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回归语言的本真

时间:2024-12-26 02:40:1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假语文”“泛语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教学中,可以通过质疑打开语言的奥妙之门,通过感悟体味语言的精华,通过联想丰富语言的内涵,通过翻转拓展语言的外延,这样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本性;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 シ文课程作了明确的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是,审视阅读教学,我们发现“假语文”“泛语文”的现象比ฐ比皆是。这是典型的“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语文课堂应该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该如何致力于回归语言本性的语文教学呢?

一、思起于疑,打开语言奥秘之门

质疑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件学习的利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阅读就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意义与情感体验。请看《烟台的海》教学片断。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呢?

生:季节,按一年四季来写的。

师:你的表述真准确。文章是按四季顺序来写的。不过,就这顺序问题,ว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文章没有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冬天。

师:发现得好!作者为什么这么处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再一次走进课✔文。

《烟台的海》一文在记叙顺序上的安排是别具匠心的。这是本文结构上的最大秘妙。教者通过启发学生质疑,缘疑而上,缘疑而读,学生便会一步步揭开语言的奥妙所在。

二、含英咀华,采撷语言精华

语感即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对文本中精彩的语言进行咀嚼、揣摩、体会,感悟其中的妙处。如,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的片断。

师:唐僧是凡人,他不识得妖怪也算正常。不过,课文中有一些蛛丝马迹还是可以判断的。你能从课文中发现村姑是妖吗?

生:“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闪”字说明速度很快,一个8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走得这么快。

师:这是一个疑点,令人怀疑是不是人。

生:“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在这样险恶的山上,怎么可能有人住?

师:原著里还写这里是虎狼成群,可能没有人敢在此居住。这又是一个疑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学生读出文本中的语言精华,领悟其深刻的内涵,获得丰富的语言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天马行空,体味语言的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发掘文本简练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把“躺着的”文字读“立起来”,这是语文教学的必须,也是联想与想象的独特妙用。如《二泉映月》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这是怎样一个场景呢?教者设计了如下板块性练习。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怎样的阿炳?

投影出示:雪花飞扬的冬天,;

烈日炎炎的夏天,;

风尘漫天的白日,;

寒霜零落的夜晚,。

这样板块式的语言训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将思维的触角探进语言的深处,提升他们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水平。

四、点击翻转,语言的外延更加精彩

思维定式使我们学生很容易地盲目崇拜课文,导致他们思维个性的“走失”。有时候,我们不妨利用文本中一些似乎寻常的词语、句子、片断来个思维翻转,可能会荡开一个新的境界。比如,教学苏教版《早》一课时,我启发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梅花的片断:“作者从梅花的香味到形态进行细致的描绘,可以称得上浓墨重彩。而文章写的是鲁迅,这样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我引领学生经历了“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仍是山”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鲁迅这样如梅花般高尚品格的认知,使他们对鲁迅以梅花为榜样勤奋执着的战斗一生的精神有了新的感悟。

只要紧扣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语文课程的核心元素,就会催生更多的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就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瑛.彰显文体特征着力表达特色――《说勤奋》教学实践与思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5年10期

[2]袁萃.让学生经历一个更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浅谈《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教学思考[J].好家长2015年25期

[3]谢俊.寻声行文,言出有声――《象声词在习作中的运用》教学回眸[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年08期

[4]孙权.立足信息素养――《确定站点主题》教学设计及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年09期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