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现代化补齐“四化”短板

时间:2024-12-26 01:47: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虽然已有的非农化途径对三农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是其对三农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一是过度吸纳了土地、劳动力等农业发展要素;二是工业和城市由于得到三农的支持而发展更快。因此工农差距、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在进一步扩大,突出反映在: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农民收入太低,农民消费能力太低;三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严重落后于城市居民。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包括四化同步的现代化道路,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但现实的现代化进程总是以工业化来领头的,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农业现代化落后于工业现代化进程的状况。在历史进程中工业化可能会丢弃三农,而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化就不能丢弃三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根据木桶原理,现代化的整体水平最终是由“短板”决定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状况成为四化同步的短板。因此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克服二元结构――包括城乡二元结构、工农业二元结构,使农业和农村进入一元的现代化经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三农现代化,不能只是靠非农化和城镇化,而是要直接以农业、农民和农村为发展对象。当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并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时,必须要补上这块短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就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从根本上改变其落后的生产ฒ方式和经营方式,不只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包括资本、劳动、土地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二是基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现代化要满足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的量和质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现代化有个重要指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农业剩余”范式。人们一般从农业提供剩余(剩余产品、剩余劳动力)角度研究农业发展。与此相应,农业技术进步就是增加产量,增加剩余。应该说,这种从增加农业剩余意义上的技术进步还是需要的,特别是涉及的粮食安全问题还有个粮食产量总量增长的要求。但是,这种发展范式的农业不可能改变其弱势产业的地位。原因是,农业技术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劳动技能,劳动的附加值低;提供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初级产品,不是最终产品,市场价格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大。

从现阶段传统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来看,更为突出的是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扩大农产品品种问题。例如,过去居民只是消费米面解决温饱问题,而现在居民消费牛奶,要求安全营养的绿色作物。这意味着农业技术现代化的重点需要转到“农产品品质”范式,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农业。这种发展范式下的农业才可能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途径是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大致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机械创新,二是生物创新。农业发展转向“农产品品质”范式,必然带动农业技术创新重点的改变。

我国过去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是机械创新,也就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我们机械创新的能力较强,机械创新成果的应用可以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并且增加农业剩余和节省劳动力。但是在我国这样的农业人口众多的大国,其成果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就业压力的抵制。现实中拖拉机在许多地方不是被用于耕田,而是用于跑运输。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后,这种状况可能会改变。

与农业转向“农产品品质”范式相适应,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需要转向生物技术创新。一方面提供培育优良品种,改进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新技术。这种创新使农产品在品种、品质和附加值上都能提升;另一方面提供农业生态治理的技术,这有利于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代表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但相比机械创新,生物创新的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生物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 农业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谁来种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我国已有的非农化对增加农业剩余有明显的正面效应,但非农化实际上包含了农业人力资本的非农化。农村流出去的是人力资本,留下来的是低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力。农业中从业人员以女性、高年龄、低文化程度为主。这也导致了农业中使用世世代代相传的传统技术的状况,在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时,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就不够了,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本投入,就不可能实现农业技术现代化。这就是说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农业中人力资本存量。

现阶段在“农产品品质”范式下发展农业,而且重在生物技术创新,现有的生产要素无力承担这方面要求,可行的途径是在农业中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是科技要素,二是人力资本要素。这样,谁来种田就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谁来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的科技要素投入包括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等各个环节的投入。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品质范式”要求,农民所需要得到的科技要素是可以直接采用的现代科技的投入品,如优良品种,现代农药和肥料,现代农业机械,种植和培育技术。因此,由政府引导的农业科技投入的对象就有个结构问题,科技投入就不能或者说主要不是直接给农民。科技投入对象突出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这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基础。

由农业生产周期长和季节性要求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的特征所决定,农业中的新技术的采用是有风险的。小本经营的农民有厌恶技术风险的行为。因此,农业中的新技术需要有推广和示范的过程ล,而且示范和推广的费用不可能由农民支付。政府要承担起对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的职能。政府对农民采用新技术提供补贴,使农民获取低价的甚至免费的科技和教育供给,同时激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

二是谁来从事农业生产。通常认为,农业中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就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应该说这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农业从业人员以女性、高年龄、低文化程度为主,那么,仅仅对留在农业中的农民进行投资,提高其教育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是现代农民。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含量的高素质劳动力需要从农业和农村外部引入。因此,对农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更需要突出迁徙途径。既要激励流出农业和农村经过在城市和非农部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力回到农业,也要激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城市中的创新创业人才进入农村和农业部门,从而在农业中形成与现代农业技术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结构。其中包括有知识、有创新精神的农民,称职的科研和技术人员,有远见的公共行政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在此基础上需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人去种田。现代要素投入农业是由投资推动的。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的主要激励因素是农业投入收益率。如果等量资本在农业得不到等量收益,如果农业的比较收益太低,就不会有外部的资本投入农业。富裕农民,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基础是农业经营、组织制度的现代化。

首先是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长期落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就如马克思所说,“小块土地所有制按其性质来说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聚、大规模的畜牧和对科学的累进的应用”。改革开放初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是制度创新,但在当前形势下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因此,农业组织制度创新,最为重要的是在已有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和农业分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其次是农民成为市场主体。分散居住、分散经营的农民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中都缺乏谈判能力,没有力量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因此,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其有组织地参与市场活动,是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投入收益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保证农业的市场收益,从而提高农民获取现代要素的能力。这就要求完善农产品流通,并在价格机制上等价交换,保证农民获取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价格收益,从而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这需要改革农产品的流通机制,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只有当农民参与的销售组织(合作社)承担农产品销售,才可能保证农民获得应有的市场收益。

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的今天谈农民合作组织,不是过去的生产合作社,而是为农户提供流通和金融服务的合作组织,如信贷合作社、流通合作社等。农户参与的合作组织进入市场,可以改变农户因分散而产生的市场不平等地位,提高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克服农户人力资本存量较少、市场知识不足的缺陷,抗衡经济领域各环节 “歧视性”价格,避免中间商的盘剥。

第三是完善农业产业组织。农业生产方式、耕作方式落后,根本原因是产业组织落后。目前的农业生产是在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中最低端、附加值最低的环节中进行的。现在农业收益低,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在市场上没有地位,附加值很低。只有当农业产业组织由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乃至最终产品延伸,才可能真正提高农业收益。因此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是,推进农业生产的工厂化,扩大农业生产过程的分工,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农民提供给市场的农产品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也就是附加了加工价值的农产品,才可能有较高的收益。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形成市场化农业,实现市场导向,重视专业化、特色化,根据市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

第四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保证农民的资产收益。农民得到财产性收益才能富裕起来。农民的资产主要在地产(尽管还只是使用权)和房产。这就要求土地资产和房产流动、转让和被征用都应该得到足额的补偿或收益。农民有条件利用商业化的资产吸引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例如以土地交易和土地入股等等途径获取资产收益。

在目前的市场条件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下,单纯靠市场途径不可能提高农业收益,即使是坚持等价交换,也不可能有效解决现代要素引入农业问题。这☣就要求各个方面向农业提供在等价交换以外的支持,尤其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反哺机制。这是对农业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作出的贡献的补偿。□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