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外海军装备技术发展综述

时间:2024-12-26 23:26:2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海军纷纷围绕海洋权益保护,瞄准新的作战需求,积极开展新型装备的研制与建造。2014年,各国继续保持稳定投入,海军装备和技术陆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海军装备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4年,各国海军装备研发和服役步伐加快,并陆续在潜艇、水面舰艇、航空装备以及新概念新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潜艇装备继续保持活跃发展态势

2014年,潜艇装备仍旧是许多国家海军装备发展的热点。其中,美/俄等国海军平稳推进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展。美英两国正在进行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初始设计工作,其中美国完成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设计规范编制,首艇预计2031年服役。7月,俄罗斯海军开工建造第5艘“北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奥列格大公”号,而且该级前2艘核潜艇均于2013年服役,另有2艘正在建造。印度正对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核反应堆进行测试,计划2014年底进行海试。

攻击型核潜艇将迎来更新换代高潮

10月,美国海军第11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北达科他”号服役,这也是美国海军服役的该级第1艘Block Ⅲ型核潜艇。其设计进行了重大改进,潜艇被动探测能力增强,更适于在近海活动,而且提高了武器负载能力和通用性。此前,美国海军4月以创纪录的176亿美元合同采购10艘“弗吉尼亚”级Block Ⅳ型核潜艇,使得该级核潜艇采购总数达到28艘。目前,美国海军现役11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另有9艘将在2019年前服役。6月,俄罗斯第1艘“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服役。7月,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开始建造4号艇和5号艇。俄罗斯유海军计划采购10艘“亚森”级核潜艇,目前有4艘正在建造。5月,英国海军第3艘“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机警”号下水,另有4艘均处于不同的建造阶段。

发展常规潜艇成为中小国家海军扩张实力的重要手段

2014年1月15日,越南第1艘俄制“基洛”级潜艇“河内”号在金兰湾港入役,标志着越南成为继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之后第4个拥有常规潜艇的东南亚国家。越南海军总共计划采购6艘“基洛”级潜艇,2号艇和3号艇分别于1月和12月交付,其他3艘艇在建。7月,韩国第五艘214型AIP潜艇“尹奉吉”号下水,目前韩国海军现役共3艘214型潜艇,第4艘艇“金佐镇”号已于2013年下水。9月,印度宣布调整“751”潜艇采购计划,全部6艘先进常规潜艇均在国内建造,都采用AIP技术并具备对陆攻击能力。10月,日本第7艘“苍龙”级潜艇“仁龙”号下水,该级艇计划采购11艘,现5艘入役。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宣布,后4艘“苍龙”级潜艇动力系统将采用锂离子电池和柴油机的组合,替代了目前使用的斯特林发动机。

水面舰艇得到重点发展

水面舰艇作为各国海军装备体系建设的重点,继续保持稳步发展

航母是海洋大国建设远洋海军的首选。7月4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苏格兰罗塞斯船厂正式下水并举行命名仪式,标志着英国未来航母(CVF)项目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进展,英国海军又将进入拥有大中型航母的新时代。该舰2009年开工建造,计划2017年交付,2020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2号舰“威尔士亲王”号于2012年开工建造,计划2019年交付。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于2014年1月7日抵达卡尔瓦尔海军基地,并进行了舰载机起降训练,初步具备作战部署能力。而且,印度政府还批准拨付了国产“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后续建造资金。另外,美国“福特”号航母继2013年11月下水之后,继续进行码头舾装和测试工作,并开始在航母上测试电磁弹射系统。

美、俄、澳等国正积极发展以两栖攻击舰为代表的先进载机舰

10月11日,美国海军“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首舰“美国”号正式服役。此前,该级第2艘舰“的黎波里”号于6月20日在英格尔斯造船厂举行龙骨铺设仪式。2014年底,第一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本应交付俄罗斯海军,但目前何时交付尚无定论;第2艘舰“塞瓦斯托波尔”号的建造接近完工,计划在2015年底交付。11月,澳大利亚海军正式接收第一艘“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堪培拉”号。此外,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于7月透露将考虑引进两栖攻击舰,目前日本政府已经在2014年防卫预算中专门拨出针对美国两栖攻击舰的前期调研费用,并根据调研结果于2015年确定是否对美国提交订单。若发展顺利,新型两栖攻击舰将是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有望2019年服役日本海上自卫队。

驱护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美国继续推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发展,美国海军最终决定近海战斗舰的采购数量为32艘,并着手开展替代舰的研究。俄罗斯海军继续加紧建造1135.6型、22350型和22380型等三型护卫舰,以替代日▲益老化的水面作战舰艇。在亚太地区,日本海上自卫队第3艘和第4艘“秋月”级驱逐舰“凉月”号和“冬月”号均在3月服役,而且日本将建造两艘新型“宙斯盾”驱逐舰,其中2015年度预算特别增加了227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4.5亿元)用于建造1艘“宙斯盾”驱逐舰。8月16日,印度海军“加尔各答”级驱逐舰首舰“加尔各答”号在孟买服役,加入印度西部舰队。6月27日,越南海军接收2艘“毒蜘蛛V”级导弹艇,并将接收第3艘和第4艘“猎豹”3.9级(11661型)护卫舰。菲律宾计划分别从美国和韩国采购二手护卫舰。在欧洲地区,随着英国第6艘即最后一艘45型驱逐舰“邓肯”号形成作战能力,45型驱逐舰项目已完美收官。法意“欧洲多用途护卫舰”项目继续推进,意大利海军于3月接收第3艘舰“卡洛・马戈蒂尼”号,并下水第4艘舰“卡拉布里亚”。法国海军正加紧对第2艘和第3艘舰进行海试,另有3艘处于建造中。德国和英国两国海军还分别在建F125型护卫舰和26型护卫舰。 航空装备发展继续倍受关注

2014年,海军航空装备的发展引人关注。美国F-35项目取得阶段进展,其中美国第22海军陆战队作战与评估中队(VMX-22)于10月9日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接收了首架F-35B战斗机,此前一架F-35B战斗机试射了2枚AIM先进中程空空导弹,演示了空对空作战能力。F-35B有望在2015年达到初始作战能力,美国海军陆战队是该机型的首个用户。11月3日,F-35C战斗机在“尼米兹”号航母上完成了首次拦阻着舰,该机型计划2018年达到初始作战能力。法国国防采购局于10月7日宣布,法国海军已接收首架由F1标准升级至F3标准的“阵风”M舰载战斗机,另有9架正在升级中。

2014年初,美国海军宣布P-8A反潜巡逻机项目正式从低速率生产转入全速率生产阶段。8月,美国海军第30巡逻机中队接收了第15架低速率生产的P-8A反潜巡逻机。在2014年“环太平洋”军演中,美国海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P-3C机组协作完成了P-8A反潜巡逻机的第一次AGM-84D“鱼叉”实弹射击,最终P-8A发射的AGM-84D“鱼叉”与P-3C发射的ATM-84D“鱼叉”遥测导弹同时成功命中水面目标。另外,印度海军从波音公司接收了1架P-8I反潜巡逻机,这是印度向波音公司采购的8架P-8I中的第4架。澳大利亚政府于2014年2月宣布采购8架P-8A反潜巡逻机,以替代服役近40年的P-3C巡逻机,首架飞机计划2017年交付,2021年交付完毕。

海军无人系统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成为无人系统发展的亮点

8月,美国X-47B无人作战飞机与F/A-18F战斗机共同在“罗斯福”号航母上完成了联合飞行演示验证,其中X-47B在90秒内完成阻拦着舰、折叠机翼、撤出着舰区等作业,标志着美国海军无人作战飞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并向无人作战飞机和有人驾驶飞机联合作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8月27日,MQ-8C“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在文图拉县海军基地完成着舰试验,即将进行海上试验。DARPA还与美国海军研究局签署了一项协议备忘录,将联合研发Tern项目,探索海军从各种平台上部署长航时远程无人机的作战概念。

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潜航器继续取得进展

8月,美国海军将13艘无人水面艇(5艘自动控制、8艘遥控)组成编队,利用艇载传感器网络,成功发现了模拟敌船,实现了集群拦截。本次试验采用的蜂群技术,使无人艇群实现了自主航行,包括航线规划、数据共享、交互等。日本EMP公司于5月展示了太阳能和电能混合动力的无人水面艇。美国海军继续推进REMUS 600自主式无人潜航器的研发。4月,英国海军与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联合开发无人潜航器。此外,DARPA正加紧研制数个项目,包括“海德拉”项目、深海浮沉载荷项目等。“海德拉”项目旨在研发能够携带无人潜艇和无人机的水下“卡车”。深海浮沉载荷项目旨在开发可长时间部署于深海密闭舱内的无人分布式系统。

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海军在无人系统、激光武器、新能源、隐身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变革性影响将日益显现。

无人系统搭载技术开始应用

与无人系统快速发展相适应,无人系统搭载技术也进展迅速。1月,美国通유用动力电船公司对潜艇通用发射和回收模块(ULRM)进行了测试,2015年该模块将在巡航导弹核潜艇上进行测试。利用此模块,美国海军可从攻击型核潜艇导弹发射管发射和回收无人潜航器或其他有效载荷,执行反水雷、声纳探测及情报、监视与侦察等任务。该模块是美国大排水量潜航器(长7米、重约13.6吨)从潜艇上布放和回收的关键技术。

8月,随着美国“弗吉尼亚”攻击型核潜艇“北达科他”号的服役,该艇配备的“弗吉尼亚有效负载发射筒”(VPT)也随之服役。VPT除搭载导弹外,还可搭载无人机与无人潜航器。从“北达科他”号核潜艇开始,美国海军将用2个VPT取代目前“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艏部的12个导弹发射筒。使用VPT后,“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有效载荷容积提高了近一倍,达到65立方米。

激光武器技术逐步走向战场

3月,美国DARPA成功测试了21单元的“神剑”(Excalibur)激光器样机。本次试验的样机由3个直径10厘米的激光放大器簇构成,每簇由7个功率约为1千瓦的光纤放大器组成。由于采用了相干合束,虽然“神剑”的总输出功率低于美国海军“激光武器系统”(LaWS)样机的33千瓦(6个光纤激光器非相干合束),但射程达到了7千米,较后者提高了1.3倍。“神剑”的核心技术是“相干光学相控阵”技术,通过相干合束提高了光束质量和毁伤效果,不依靠光束定向器即可改变光束指向,为高能激光武器高毁伤性、小型化、轻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8月,美国海军将激光武器部署在“庞塞”号两栖船坞运输舰上,随后开展一系列试验和验证工作。此次部署的激光武器,属于光纤固态激光武器中的“激光武器系统”,样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由一台光纤固态激光器和一部L-3“布拉西尔”K433动态跟踪器组成,功率效率25%,设计光束功率33千瓦。该系统曾于2012年安装在“杜威”号驱逐舰上,并在测试中成功击落3架无人机。激光武器的上舰,标志着美国高能光纤激光武器正在走出实验室,向实用化迈进。

新能源技术发展正稳°步推进

4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首次利用海水制取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燃油,并驱动P-51战斗机航模成功进行飞行试验,标志着美国海水制取燃油技术完成原理验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海上制油技术方向。目前试验装置每天可处理2.7立方米海水,耗电1.8度,最多生产0.11升燃油,能量利用率达35%,每加仑合成燃油成本约6美元,是JP-5航空燃油价格的1.6倍。10年后,利用海水大规模制取的燃油将逐渐形成对JP-5的价格优势,并可能具有商业价值。

10月,美国洛・马公司臭鼬工厂的紧凑型核聚变反应堆技术取得突破,其1年内就能完成一个聚变堆的设计、建造♋和测试;5年内可完成100兆瓦聚变堆样机建造,体积为现有同功率等级核聚变试验装置的1/10。该技术为未来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一旦试验成功,可能首先用于航母和潜艇。

先进隐身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3月,美国杜克大学制造出世界首个三维“声学斗篷”,它能使任意方向入射的声波“绕过”物体传播,从而使物体对探测声波“透明”。三维“声学斗篷”由带重复排列小孔的塑料板组成,塑料板紧密堆积成金字塔状,在板的这种组合结构及其上小孔的共同作用下,声波沿斗篷传播,不散射也不反射。实验证明对3千赫兹的声波,三维“声学斗篷”表现出极佳的隐身效果。三维“声学斗篷”的研制成功验证了一种全新的声隐身理论,为水下战装备对抗主动声纳探测开辟了新的途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