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点,优化语文教学
[摘 要]不少教师在不断地研究语文教学,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但往往不得要领,主要原因是只关注课堂教学的表面,忽视本质的问题。因此,要厘清学生的学习起跑点,抓住学习的关键点,寻找语文素养的生发点,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然后层层展开教学。这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才成为可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 起跑点 关键点 生发点 优化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无论是新课改开始之前,还是新课改之后,它总是伴随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语文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总是在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优质高效。但是,无论教师如何努力,却还是有学生说:“语文课没意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呢?一是教师的教学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过程总是教师一厢情愿设计的,总是把学生作为一个被动的学习体。二是教师的语文教学太注重外在的一些东西了。比如,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过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是否热烈。这些外在的东西往往只能代表学生活动得怎么样,不能代表学生学得怎么样。那该如何优化语文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
一、厘清语文学习起跑点――学有基础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我们只有摸清楚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学生之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往往是因为教师总是在不停地讲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或者学生根本接受不了的内容,学生最想ผ学习或最想知道的知识教师却不去讲。这种教学根本不可能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 ツ学。”所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厘清学生的语文知识状况,对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点进行分析,看看本节课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学生还没有掌握,哪些是需要安排学生学习的,哪些是可以不安排的。从学生出发,用学生的眼光来解读教材内容,安排教学,这样就可以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水平,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厘清学生语文学习的起跑点,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跑得更快,有效地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比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在课堂预设时,我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课文,用学生的兴趣、思维来分析课文,思考学生对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也许会感兴趣,对哪些文字也许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经过充分的研究,我发现学生对课文中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特别感兴趣,并想知道飞机是如何在夜间飞行的;对科学家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才创造出雷达的不太了解。如果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们的努力,那么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在厘清了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后,笔者在教学时就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使用的许多物品是从自然界中动植物身上得到启发而创造生产出来的,从而延伸到雷达的研制上来。这样树立了学生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
二、把握语文学习关键点――一触即发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本来是一篇整体性ด非常强的文章,却往往被教师分解得支离破碎:先分成一段一段地教学,然后又将每一段分解成若干句话来引导学生解读,再让学生来归纳段意与中心,最后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技法。这样的教学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文章的叙述美、篇章美、结构美,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不是高效语文课堂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时,我们要找到文章中的一个关键点,并以这个关键点为核心,逐步向外扩展,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理解课文、掌握课文。那如何找到这个关键点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时经过反复研读课文、反复思考才能把握好的。它需要教师用整体的观念来看待每一篇课文,让关键点有效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有效线索。比如,这篇课文是通过科学家的三次实验而得出蝙蝠是如何在夜间探路的,让学生明白雷达工作的原理也就是蝙蝠探路的原理。在教学这一课时,如果把这两者割裂开来,逐段逐段来讲解,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思维,他们不能够从整体上来架构这篇文章,不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所以,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并没有逐段逐段地讲解,而是给学生出示一张表格,(见下表)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这张表格基本上把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全部列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关键点。无论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或者是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在这张表格中都已经一览无遗。学生只要把表格给完成,就可以完全理解这篇课文。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可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远远比逐段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寻找语文素养生发点――综合学习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扩大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搜集各种语文资料,并能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就以课后的“资料袋”为抓手,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先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根据自然界生物的奇特本领而研制出来的新仪器;然后模仿课堂教学设计的表格样式,自己设计一张表格,自己去调查,完成表格;最后在班上交流。这样,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会如何归纳并填写表格了,所以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非常成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当然,在组织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时,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只重视活动过程而不注意效果。如果我们不组织好,非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不到促进作用,还有可能会影响我们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我们只有抓住这学生学习的起跑点,关键点和生发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才成为可能,才能把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