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方向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不是高中语文的简单延续,也不等同于本科院校大学语文。高职高专自身的生源状况和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有其特定的教学环境、教授对象。为了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许多教师一直在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索、改革,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自从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后,大学语文的命运起起落落,在获得肯定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争议。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尚未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即便是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在其课程设置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一直难以确定。由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授课内容尚未有统一明确的认识,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各授其课、目标不明确,导致了某些教育者及学生对大学语文存在意义的怀疑。
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有语文课,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和目标基本是一致的,都是按照升学考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而且小学和中学语文课本也涵盖了大部分的经典文学代表作品。所以大学的语文课如果仍旧沿袭中学语文的授课方式,难免使学生感到乏味。另外,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也有自身特有的特点。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的生源有差别、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也存在许多差异。
一、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所处的教学背景
1、高职高专生源状况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入学门槛较低,高职高专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甚至很大的差距。大多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汉字形音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知识等基本素质较差,影响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基本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新生进入大学后在第一堂课上的自我介绍,不少学生做不到完整流畅的三分钟自我介绍,语句不连贯、词不达意。
心理状况方面,由于高考这场严酷的分级考试使高中毕业生在人生的转折关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身处不同的环境,差距使一些高职高专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影响了他们对待学业的态度,阻碍着自身的进步和人生的发展。
2、高职高专课程设置
社会的市场环境、就业状况给学生的培养、就业带来很大压力,高职高专学制三年,还要保留出一年的实习实训时间,这样,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对一些公共课程能减就减,能压缩就压缩,其中大学语文几乎可以说是处境最艰。“两课”有严格规定的课时,英语有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计算机也有等级证的就业优势。唯有大学语文,没有证书的吸引力,没有制度的限定,所以课时被一再压缩,大学语文就在的高职高专的课程开设中风雨飘摇,很难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目标。"
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2001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设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进而内化、升华人文素养。从《标准》可以看出,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从而实现“内化、升华人文素养”的目标。然而,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授中,却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冈,出现实际日标的偏颇。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偏低.语文基础薄弱,不具备很好的语文自学能力和文学修养,在教授大学语文课时,教师们不得不首先把精力投放到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偏重在教材所罔定的范文的解读上,难免顾此失彼,讲授的仍旧是中学语文教师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弱化了对学生“语言文学修养”的培养,进而难以实现“内化、升华人文素养”的目标。
一些大学语文教师也意识到了这种授课方式顾此失彼,于是开始大力倡导“人文目标”,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践行大学语文的“人文修养”培养目标,甚至把大学语文的功能扩大化,几乎等同于伞面的艺术培养,甚至可以具备等同于整个素质教育的功能。但是,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完全的省略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补充。当然大学语文毕竟不同于中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在培养“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一定要注意权衡,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
三、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编写
据统℃计,现已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1440多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也种类繁多,但是,还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高职院校语文教材。许多大学语文教材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一是以古文为主,而且许多作品往往与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作品重复,教师讲授一篇作品的前提是先把作品逐字逐句翻译一遍,即便是重复中学的古代作品,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底子差,教师也通常还要翻译下来,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二是突出思想教化,作品后常附一些“主题”、“思想”之类的练习题,类似于中学语文的“中心思想”分析,学生自然会比葫芦画瓢,简单生硬地总结出千篇一律的“答案”,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还有些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教材权威,忽略了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情况,而选用本科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超越了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
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首先要明确区分本科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和高职高专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自身的语文基础确定所选文学作品的数量、难易程度。其次,确定教材的编写体例。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不外乎两种:以史带文和按主题分类,以史带文展示了文学的发展过程,系统略显呆板;按主题分类打乱了文学作品的朝代、体裁限制,把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按主题组合,难免松散。如果能把这两种编写体例适当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就能使课程内容的编排既不失系统性,又较为灵活。
四、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式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些困境。首先,高职高专教育,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性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无法体现即时的能力目标。其次,有些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沿袭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从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到字词、段落、主题等,在讲授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时,还能吸引一些学生的兴趣,一。旦涉及到作品本身,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大学语文教师基本上都是中文系毕业的硕士、博士,他们的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在授课时往往侧重于自己所专攻的方向,古典文学专业方向的教师侧重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的教师侧重现当代文学,甚至把自己所侧重的方面讲得过精过深。大学语文毕竟是公共基础课,不是中文系的专业课,而且面对的又是底子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失去兴趣。
语文就是“中同语言文学”,包含“语言”和“文学”。在大学生活中,学生能接触的有关“语言”和“文学”的渠道很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参与文学社、诗社,写博客、日志,参加辩论赛、演讲赛等等。这些途径是没有任何约束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参与其中后比课堂学习进步较快。这些途径都是很好的培养语文能力的辅助条件。教师如果能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课堂教学与这些课外活动顺畅的连接起来,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授课时也要灵活掌握教材。各个学校运用的教材不外乎以史带文和按主题分类这两种体例。以史带文的体例符合中文系授课的惯常思路,但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不需要过于专业化的史、文知识。按主题分类的体例又难免绝对化,因为许多作品的思想、主题并不是单一的。不过相对于以史带文,按主题分类是一种较好的讲授方式。不管所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什么体例,都需要教师在讲授时机动掌握,灵活分类,把几篇主题、意义的相近文学作品结合起来,关联讲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不可忽略,教师可以在串讲作品的过程中,把字词等基础知识贯穿进去,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五、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考核方式
大学语文课的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由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时确定。无论采取考试还是考查方式,基本上一张大学语文的考试卷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的语文知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诗词背诵,题型通常为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二是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主要包括课文的修辞手法、思想内容,如文章的主旨、中心论点、内容概要、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人物性格特征等。文章的表现手段,主要包括:文章的论证方法、论据类型、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文章总体特色等。文章结构,主要是课文的段落层次划分、概括层次大意和说明文的结构等。这部分内容的题型包括简答题、论述题等。三是作文,在一些教师和学生看来,大学语文跟中学语文总归ツ不一样,不必考作文,而且绝大部分大学语文教材中只编选文学作品,不涉及有关写作的方面,因此大部分大学语文考卷中没有写作文这一项,只有少数教师在考核时会要求学生写作。
口试这种考核方式不常用,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都会注意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比如读报、分角色朗读文章、课堂讨论、课堂辩论、演讲等,这些通常都被计作学生平时成绩中的一项,因为大部分学校的期终成绩都包含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项,所占比例不尽相同。
无论是哪种考核方式,都只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标尺,衡量的是某些方面的语文知识,而很难测量出语文能力的优劣。语文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获得,但是语文能力需要系统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大学语文不必一定按照学校规定的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计算比例,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训练时,把学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计入平时成绩,尽量最大程度地体现出能力分和知识分各自的比重。
由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近年发展举步维艰的状态,许多教育者感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处于“边缘化”。然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必将被充分认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也将被肯定,这就需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育者孜孜不倦的探索、改革,从而早日使这门学科成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