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先审后批程序之我见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任务中,提出了要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机制,深化预算管理等制度改革。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提高军费效益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经费先审后批在提高军费使用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在经费开支管理方面,不少单位仍采取“先批后审”的形式,即部门出点子,领导批单子,财务付票子。这种经费管理程序,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和滞后状态,造成了财务部门在严格制度、秉公办事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之间无所适从,以至于作为理财部门却把不住开支关口,经费突破预算指标,花“过头钱”,浪费性的重复开支、不合理开支得不到有效抵制和纠正,从而影响了经费的使用效益。随着军事经济由传统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先审后½批”的管理方法,即各部门提出开支草案,由财务部门统一审查、平衡,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报销主管领导和党委批准执行,这一方法的实施意义重大。
一、先审后批有利于统筹兼顾,突出经费保障重点
® 财务部门是理财和综合部门,掌握着比较全面的情况,在经费安排上具有统观全局、协调平衡的能力,但实际工作中其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却不尽人意。在经费长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级事业部门对经费的需求很大,他们从本单位事业建设的需要出发,必然要提出大量的经费保障要求和建议。尽管这些要求和建议也都是事业建设所需,但都有浓厚的局部需求色彩,缺乏全局性。如果他们的这些要求,不首先经过财务部门审查、进行综合平衡,便会在财力的分配上出现不平衡,产生了一些事业部门经费保障比较充裕,一些事业部门则连最低需求也保证不了的现象。
先审后批,赋予了财务部门集中理财的权利,提供了进行预算控制的条件,增强了财务部门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金的综合平衡能力。财务部门在党委的领导下,着眼于单位的全面建设,调节一个单位的各种关系,维护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各个事业部门提出开支项目后,先报财务部门集中审查,综合平衡,提出方案,然后报领导批准执行。这样,财务部门就可以在现有财力范围内,区分主次和轻重缓急,既保障重点,又兼顾一般,全面提高了经费保障能力。
二、先审后批有利于量入为出,防止经费超支
年度预算确定后,实行总额控制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财务部门的肩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临时性任务的不可预见性,经常与年度机动财力的有限性发生矛盾。要切实做到量入为出,不花过头钱,坚持先审后批是一项根本措施。财务部门是理财的综合部门,党委的机动财力有多少,财务部门最清楚。因此,业务部门提出的经费开支计划,通过财务部门先审,使各项开支总额始终置于本级财力弹性允许的范围内,维持开支总额不超支。否则,各项开支经过领导先批,在不掌握财力总量的情况下,如果领导之间协调不好,则会出现今天这个部门找领导批一点,明天那个部门找领导批一点,使财务开支得不到归口控制。财务部门接到的都是经过领导批示的硬性指令,只能被动的执行,很难提出修改、更正意见,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超出预算及挤占别的正常经费的现象。
三、先审后批有利于正确决策,防止领导决策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财务部门是党委、首长理财的综合部门,在领导决策过程中起着参谋、助手作用,其具体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ป影响着领导的决策效果。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后勤工作,同时,政策性也很强。作为某个主管领导,理解上很难达到全面、完整的地步,运用方面也很难以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这样,在对事业部门提出的开支计划进行决策时就需要财务部门提出第一方案以供参考。审批时,综合考虑事业部门及财务部门两方面的意见,仔细斟酌、比较,权衡利弊得失,进行优化组合,最后定案拍板,形成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决议。这样既克服了那种领导事必躬亲的工作方法,又克服了决策过程中的片面性。如果决策过程中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提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意见,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可责成有关部门重新调查论证,然后集体研究,这样就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
四、先审后批有利于全面监控,防止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先审后批能有效地完善监督、控制职能,使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形成全过程,有效防止浪费和不合理开支发生。具体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对部门的经济行为进行事前预测和分析,对项目的可行性、实用性进行充分论证。二是财务部门通过严格的经济核算和贵重物品登记,逐步积累健全历史统计资料,加强管理,尤其是一些办公用品、设施和办公自动化设备ฌ等,通过初审,严格把关,杜绝重复和浪费性开支。三是经费使用过程中,财务部门可以随时控制经费的使用去向,检查考核经费的运用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先审后批有利于摆脱被动,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财务部门在先审后批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作用,由过去的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参与。管理赋予了财务重任,促使财务人员增强责任感,树立超前控制意识,在出主意、想办法、提方案时,增强对问题思考的主动性,突出“进言”的实用性价值性,注重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加强资料的积累,把触角广泛延伸到决策方案所涉及到的每个角落。
先批后审在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但其全面实施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和条件,要求有一定的法律和权力保证。在这方面,一是党委、首长要重视、支持先审后批。一个优秀管理者,必然特别重视发挥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不仅要善于把自己的意图、目标、决心通过职能部门来贯彻实现,更重要的是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作用,主动要求职能部门参与决策、控制。因此,各级党委领导要交给财务部门管家理财应有的权力,为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提供条件。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二是财务部门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先审后批把财务部门放在一个关键的位置,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实效。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知识,具有全面、系统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深入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要既精通财务本职业务,又熟悉各项事业资金运动规律,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把握事业部门经费管理的规律性。做到坚持制度但不死板,灵活处置,但不超越职权,力争全方位地当好首长的参谋和助手。
三是要严格经济立法,把先审后批作为经费开支的法定程序。军队是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其特殊性规定了首长意志的决定性作用。而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一部分。有其固有的规律,这样,在按经济规律办事与贯彻意志之间存在部分的不协调,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使双方职能法律化,程序化。先审主要是基于遵循经济规律,后批则突出体现领导意志。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分工,同时又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权力与职责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