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能力的起点在朗读和默读中实现

时间:2024-12-25 14:18:0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鉴赏性阅读三个阶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最初的阅读阶段,应该着重进行积累性阅读น。进行这种阅读要特别强调熟读、背诵。通过熟读、背诵,学生既进行了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积累,又进行了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方面的积累。只有当这些材料有了相当的积累之后,才能逐渐形成阅读能力。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的经验和体会。张寿康先生也指出:“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高声诵读,就成为好懂与易解的了。”这是因为,☑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领会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有些内容,言传不易,表⚥达难明,但朗读得法,每每倒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即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从读的情况也最容易看出读的人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读的作品。

朗读有利于使学生受到作品的感染。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表现为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前提是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而朗读则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样的目的。一篇文章,读出声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

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就强调“熟读成诵”。蒋仲仁先生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了解读与背两者的关系及其在学习语言中的作用。他说,背诵是朗读烂熟的结果。在从朗读到背诵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地吟味作者的语言,咀嚼、消化、吸收,最后增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里去。阅读的时候,遇到某些词汇、某些句式、某些表达方法,不仅似曾相识,而且司空见惯,阅读的能力就提高了,写作的时候,想用某些词汇、某些句式、某些表达方法,就会涌来笔端,取之左右逢源,写作的能力就提高了。

作为语文教学的朗读,必须同字、词、句、篇的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朗读掌握一些变音的规律,懂得轻声的表意作用;通过朗读激活语言形象,加深对词句含义的理解;通过朗读体会作品各个部分的衔接和过渡……教学中,我通过实践明理、自读品味、想象体味、角色体验、演读体悟、比较领悟、评议深化等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跟语言直接接触,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朗读为主线已经成为我如今设计教学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方式。

在高度重视朗读和背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十分重视默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默读是不出声地读,主要是吸收作者在文章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学习语文,培养阅读能力,指的主要就是默读能力。默读便于眼脑并用,读思结合。只有默读才能加快读的速度,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提高理解能力,丰富语言☏储备,说的时候涌来舌底,写的时候左右逢源。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