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族音乐视域下的哈尔滨原创歌剧艺术研究

时间:2024-12-26 02:07:1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文章探讨了不同时期哈尔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城市音乐,通过对这些哈尔滨城市音乐的研究,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哈尔滨城市音乐的发展历程,对理解哈尔滨的艺术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哈尔滨;城市音乐;艺术

哈尔滨城市音乐发展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的哈尔滨歌剧,抗日和抗战时期的交响乐的发展,以及后来影响较深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一、歌剧艺术在哈尔滨的延伸

当时哈尔滨的这些歌剧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随着演出的剧目变化而变化,其组织机构时分时合,导演和主要演员也互相支援。逢哈尔滨搞歌剧演出季时, 还可以邀请上海俄国歌剧团,甚至苏联本土及他国歌唱家,来哈尔滨演出正统严肃的西洋大歌剧。当时哈尔滨处在一个歌剧艺术群体多元化、演出质量专业化、演员队伍规范化、演出剧目多样化✉的艺术氛围之中。1933年,哈尔滨歌剧团在俄罗斯文化节中上演了俄国歌剧《金鸡》、《高跟鞋》。1934年,演出了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M.A.霍赫里拉科娃、切霍夫、M.拉普捷夫、H.M.芭芭伊洛娃担任主角,歌剧指挥由音乐理论家、大提琴家、指挥家拉伊斯基担任。

1936年和1937年,哈尔滨歌剧团赴菲律宾、爪哇、锡兰、印度、朝鲜等地演出。1937年,哈尔滨上演了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演出后仍然是经济亏损。1938年“哈响”出于对艺术的延续的考虑,决定上演歌剧《玛尔塔》,并准备演出歌剧《阿里斯多夫的坟墓》,但终因缺少资金而作罢。市公署会也好,交响管弦乐协会也罢,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艺术发展的资金问题。

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经过指挥家普尔克拉别克的严格训练,哈尔滨歌舞剧院管弦乐队的整体水平日趋提高。特别是1958年后,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指挥家孙圣汉、白村,先后回哈尔滨歌舞剧院管弦乐队工作,使哈尔滨歌舞剧院管弦乐队步人炉火纯青的境地。这两位毕业于音乐学院的指挥,原本都是东北“鲁艺”文工团、音乐工作团的团员,早年都随俄侨演奏家学过小提琴,走着一条由实践走向理论再回到实践的成功之路。因此,当他们接手指挥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时,就显得得心应手。

1960年,为了扩大商品贸易,促进本市经济发展,哈尔滨市政府在道里兆☪麟公园搞了一个商品展销会,哈尔滨的音乐界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大有“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味道。这一举动深受哈尔滨广大市民的欢迎,也为举办音乐艺术团体的盛会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哈尔滨歌舞剧院管弦乐队演奏了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天鹅湖》组曲、《瑶族舞曲》,歌唱家张权演唱了世界经典歌剧作品中的咏叹调《月☃亮颂》、《为什么》等,钢琴演奏家丁顺训演奏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中提琴演奏家胡景荣演奏了独奏曲《在草原上》、《二泉映月》。可谓是哈尔滨音乐界的一次空前的盛会。

自此开始,“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继“上海之春”音乐会之后,成为誉满神州大地的第二个音乐盛会,蜚声海外,经久不衰。

三、哈尔滨歌剧的新发展

1971年,黑龙江省歌舞团排✌演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急需一支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于是这一年招收了一批管弦乐队青年演奏员。次年夏季,这些年轻的乐队演奏员,便登上了哈尔滨的音乐舞台,从事交响音乐的演奏工作,受到业内人士的瞩目。其实这些年轻的乐手,基本都是哈尔滨歌剧院管弦乐队演奏家们的学生,或是当年“哈响”乐团学子们的学生。在老师们的严格要求下,这些青年学生的专业课程进度很快,音质饱满、音色优美、节奏准确、音准到位,技术技巧完☁成得准确无误,音乐感受良好。从中不难看出,每位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精雕细刻的功力,在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演奏中,呈现出经得起推敲的扎实基础。

我们可以预见,在中国和哈尔滨学习西洋音乐文化的几代学子们将是中国音乐事业的继承人,是哈尔滨、黑龙江,乃至国家音乐事业的根基和栋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