻译作品,或者直接委托国外出版社出版和销售。除了发挥官方机构或者政府部分的主导作用外,还可以拓宽出版者渠道,鼓励民间出版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今日世界文学》杂志联合推出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

3.市场化导向原则

市场化导向原则就是坚持市场在当代文学翻译出版中的文化资源配置作用。从过去近半个世纪的文学译介可以看出.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多是官方主导.政府资助。政府的战略性规划与引导虽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有其必要性,但是从西方市场的反应来看,当代文学译介还处于西方图书市场的边缘,健康有序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环境还需进一步构建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要整体规划,协调国际与国内市场,尊重并学习国外市场运作经验,遵循国外出版发行规律,提高国内翻译出版市场的运作能力,转变运作方式。因此,当代文学对外译介出版既要坚守和保护我国相对薄弱的翻译出版事业,倡导市场多元化、文学多样性,从而维护民族文化身份和主流价值观念;又要培养国际视野,基于文化认同,发现翻译出版市场运作的规律性与同质性,认知文化的互动性与互补性,借鉴、传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让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出版在市场化中回归文学,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中实现发展。

四、结语

当代文学的海外之旅历经60年风雨路,从《中国文学》到熊猫丛书,再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等,世界与中国都见证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每一次不懈的尝试。文学传播跌宕起伏,却始终向前,这是中国文明不休地在世界表达自身,寻求认同的努力探索。新世纪,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政府与人民仍将继往开来地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之路也会继续一路向前。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