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耕 墨海扬帆
不知是不是长期临池习字的原因,第一眼看见丁嘉耕,觉得他的眼睛特别亮。
这位大校军衔的北京书协副主席眉目深浓,说话底气十足,分明有着军人的俊朗,但一笑,一说话,又自然流露出一种可亲又顽皮的气质,按流行的话说:“有点萌”。
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迷你型小盆景”,被他形容为“是‘95后’带有小资情调的年轻人所喜欢的。”
他电脑中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都存放在一个叫“丁嘉耕最美照片”的文件夹里,问及为什么命名“最美”,他的回答透着狡黠:“我已经不是‘帅’小伙啦!”
事实上,在保持着这样一份幽默情趣的背后,丁嘉耕并不清闲,他对书法有着一番严肃而又有条有理的规划。
这段时间,他将今年以来的书法新作汇于一册,出版了一本书法作品选;而还未出版的书法专著《米芾书法欣赏与临摹》,仍在“打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章节”;7月份,即将在湖北武汉举办的书法展是“丁嘉耕书法全国名城巡回展”的第四站,对于他“15年时间、100座城市”的巡回构想也只是开端。
除了这些,在最重要的书法创作上,他对风格也有清醒的把握。尽管已经习字四十余年,并且早已有了成熟而具有辨识度的自家风貌,但仍在寻求“变法”――在现有的风格上变革,力图呈现新的层次,尽管他坦诚再求突破很艰难,但仍要追求更加潇洒自如的个性,带着法度的“镣铐”跳舞,也要美得不俗,美得自由。
习字
“打井法”
“一拿起毛笔,全神都在这张纸上。”进入书法世界,♥丁嘉耕形容自己的创作状态就像下棋一样,每一个字都是他的棋子,子还没落下,已经胸有成竹。
专注是他习书法的最大特点。不论是沉浸在一方宣纸上的笔墨勾画,对法帖的挖掘和书体的研习,还是永远留给自己的“书法时间”。
夜晚被他看作是学习书法和充实自己最好的时间段,为了保证这个时间段,社交生活也充满准则:首先“每个朋友每年只请一次饭”,其次要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应酬,♪而如果是他做东,也请客人五点半到,七点结束,绝不耽搁,提高效率。
每天8小时的部队工作之外,真正到了晚上的书法时间,其实只有两三个小时,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做有限的学问,还要把这门学问挖深、吃透,他把自己的方法叫“打井法”――打一口井,就要让它出水如泉涌,绝不到处挖,乃至样样不精。
正如他主攻正楷和行草,对书体的研习有所偏重,早前除了书法之外,他还酷爱文学、摄影,在一番取舍之后,摄影的爱好已经完全剥离他的生活,而与书法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学虽不会放弃,但已经成为比较次要的事了。
除此之外,他很注重调整知识结构,文学、历史、美学、书法史、帖学……所研习的一定是能为书法创作服务的。他给自己拟定有书法研习计划,从五年,到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按计划走。“书法哪年不是写几十万字啊!”在他眼中,落实好自己的计划,从量变到质变永远是书法家的“必修课”。
师古
“进去之后再出来”
和他所研究很深的米芾一样,丁嘉耕的书法也“集古字”。
他认为,触类旁通很重要,一个王羲之的“王”字,掌握二十个写法,与掌握两个写法,所赋予书法创作的空间是不一样的。
丁嘉耕的楷书最早以初唐四家为主,后来又涉猎晚唐诸家,再后来,由于认为唐楷学者众多,面貌太熟,转师东晋诸家的法帖,比如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同时,碑帖结合,把北碑的雄浑引入楷书,以求变化。
他的行草书则用功最深,对“二王”主要法帖进行精研,对陆机《平复帖》通临数十遍,更不用说对米芾数十年的研读,他评价米字“越写越高雅,越写越有皇家气息”,那种随遇而变,独出机巧,既有细节,又有整体,正是每个书法家所追求的东西。除此之外,黄庭坚长枪长矛的气势,“像跳舞的丝带一样”,能赋予他的字一种自在放开,在“王”、“米”之上,更加飞动和恣意。
“真正聪明的书法家,从一个字体中的一百个字就借鉴一个风格。”
当然,无论是“苏黄米蔡”还是“王”,最重☏要的还是如何为我所用,按他的话说就是:“进去之后再出来,经常进去,经常出来。”
丁嘉耕的字已经很有自家风貌,有时候即便没有题款也会被朋友认出打电话来询问:“‘中华龙舟大赛’是不是你写的?”
“但我想让我的字更加有个性,更美。”他思索了一会,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表达:“希望变得有别于王字的用笔和结构,常人不经常看到,一看就很有个性,更加潇洒自如,但又不失法度。”
当然,他坦言这很难,就像跳高运动员,跳到一米五以上高度的时候,每上一厘米极难极难一样,“就是到了这个阶段了。”
这是在习字四十多年之后,丁嘉耕仍在寻求的“变法”。师古,然后成就“丁字”,让它美得不俗,美得洒脱,风神俱在。
积淀
“借鉴老祖宗的东西”
当然,所有变法,或者书法,一定是遵从法度。丁嘉耕对书法理论、法帖很有研究,而且特别喜欢,他说,老祖宗积淀下来的东西,不去借鉴太可惜了。
他正创作的著作《米芾书法欣赏与临摹》就来源于他对米芾多年的研究,虽然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写,但实际已经思考了很多年。与通常的观点不一样的是,他说:“米芾这个人应该说是宋四家书法成就最大的一位”,而他的书法并没有被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可以这样说,对米芾的➳书法哪怕掌握30%,字就立马可以上一个层次,因为很高雅。” 他对书法史相当熟稔,除了像米芾这样的大家,甚至于在书法史“犄角旮旯”,一般人很少注意到的“冷知识”他都能说出
一、二。
比如,在采访中谈及人格对一个书家重要性的时候,他就比较了岳飞和秦桧。一位精忠壮烈,一位臭名昭著,都是载入史册的人物,而丁嘉耕却评价:“凭良心讲,秦桧的字比岳飞的好,写得非常有品味。岳飞的字经常能看到,但是你能看到秦桧的字吗?只有国家博物馆的典籍里有,可见人格的重要。”
中国历朝历代的法▲帖丁嘉耕都见过,不但见过,还有意识地去欣赏和研究。甚至于,他将书法理论延伸到对人生和兵法的解读――就说《揭子兵法》,其中强调的“势”与书法笔势的比较联系;揭子“站者,争事也。兵争交,将争谋,将将争机”中的“争”与书法行与行、字与字之间争让耦合的异曲同工,他都曾作文论述。
从古人法帖、书法理论到书法史,可以借鉴的东西太多了,所谓“法”可能已经不仅是用笔、技法、美学,更是规律和精神。而在这样的框架下进行创作,丁嘉耕就像带着镣铐跳舞,即便脚上有几千年的厚重,仍然能步伐潇洒,体态万千。
丁嘉耕
著名书法家、作家。首都师大书法专业毕业。现为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编研室主任,大校军衔。曾任总后勤部政委秘书。现任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总后勤部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 数次出任全国、全军书法大赛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