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拥有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其次要使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再次要使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行为方式与创新行为。切实把握好这三个依次迈进的层次及各层次相应的实现途径,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论文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高职学生在成为“技能之士”的同时,更成为合乎需要的“社会之人”、“现代化之人”。让他们在心理上能正视、融入社会;在知识上能理解、分析社会;在行动上能作用、效力社会。因此,在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要按照向他们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思想品格,遵循思想政治理论原则、适应创新、积极创新的行为这三个层次的逻辑顺序进行,从而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由合理的内化走向理性的外化。
一、第一层次:培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心理基础,以求正其心、诚其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正意诚是成事的起码条件。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要掌握、了解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心态。♂目前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难学心态
高职学生的知识面、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及运用,需要对社会、历史、人文知识有广泛的了解,是以深刻洞察社会现实、总结社会实践经验为基础的。而这些恰恰是当前高职生所欠缺的或不足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难学心态滋生的客观原因。因而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时,不能求全责备,要采取“学其事”,慢慢讲解,引导他们“明其理”,即由“知其然”一步步到“知其所以然”。要鼓励、指导他们多阅读与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书籍、查阅与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资料,以丰富他们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背景材料与基础知识。教师要把不同学生的难点问题进行收集、归类,加以点拨式阐述,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调动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又减轻了他们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畏难心理,增加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2 无用心态
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这种心态部分缘于社会只求高职生的“技能”,舍其他而不顾;部分缘于高职生内心对“职”作片面的实用主义理解,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总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一个人有“德”无“能”,便丧失了生存之本,固不可取;但有“能”无“德”,于社会往往会造成危害,更可怕。“德”为“职”之首、“技”为“职”之本,二者必须兼顾。要教育学生在行使“技能”时,要不断运用“内讼”、“克己”、“正心”、“诚意”等内求方法,对自己的这种行为的认识、动机不断进行反省,使行为至少合乎社会常态,不逾越道德、制度的界限,这是人的本质的最起码的要求。此外,高职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ง设的高技术专门人才,应能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当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布局。对高职生要求而言,可以说,其中“经济建设”与其“技能”紧密相联,“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则与其“德”密切相关。所以高职生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德”的修养。
3 无已心态
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往往采取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认为只要自己学好本领,将来能适应岗位需要,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就能胜任工作。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道德标准的提高、人格品质的塑造、人格魅力的形成,乃是纯粹学习社会人文科学学生的必须之事,或是有志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生的必备之事。对此,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不但要有生物意义上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有精神意义上的需求和政治意义上的需求,而正是因为有后两种需求才使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教育,特别是要通过社会体悟思想政治理论,使学生渐渐领略到人类特有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一“精神家园”对于人的价值所在,感受到理性参与政治、维护权益对于人的意义所在,感受到健康的心态、完整的人格于人的重要性所在。只有如此,才能逐步消除学生的“无已心态”。 "
二、第二层次:授予高职学生丰富广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期博其学、笃其志
在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心意基础后,就必须授予他们丰富广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达到理性阶段,让他们正确把握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情况,形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党的要求相吻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制观。
1 纵向维度的教育
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相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近现代史”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此,在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유中,可以适时穿插进行一些现代史方面的史实知识教育、英雄人物与爱国人物的介绍和党史知识的讲述等。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懂得中国民主革命的“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这对于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热情大有裨益,对于学生树立典型、确立模范大有帮助,对于他们学习马列、崇尚马列,以致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分析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大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介绍、讲述自己熟悉的革命英雄或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思想深处正视过去,珍惜现在,放眼未来。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排除扎根于学生头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感觉,从而形成一种历史链条感,使学生站在历史的现实点,逆向思源思痛,正向思进思责。当然立足历史、注重现实、以史为鉴、用事实说话,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改革开放理论知识与实践事实的教育。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教育为纲,按纵向顺延,在分析实践发展层次的基础上,相应地阐释理论层次上的演进情况,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建设改革的实践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在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加深认同,领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2 横向维度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涉及面非常宽泛的教育,其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高职院校应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横向地拓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理论知识,这样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对相关联知识的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政治情感,提升政治的理性参与;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其思想境界。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和谐发展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关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成就与当今世界的关系,要弄清楚中国的经济实力、软实力、综合实力等及其在世界上的排位,要了解我国在世界的政治地位及其作为、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及我国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意识。
三、第三层次:促使高职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与创新行为,以致正其行、开其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现实的育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的现实为客观基础,以学生未来的行为方式为最高价值取向。当前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知识、能力、参与、期望等呈现出多层次的递进关系。为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法律与制度层面的硬规范
国家的法纪法规,基层的乡规民约,行业的规章制度,学校的校纪、校规等,是维护社会正常运作秩序的必要手段与规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让高职学生明白他们自身具备的基本行为要求:即外在性、强制性和硬约束性。要指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课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其他途径充分学习、掌握上述这些“硬性要求”,然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将自己学到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合乎规范的行为,并逐渐养成行得正、行得稳的行为习惯。在法律与制度上,要教育学生做到以身体力行、躬行践履、知行统
一、行正为范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出表率,带动他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自身更要行得正、坐得稳,要模范地遵循法律制度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从心理上感召学生、影响学生。通过对学生内心思想上的“引”,行为外在上的“牵”,使学生逐渐养成遵纪守法和自觉持续的的行为方式。
2 伦理道德层面的软约束
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关系在不断地扩展,它不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而且是不断地延伸到经济、政治、生态、科技、人口、网络、生命、和谐、创造及发展等一切人类活动方面,并分别衍生出相应的伦理道德观。我们要丰富高职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多运用通识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涉及的基本人伦道德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态势,告诫他们在从事活动时,要做到以已有的道德意识、认识和信念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我们要对不同高职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层次结构进行认真的梳理:要用适应性的伦理道德准则要求所有道德层次水平的学生;用引导性伦理道德准则要求处于中等层次道德水平的学生;以超越性伦理道德准则要求处于高等层次道德水平的学生。这样就会提升整体高职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和伦理道德行为。
3 立本、开新层面的激励教育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固本守根、因循守旧和思想中庸的人才,而是需要思想开放、视野开阔、敢于且善于创新的人才。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实践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应对他们进行“立本”与“开新”两个方面的激励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行为层次的最高要求。“立本”主要是指,一要立政治之本。要让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理论、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要立思想之本。即要坚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学习并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三是要立工作之本。要努力学习好本专业课程知识,做到专、精、深的统一,为日后参与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立本”是为了更好地“开新”。“开新”主要是指,一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社会、单位、他人形成新的经验或理论提供鲜活的经验;二是在现实中能够创造性地把正确的理论、原则应用于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开创实践活动的新局面;三是要有持续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意志,并能够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贯彻到创新的行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