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对民族声乐的作用
艺术歌曲对民族声乐的作用 艺术歌曲对民族声乐的作用
在对欧洲近现代作曲手法进行充分借鉴的同时,中国的创作者们十分注意与民族音乐相融合,比如在和声上,赵元任针对中国五声调式和西方大小调音阶的差异,创造性地使用了
5、
6、1这三个音作为动机,使在西方和声中忌讳使用的平行五度具有了中国民族特色。又比如在调式上,黄自、陈田鹤和江定仙等人一改以往中国歌曲单一调性的特点,大胆地使用转调,这就使得歌曲的旋律内涵更加丰富,也实现了旋律和歌词的契合。
促进了演唱和教学观念的革新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不断调整和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早期的艺术歌曲,之前的声乐教学并没有十分重视,因为这些歌曲创作之初,就是配合着美声唱法来演唱的。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和研究者来说,也就不自觉地和这些歌曲画上了一条界线。但是伴随着声乐观念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确立了“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方针之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加之一些通俗演唱者也经常演唱一些早期的艺术歌曲,所以这些歌曲开始被民族声乐演唱者所认知和重视。这些歌曲具有高度的艺术性,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在歌词和旋律上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性特征,所以用民族唱法来演唱是完全可行的。在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早期艺术歌曲的价值得到了全新的、更为丰富的认识,也引起了民族音乐研究者和教师的充分重视,从客观上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声乐观念,促进了教学观念的革新,而这种观念上的变革,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ฆ增加了新的演唱和教学内容早期艺术歌曲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一些现代艺术歌曲所不能比拟的。比如古典诗词类的艺术歌曲,这类歌曲大多直接选用中国历史上比较着名的诗词佳作做为歌词。可以说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再创造。其两个方面的价值比较突出:一方面是通过对这些歌曲的演唱,演唱者能够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再次认识和感受古典文化,深入体验歌词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以及与音乐结合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全新审美意蕴。比如演唱苏轼的《大江东去》,除了一般歌曲演唱中对调式、调性、音高、节奏等常规的演唱技术分析之外,还需要演唱者从历史学、文化学等方面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蕴含意义和表现手法等。另一方面,中ϟ国古典诗词都具有合辙押韵特点,这能够给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以字行腔和字正腔圆很大启示和借鉴。又如现代诗词的艺术歌曲。这类歌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正在为争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浴血奋战,很多歌曲就是当时时代的真实反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比如《问》,唱出了青年一代对当时国家内外交困的忧虑和思索。此外还有黄自的《天伦歌》,陈田鹤的《回忆》,冼星海的《嘉陵江上》,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等,都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提高了演唱方法的科学性因为艺术歌曲在创作之初,就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韵味,所以用民族唱法来演唱这些作品的时候,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演唱技术方面的因素,能够给民族声乐的演唱很大的启示和借鉴。在声音的运用方面。艺术歌曲强调抒情,要求歌唱的整体是比较舒缓的,不宜有很强烈的对比,否则将会破坏音乐的协调性和歌词的意境美。特别是一些使用古典诗词作为歌词的艺术歌曲,要求用柔和的声音、圆润的音色和平稳的节奏来演唱,并注重气息的连贯和流畅,这种技术要求是民族声乐演唱中较少涉及到的。在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中,对于弱声没有充分的重视。当要表达一种较为隐秘的情绪和情感时,往往采用“说”的形式。但是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表达这种情绪的时候,所有的发声状态都保持不变,只是对气息的力度进行调整,声音依然通畅,依然有共鸣,且音质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通过对这些艺术歌曲的演唱,演唱者逐渐掌握了一种更加细腻和柔和的歌唱能力。在气息运用方面。无论是何种演唱方法,都需要充足的气息作为基础,正确的气息运用也是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通过早期艺术歌曲的演唱,对于演唱者气息训练是有着很多益处的。艺术歌曲中强调情感的抒发,所以有很多长乐句,这就对演唱者的气息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艺术歌曲中还有很多八度和大跳的乐句,能够让演唱者感受不同的音高对气息的要求程度,所以演唱这些艺术歌曲,有助于提高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在钢琴伴奏的配合方面。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最主要的伴奏形式,同时也有着独立的音乐价值,已经不再是单纯对旋律的支持,还有着渲染气氛和烘托意境的功效,与其说是伴奏,不如说是第二位演唱者,能够帮助演唱者进行音乐形象的塑造,弥补和表达歌曲中难以言明的情感。通过演唱艺术歌曲,能够✯帮助民族声乐演唱者对伴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逐步提高和伴奏的配合能力,最终获得艺术表现力的提高。
深化了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一首好的歌曲作品,除了动听和耐唱之外,往往都具有一种美好的寓意或者是一种正义的情感,这是作品流传的最本质因素。艺术歌曲无疑是最具有这种特点的,比如黄自的《思乡曲》,歌曲中提到了柳枝,不仅是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同时还象征着一种离别之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折柳赠别的风习,人们一看到柳枝,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而这里的故乡,除了现实中的家乡之外,更是一种精神归宿,是一种心灵的故乡。黄自面对当时国家内忧外困的局面,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和焦虑,希望能够找寻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说中国早期艺术歌曲这种所有的情感范式,是民族ด声乐作品中所不具备的,通过演唱这些歌曲,能够加深演唱者对借景抒情、含蓄委婉等情感表达方式体验。而在审美表现方面,首先是这些作品词曲结合的贴切,音乐美感强,对于演唱者的音域要求适中,能够为不同程度的演唱者所接受。其次是歌曲的结构比较简练,多为二段式,最多是三段式,段落和段落之间的对比不大,有利于演唱者对作品结构的把握。再次是艺术歌曲中各种表情符号奇多,对演唱者的情绪控制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艺术歌曲的演唱讲究声音美、韵味美,要求富于诗情画意的细致内在的艺术表现,再加上伴奏部分的写作必须合理地运用钢琴音乐特有的织体与技法,这相对于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唱形式来说无疑是一个全ท新的音乐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文化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多元化趋势,早期艺术歌曲对民族声乐的价值被发现和应用,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对于中国早期的艺术歌曲,我们不仅要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予以分肯定,而且要在演唱实践上大力提倡,并以此来作为唱响民族声乐主旋律的重要材料来源,由此建立起民族声乐的自信与自豪感。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今天研究的是早期艺术歌曲对民族声乐的影响,同样,通俗歌曲、原始态歌曲中也有可以值得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借鉴的因素,也期待着有更多的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