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故事”背后的“故事”
不久前,笔者到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观摩了“镇江好课堂”的赛课,五节《天鹅的故事》让笔者跟学生一起享受着语言文字的滋润,感受着心灵的一次次震撼。静下心来品味,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一、抓住关键点拓展故事
1.一个字读出一个故事。一位教师发现了“号”的字形,解读很新颖,“口”表示张大嘴巴,“一”表示大声喊,喊整齐。学生掌握了构字原理,在他们心中汉字就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幅画或一个故事。所以学生在写完这个字后,已经在脑海中出现了喊号子的场景,再走进情境来读,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喊出心中的呐喊,喊出场面的悲壮。
2.一个标点引出一个故事。要理解老天鹅扑冰的艰难,执教老师都抓住了“重重的扑打”“第二次”“第三次”或者抓住冰面从“颤动”―“裂开”―“塌陷”―“慢慢扩大”来体会。但是,这位老师却抓住了“嚓――嚓――”后面的破折号,教师先快速读,再换成逗号比较朗读,然后再读出声音的延长,学生感受到了破冰的漫长艰难,而老天鹅却不顾身体的疼痛,依然一次次勇敢地扑打下去,一个标点展现了一副悲壮的画面,学生心灵为之震撼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个标点的用法。
二、运用情感迁移品悟故事
1.动作移情感悟故事。一位老师让学生用左手掌当冰面,右手❥掌当天鹅的胸脯,让学生演一演,再提示:“文中有一个比喻句能体会到老天鹅的勇敢。”学生找到“像石头似的”,老师再启发:“怎样变成石头?”几个学生突然明白了,将手掌变成拳头砸下去,疼的皱起了眉头。此时老师告诉学生,你们砸一下就这么疼了,可是老天鹅飞得更高,撞得更疼。有了充分的情感铺垫,学生的感情就在这样的朗读中得到升华。
2.角色移情感悟故事。文学的核心是情感,教师都能注重情感的教育,唤醒学生情感的体验。老天鹅用自己的身体破冰成功后,教师接着向学生发问:“天鹅们,冰面打破了,面对无比的冰面,你还敢往上扑吗?哪怕你的翅膀已经折断?哪怕你的胸脯已经鲜血淋淋?”这个问题既 ☻是对老天鹅破冰之后的补充阐述,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勇敢精神的考验。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激发了学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信心,更好地为下文天鹅扑冰打好情感基调。
三、抓住思考点延伸故事
1.抓住主人公的矛盾延伸故事。一位教师在引入课文时向学生质疑“这篇课文很有意思,故事里有故事,你们发现斯杰潘老人与天鹅有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概述课文,老师又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老人收起了猎✯枪,再也不打猎了?”“为什么一挂就是三十年?”……学生自然而然提出问题,师生在天鹅扑冰的探讨中共同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点,最后将这一幕又落尽斯杰潘老人的眼中,老师让学生围绕这个“挂”字,用一个词写出原因。积淀的感情瞬间喷涌而出,学生的板书写满了黑板,震撼了听者的心灵。
2.动态板书延伸故事。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复述天鹅破冰的第5、6自然段,而这一段确实线索穿插,学生复述较困难。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课堂上,学生应有一张‘知识地图’,有了这张地图,目标才能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这张地图就是板书,这位老师梳理课文把这段文字板书成了两个场面:天鹅扑冰场面和冰面裂开场面,学生根据两条线索,准确把握内容,既降低了复述的难点,又巧妙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了积累内化语言的目的。板书呈现斜线上升的∞趋势,也让学生边复述边在脑海中呈现画面,感受成功的兴奋。
上述的几个观点在五节课中交融为一体,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它们互为依托,共同呈现了阅读教学课堂的活动性、内容的丰富性、教法开放性、价值引导性及其独特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