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逆反心理;消除方法
论文摘要: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受自身素质、教师与教材、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心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逆反心理的涵义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言行跟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规教学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与心理。这种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屡见不鲜。反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轻者表现为对体育教学的不以为然,不满足,漠然视之;重者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反感、厌恶,甚至鄙夷,与体育教师及教学内容都处于对立状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无形的心理障碍,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身体锻炼受到影响,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受损害。
2 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
2.1教学方面的因素
2.1.1教材内容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选择和安排教材时,应多注意到教材的趣味性,使其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尽量使学生主动地、心情舒畅地进行练习。
体育课一般在室外进行,学生的情绪不仅受气温、风向、阳光等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也受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改变气候条件,但可以利用,如教材、教法的选择与安排,教学任务与教学要求的提出等,尽可能做到因时✔制宜,化劣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2.2教师方面的因素
2.2.1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举足轻重,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质量。有些体育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调,尤其是一些素质课,缺乏新颖性,机械单调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了新鲜感和乐趣,产生反感情绪。有的体育教师讲解含糊不清,罗嗦重复,示范动作不准确,不能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影响学生对练习的积极性,甚至对体育教师产生鄙视的态度。还有的体育教师只要求学生照着做,反复练,不求学生学会,使学生学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违背了学生求知的心理规律。学生由于求新、求趣、求知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产生逆反心理。
2.2.2教师处理问题态度的影响
教师言行对学生上课情绪影响较大。有的体育教师过分强调组织纪律性和统一性,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总以严厉的面孔出现,批评教育学生时不以理服人,而以粗暴、不公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嘲笑、挖苦。指责多,耐心讲解辅导少,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在与自己过不去而产生抵触情绪,感到体育教师不亲切,产生情感隔膜和戒备,形成逆反心理。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素质水平,不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上课时安排运动量太大,难度过高,或硬性规定完成的数量,学生感到没有办法完成,只好消极对待。教师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这样便会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相对立的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2.3学生方面的因素
2.3.1个性心理差异的影响
由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手段,所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相同。青年学生由于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所以情绪的表现一般是积极的、亢奋的。但他们在出现思想问题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如果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与教师不一致时,就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
2.3.2身体素质差异的影响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对运动项目的爱好也有所不同。学生在学自己擅长的项目时会产生一种成功的、自信的内心感受,因而情绪高涨。如遇上自己的薄弱项目,不但动作完成不好,还时常失败,因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的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学习负担等条件的限制,也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措施
3.1多采用激励的语言
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当学生练习成功、学习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上课时的态度和情绪影响也较大,但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学生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适当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多运用良好语言刺激,可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这样做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感情,和学生有了感情,交心知心,教育工作更好做了。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体育教师不要压制学生,而要尊重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改正错误缺点。如果在教学中对学生不尊重,经常对他们讽刺挖苦,甚至斥责,态度粗暴,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作为教师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师生间就能配合默契,教师的每个意图、每句话学生都能很快理解接受。教师与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让学生示范。在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ต点,教师要去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给她们展现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减少了心理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带着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且使练习密度加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 ツ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这样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
3.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教师精神抖擞,衣着干净利落,语言简洁明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其次,教师应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不但专业能力要强,同时还应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诸方面知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标准,采用多种教学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去实现不同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结
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形成,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之一,应积极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把体育教学工作做好。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从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