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楼到静嘉堂
ฏ 宋楼,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为陆心源的藏书楼。静嘉堂,日本三菱财团岩崎家族创建的藏书库。一个在浙江湖州,一个在日本东京,其间却有着一段令中国文化界永远铭记于心的沉痛记忆。
(bì)宋楼主人陆心源,字刚父,号存斋、潜园老人,浙江归安(旧县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内)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咸丰九年(1859年)恩科举人,好读书,喜收藏,精金石之学。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社会动荡,许多私家的典籍文物纷纷散出,陆心源便开始广收珍本秘籍、金石古物,“偶见异书,倾囊以购”(李宗莲《宋楼藏书志》序)。据《宋楼藏书源流考》载:“方是时受丧乱后,藏书之家不能守,大江南北,数百年埋于瑶台牛箧者,一时俱出。”陆心源大加收购,书商每天往来送书不断。上海郁松年宜稼堂、苕(tiāo)溪严氏芳菽堂、乌镇刘氏瞑琴山馆、福州陈氏带经堂、归安韩子蘧、江都范荃及黄丕烈等家藏宋元珍本、明清稿本批校本大量涌入陆家,累计收购达15万册。尤以《白氏六帖事类集》、蜀刻大字本《周礼》、汴刻《说文解字》《尔雅疏》《史记》《汉书》《李太白文集》、大字本《三苏先生文粹》等宋版海内外稀见珍本为重。陆心源精心梳理,分门别类,题书室为“宋 ﭢ楼”。
1894年陆心源去世,遗命后人藏书不得散失,要整体保存。此后,陆氏后人或经商破产银号倒闭,或救济难民赔贴巨甚,以家Ⓐ族之力无以妥善保护藏书,宋楼开始走向衰败,长子陆树藩也流露出意欲出售藏书的信息。1905年至1906年,日本汉籍目录学家岛田翰受聘为静嘉堂文库员,访书江南,多次登上宋楼,详细了解陆氏旧藏。对此,岛田翰曾发感慨:“乙巳丙午之交,予因江南之游,始破例数登陆氏宋楼,悉发其藏,读之太息。尘封之余,继以狼藉。举凡异日之部居类汇者,用以饱蠢鱼。又叹我邦藏书家未有能及之者,顾使此书在我邦,其补益文献非鲜少……必欲致之于我邦。”显露其吞并之心。
岛田翰不ค断向静嘉堂报告陆心源藏书的重要价值,加之岩崎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深知掌握大量中国古☠典文献会对三菱财团的发展带来莫大的利益,于是在岛田翰商谈未果后,又派重野成斋在去欧洲的途中到上海与陆心源之子陆树藩谈判。陆树藩等后人苦于无法摆脱经商破产、负债难偿的局面,急欲出售家藏典籍,且又需谨遵不能使藏书散失的遗训,遂开出55万元整体出售的高价。日本人嫌索价太高,未能成交。这时,商务印书馆的夏瑞芳、张元济得知消息后,从编辑出版和保存文献的角度出发欲购其书。张元济亲自去找陆树藩,表示商务愿筹集八万银元买这批书,但陆树藩坚持起码要十万元,而这已是当时商务印书馆资本的五分之一了。张元济只好答应设法再筹款,并晓以大义,叮嘱万万不可卖给日本人。随后张元济又劝管学大臣荣庆拨款购买,由筹建中的京师图书馆收藏,荣庆未予理睬。张元济作为一名学者,实在无力阻止文献外流。陆树藩急于摆脱经济困境,没有再等候张元济等国内买家,终以10.8万元的价格,通过岛田翰卖给了三菱财团。1907年6月,我国清末收藏文献典籍的宝库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的旧藏,船载东渡,归属了岩崎家族的静嘉堂文库。当书运到日本时,日本汉学家惊喜异常,岛田翰甚至说这是日本的一大胜利。
宋楼藏书出卖国外,震惊国内,这是20世纪中国因国势衰弱,文献典籍被外国人劫掠的重大惨祸。藏书家董康曾发出感叹:“闻宋楼书既至日本,全国学子动色相告,彼此相较,同异如此,世有贾生,能无痛哭!”张元济更是“每一追思,为之心痛”!而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又能怎样呢?中国的典籍文献,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曾起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桥梁作用。它作为载体,把悠久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历史上,中日两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但近代以来,日本随着国力的增强,大肆收购中国典籍珍本。而这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使中国学人痛心疾首,永远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