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职业化的高校软件工程教改模式
摘要: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目标脱离职业化”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高校高级软件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传统的教改模式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从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化
自2002年我国高校设立软件工程专业之初,软件工程就是一门面向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领域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从事软件开发、科研、教学和应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科。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像其他以实用性教学为目的的学科一样,面临着如何向职业化转变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达到了20万人,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1]。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制约因素的存在阻碍着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化转变,影响着我国软件人才的各种能力的培养[2]。因此,如何探索并革新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其职业化的转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1课程体系侧重理论
受制于计算机行业的整体环境,如软件复杂性较简单,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较低等,软件工程专业设立的初期并未对实践性人才提出过高的要求,更加侧重于培养“知识型”人才。因此,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更加侧重于培养软件行业人才对软件理论的理解与掌握[3]。对于实践性的要求,仅限于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即可。在传统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所占比重要远远大于实验课,实验课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4]。课程内容也大多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内容。实践证明,经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无法在实际中很好地运用这些理论。
1.2教学目标脱离职业化
职业化培养模式下的软件行业人才应该具备软件、硬件、网络等各学科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软件行业人才不仅应该具备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具备将这些学科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则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略了职业化的软件行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以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为目的。这种模式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理论和实际的融合,影响了职业化的发展。
1.3软件工程就业缺乏导向性
当前,软件工จ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就业。来自前程无忧等几家公司的报告显示,企业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仍居于首位,且具有可观的薪酬。然而,跨入软件技术领域,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相应的技能水平及经验又是必备的“入场券”。如何在由学校跨入就业岗位后能够快速掌握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软件开发技能,将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5]。然而,现有软件工程教学缺乏就业导向性的不足,注定了这些专业学员无法快速适应就业能力需求。
2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
2.1明确教学目标
当前的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职业化的具备软件、硬件、网络等各学科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软件专业的教学目标可以基于S-CDIO[6,7,8]培养模式,将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同时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强力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软件工程及相关行业的各种新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VR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学生能力。
2.2课程体系设置
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为了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它的设置,必须兼顾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围绕这一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设置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动手能力。首先,基于SE2004软件工程方案设置与软件工程学科相关的基础科目,这些科目涵盖的理论包括数据的机器级表示、由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及各种结构化程序语言和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各种语言、能够用基础语言处理的各种新型技术理论等。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建立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的完整概念。其次,设置能够应用软件工程方法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够将实际的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并将基础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和小、中规模的软件结构设计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具体课程方面,可以设置一些如基于瀑布模型的设计方法,可以为学生讲授小组级、中规模软件系统建的综合技术;如基于螺旋开发模型的方法,可以通过构建中等规模系统,培养学生理论、管理、开发等综合技能。专业核心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思路主要是用于构造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知识[9]。针对这一情况,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则倾向于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计算机高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涵盖了与软件工程相关的各种计算机硬件、不同等级的程序设计、互联网环境下的软件设计、数据库环境下的软件设计、面向人机交互的软件设计等知识。除了这些课程,还设置了一些覆盖软件工程高级技术需求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软件工程的需求、设计、构造、质量、过程、管理等各方面知识,能够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解决整个软件项目的能力。
2.3改进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专业职业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做到“教、学、做”的合一。然而,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得现有教学方法只是做到了“教”和“学”两点,却忽视了“做”是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核心。针对这点,可以从两点进行改进。第一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始终围绕已有的项目进行。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和理论体系拆解分配到个个教学环节中。在每个环节,则明确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分析关键技术和步骤、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展示项目效果。第二点则是考虑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围绕发挥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中心的地位,通过增加实验内容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项目实践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开展大型综合实验、综合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教学,通过开设大型综合性的实验课程或综合实训课程、组织学生到Ⅱ企业顶岗实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开发的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2.4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教学队伍是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水平影响着课堂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在现有的一些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往往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然而却缺少足够的项目经验[10]。这给学生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具体的举措方面,要做到两点:学校要引进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教师或者制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计划。通过实施这些计划,使教师能够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掌握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学校加大对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投入,多组织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培训、校级培训等再培训工作,着手培养基础好、教学技能优秀、有事业心、敬岗爱业的专业教师,增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师资力量。
2.5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实战能力
为学生创造职业化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和一些企业合作,将学生放置到企业的真实项目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组织学生参加和学习企业的项目文化,如定期为学生模拟企业项目运行方式、参观企业产品展示厅、听取企业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关企业产品开发的专题报告以及生产管理模式、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文化、企业资源管理方面的专题报告等;通过持续的教学,为学生建立就业需要的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能够从事的职业;这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中的团队精神、职业技能等。可以联合企业严格按照企业产品的开发以及企业需要的一些技能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团队精神、职业规范等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职业素养。
3结束语
当前的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处于向职业化转变的时期。只有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那些制约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化转变的因素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水平、实现教学模式职业化转变,并最终适应社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蓝斌.浅析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改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313-313.
[2]郝隽.CDIO理念下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
[3]张凯,孙华,冷洪勇,等.项目驱动模式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反思[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6,12:150-151.
[4]檀明,许强,张家锐.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6,12:145-146.
[5]司海平,王晓茜.面向市场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优化[J].信息系统工程,2017:166-168.
[6]钟瑛,朱顺痣.《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87-188.
[7]王立娟,何丹丹,翟悦.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
[8]胡安明.基于CDIO理念创新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科学导报,2016.
[9]叶娜,祁飞,边根庆,等.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143.
[10]陈惠影.校企合作下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课程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5697-5698.
作者:李明珍唐凤仙罗富贵单位:河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