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晚唐蒋氏史学世家

时间:2024-12-26 03:03:3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史学有悠久的家学传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史学世家。在近三百年的唐代历史上,史学世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史学现象。晚唐义兴蒋氏史学世家具有学兼“儒史”的家学传统,三世踵修国史、实录,被誉为“蒋氏日历”。在学术特征上,蒋氏史学世家以其谙于典故的学风,颇具特色的历史评论,以及通识而深于议政的经世精神,享誉于世,“时推良史”,成为晚唐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关键词 蒋V 史学世家 两《唐书》 实录 良史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6-0078-07

家学与师承,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两个重要门径。清代史家章学诚在论史学要义时指出:“经师传授,史学世家,亦必因其资之所习近,而勉其力之所能为,殚毕生之精力而成书,于道必有当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三《与朱沧湄论学书》,中华书局,1956年,第305页。 这揭示了家学传统和史学世家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史学很早就有家学的传统,如两汉之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刘向、刘歆父子,班彪、班固父子等都显示了家学传承及其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家学传统逐渐显示出史学世家的性质。降至唐代,因史学自身的发展、史馆制度的确立,以及史家之血缘关系、家学门风、姻亲交游的影响,形成了更加突出的史学世家现象。

晚唐时期的义兴蒋氏是德、才、学、识兼具的史学世家,治学有“儒史”之风,父子、祖孙代为史臣,三世相继修国史、实录。其修撰国史、实录的贡献,谙于典故的学术风格,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以及论议风生的历史评论等,在晚唐史学上写下了重要篇章。学界现有关于☯蒋氏的研究成果,多着眼于史官制度及对其家族成员任职的考察。徐梦阳在《唐代史官:以蒋V父子为个案》一文中,从史官制度角度对蒋V父子作了系统考察,但关于蒋氏在史学方面的成就,以及史学史上的地位未尽论述(台湾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指导教师赖瑞和)。本文从史学史角度出发,在唐代史学和唐代史学世家的整体面貌下,发掘蒋氏史学世家的家学传承和史学活动,重点论述其治学风格,并试以刘知住笆凡湃长”论评价蒋氏的史学成就。

一、学兼“儒史”:蒋氏的家学传承

蒋V第三子蒋偕,“有史才,以父任历官左拾遗、史馆修撰,转补阙”,受诏续撰柳芳《唐历》,参与修撰《文宗实录》。⑨

二、“三世踵修国史”:蒋氏的史学活动

后晋所修《旧唐书》因保存史料详实、丰富而被后人认可,其中包含了蒋氏所参与修撰的德宗、宪宗、文宗三朝实录,蒋S所作宪宗朝史论更被直接收录。北宋修《新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都吸收了《旧唐书》中的材料。由此,蒋氏参与修国史、实录,为后人阅读、研究、认识唐代的历史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这就是蒋氏史学世家在历史撰述方面最突出的贡献。

三、“征引典故,以参时事”:蒋氏的学术特征

蒋氏的学术特征主要表现在谙于典故、据礼法而作评论和以制度史知识“参时事”三个方面。

大历已后,专学者有蔡广成《周易》,强象《论语》,啖助、赵匡、陆质《春秋》,施士丐《毛诗》,刁彝、仲子陵、韦彤、裴讲礼,章廷,薛伯高、徐润并通经。其余地理则贾仆射,兵赋则杜太保,故事则苏冕、蒋V,历算则董和(原注:名嫌,宪宗朝讳),天文则徐泽,氏族则林宝。[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54页。

上述内容涉及到大历年间各个学术领域的名家,其中,蒋V与苏冕同为“故事”名家,颇有名气。蒋V早年同权德舆、张荐等人交游密切,与“新台阁诗人”关系密切。所谓“新台阁诗人”,大多都是谙熟经典、博古通今的学者,在任职上多是礼官、史官、掌制诰等职。参见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69~377页。蒋V与“新台阁诗人”的交游,自是同好相聚。

据礼法而作评论是蒋氏学术风格的另一个突出特征。蒋V曾在顺宗入葬后提供迁庙之礼的意见,涉及对武周、中宗朝的评论。

有司以中宗为中兴之君,当百代不迁之位。宰臣召史官蒋武(按:时蒋V尚未更名)问之,武对曰:“中宗以弘道元年于高宗柩前即位,时春秋已壮矣。及母后篡夺,神器潜移。其后赖张柬之等同谋,国祚再复。此盖同于反正,恐不得号为中兴之君。凡非我失之,自我复之,谓之中兴,汉光武、晋元帝是也。自我失之,因人复之,晋孝惠、孝安是也。今中宗于惠、安二帝事同,即不可为不迁之主也。”有司又云:“❤五王有再安社稷之功,今若迁中宗庙,则五王永绝配享之例。”武曰:“ฅ凡配享功臣,每至E年方合食太庙,居常即无享礼。今迁中宗神主,而E之年,毁庙之主并陈于太庙,此则五王配食,与前时如一也。”有司不能答。《旧唐书》卷25《礼仪志五》,第957~958页。 蒋V根据历史上汉光武帝、晋元帝、晋孝惠帝、晋孝安帝的事迹,指出唐中宗“自我失之,因人复之”,非“中兴之君”,而为“反正”之君,故“不可为不迁之主”。进而又指出“五王”“五王”指神龙政变拥护中宗的五位功臣,即张柬之、敬晖、崔玄ァ⒒秆宸丁⒃恕己五人,因有功被封王,后遭贬。睿宗即位后平反,追复官爵。为“功臣”,应配食于太庙,不会因中宗迁庙中断。蒋V的意见使“有司不能答”,中宗迁庙之事无复议论。蒋V的这一历史评论,一方面凸显出他谙熟典制,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反映出他对帝王统治、历史人物比较中肯的评论。

又如,蒋S对唐德宗、宪宗两朝的政治得失有深刻见解,他在一篇史论中写道:

这里,蒋S写出了他对太宗和玄宗两朝的钦敬之意,以及对德宗朝的批评和对宪宗朝的赞誉,可谓通达而有器识。值得注意的是,蒋S在参与修撰《宪宗实录》的过程中,执笔作论,足见其在众多史官之中地位的重要性。从蒋V与蒋S父子的历史评论,可观蒋氏在评论朝政和♂历史人物方面,论议风生,中肯客观,特点突出。

从蒋氏家族成员的入仕途径来看,他们多以拾遗、补阙等官兼任史官,即以谏官充任史官。如蒋V“贞元九年,转右拾遗,充史馆修撰”,《德宗实录》修成后,“以功拜右谏议大夫”。蒋S于“(大和)二年,拜右拾遗、史馆修撰”,蒋伸于“大中初入朝,右补阕、史馆修撰”,蒋偕“以父任历官左拾遗、史馆修撰,转补阙。”③拾遗是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新设的官职,“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行立次左右史下”,《旧唐书》卷43《职官志二》,第1845页。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是唐代的谏官。蒋氏父子以制度史知识引史论政,将自身的学识应用于现实之中,兼具史官和谏官身份,这一方面是唐代官职的责任要求,另一方面也与唐代史家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一脉相承。

四、“时推良史”:蒋氏史学成就的再评价

综观蒋氏在才、学、识三个方面的修养,以及他们在历史撰述上的突出贡献,可以认为,晚唐义兴蒋氏确是德、才兼具的史学世家,其治史精神和史学贡献应该得到世人的推崇和尊敬。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