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解决办法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按地理位置及河流特征划分为上、中、下游。黄河上、中、下游不断发生洪水灾害,突出的是下游的决口泛滥,黄河下游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 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2km,落差3496m,平均比降为千分之一左右,水多沙少,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从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长1206km,落差890m,平均比降为一千四百分之一,水少沙多,是黄河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桃花峪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长786km,落差94m,平均比降约八千分之一,两岸大部修有堤防工程,是黄河防洪的重点河段。黄河下游流经河南、山东两省15个地区、43个县,两岸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沿黄主要城市有郑州、开封、新乡、濮阳、荷泽、济南、滨州、东营等,并有胜利和中原两大油田,是我国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重要地区。
长期以来,黄河下游决溢灾害之所以特别严重,不仅因洪水大,更重要的是泥沙淤积河道,河床不断☭升高,排洪能力降低。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t,每年约有4亿t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内,以致河床日益升高,使其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最高达10m,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洪水时常有漫堤或冲决的危险。由于泥沙淤积,还导致河床宽浅,溜势多变,一旦大溜顶冲大堤,也常发生冲决。
黄河是一条极其难治的多泥沙河流,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同黄河洪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长期的治黄实践,逐步加深了对黄河洪水泥沙运动规律的认识,积累了治理经验,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黄河洪水泥沙还未得到完全控制,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下游防洪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继续多种途径解决黄河洪水泥沙问题。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许多灾难 ,近年来黄河下游又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水资源短缺、断流频繁、河槽淤积严重、河道断面形态恶化等,特别是“二级悬河”的ฎ加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国人民同黄河水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始终未能根本扭转黄河为害的局面。
从黄土高原上冲刷下来的泥沙分布在下游平原及近海区,形成黄河下游泥沙的累积性淤积趋势,这是黄河泥沙分布的自然规律,其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类并不是无法改变这个规律,消除它带来的巨大灾害。
笔者在学习借鉴众多治黄专家思想的基础上,对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治理提出如下建议。
✎ 利用“移动式船坞坝”创造地下黄河(无需调水)。
“移动式船坞坝”由长50m横截面为梯形的钢密封体、砌边挖沙船以 シ及其他稳定设备、附属设备组成,钢密封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通过排气控制可以悬浮或沉人水中,相互之间可以两两牢固连接成“一”字形,再在两头各连接一条砌边挖沙船,“移动式船坞坝”的主体就成了。在黄河地上河段如果要开创一条1000m宽的稳定河槽,钢密封体需要连接20个。“移动式船坞坝”工作时沉入水中横截水流,水流遭遇拦截,水位抬高,水漫坝而下,卷沙而走。开创主河道之初,深创沟、重淤滩,将要废弃的老河道、汊河道尽量淤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