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现行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中学 德育管理 体制 规划
论文摘要:完善现行的中学德育管理体制应首先考虑体制的运行环境,统一认识是前提:把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建与校长负责制的实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规划学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关键;明确党政的德育职责;德育管理模式要注重实效,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大胆改革和创新。
1.建立健全中学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前提
正确理解了“新体制”的基本内涵,统一认识,是建立健全中学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前提。中学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基本内涵应包括:学校党支部规划部署。所谓部署,即安排、布置。学校党支部要研究有关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文件法规,从总体上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出规划。这就意味着,学校党支部对德育的领导方式要从“直接实施德育”转向“宏观规划德育实施”0校长统一领导与全面负责德育的实施工作。“校长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实施德育是校长不容推卸的责任,不做或做得不好都是失职。权、责是统一的,既然明确了校长对德育工作的责任,就要赋予校长相应的权力。从隶属关系上看,共青团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少先队则是在学校共青团的领导下开展活动。至于学生会则是在学校党组织、行政和上级学联领导下,在共青团的帮助下开展活动,主要是由学校党组织具体指导。但这并不表示共青团、少先队可以不受学校行政的领导,相反,团队工作如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也必จ须取得行政系统的支持与指导。
2.建立健全中学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关键
把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建立与校长负责制的实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规划学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建立健全中学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关键。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它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①因此,在学校整个管理体制改革中,学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居于核心地位。校长负责制决定着德育管理新体制:而德育管理新体制作为中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方面,是校长负责制在德育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不能违反或超越于校长负责制。确立校长在德育实施中的领导地位与负责作用,正是校长负责制的内在要求。
3.建立健全中学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基本保证
明确党政的德育职责,理顺两者关系,是建立健全中学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基本保证。建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有人担心会削弱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甚至对学校的领导。如何理解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其中最根本的是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而不是行政指挥,更不是什么都管。党的领导是个总体概念,党对学校的领导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实现的。例如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是由党中央制定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以至各种重要的规章制度、工作条例,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对学校的领导。是否加强了党的领导,归根结底要以是否能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标准。"
当然,建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德育的管理体制,并不意味着学校党组织放弃了对一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相反,建立德育管理新体制,正是要提高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水平,对学校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说来,学校党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施前的规划部署;二是实施中的保证监督。这样就明确了党政双方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学校德育实施前的整体规划与部署,要以学校党支部为主。为了增强校长对党支部作出部署的理解,如果校长是党员,不论其是不是党支部成员,都应该吸纳其参与规划:如果校长是非党人士,则可以邀请他列席有关会议,研究了解规划过程。在学校党支部作出统一部署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以行政系统为主。必须确立校长的领导与负责地位,党支部不应该再直接对校长的工作安排进行干预。学校党组织这时的职能主要是保证监督。其涵义有两方面:一是提供支持。为校长及行政系统实施德育提供各种条件,放权是基本要求。此外,学校党组织还要教育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广大教职员工做好德育工作;动员共青团、少先队,工会等组织做好德育工作。二是进行监督。使校长及行政系统的工作不偏离部署。可见,建立德育管理新体制,从根本上说是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领导方式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即由“具体实施”转为“整体规划”,由“直接负责”转为“保证监督”。②
4.建立健全中学德育管理新体制的必要外部条件
转变上级领导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方式,是建立健全中学德育新体制的必要外部条件。如前所述,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教育体制整体改革中的一部分。从内部讲,是要与中学内部各种制度改革、机构改革配合进行的;从外部讲,也需要上级领导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有人说,下改上不改,依然照旧样;上下同步改,办学活力来。显然。如果只有学校内部体制的改革,而上级机关仍然用老办法管理学校,那么,德育管理新体制以至校长负责制都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可能对德育工作进行切实可行的安排与布置,才有可能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化管理,德育管理新体制才能激发出内在的活力。
5.建立健全中学德育管理新体制的操作要求
建立稳定而完善的德育内容体系。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对德育内容的研究不够,总是突出以政治任务带动德育,有的学者曾经撰文称之为“政治思想教育模式”。这样的直接后果就使德育出现了泛政治化倾向,过分突出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导致了德育内容的不稳定,总是随着社会形势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些年来,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德育内容体系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德育,加强德育与智育的整合。在以往学校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教学搞德育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德育与各育各成体系,各自进行,形成了“两张皮”。④这既有工作中的偏差,更有体制的弊病。应当肯定,学校德育是有其特定内容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特殊规律,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专职队伍和专门化的教育形式或途径来进行。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多种载体与手段作为支撑,不仅德育工作的任务很难完成,也会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建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德育的管理新体制,为解决“两张皮”现象,加强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要求我们深人研究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转变德育管理方式,实现德育管理的常规化。主要说来,就是要把学校德育从“突击”管理转变为“常规”管理,为此要加强德育的制度建设。德育管理能否实现常规化,关键在校长。要把德育工作列人校长的任期目标,作为考核校长业绩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校长管理德育的意识,这样才能实现德育管理由“软”到“硬”"
s.德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德育管理模式是德育管理体制在运行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新时期的德育管理模式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质量观、效益观,明确目标和责任,切实解决当前中学德育实施难、效能差的问题,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大胆改革和创新。
学校采用哪种德育管理模ฏ式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事实上,不少学校常常以一种管理模式为主,辅之以其他管理模式,以求获得最佳的德育效果。从落实当前德育工作“三性”的要求看,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构建“全员管理模式”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该模式机制健全,即:依法管理、惊长负责、全员参与、合力育德、九大系统、四级运行、全面育人;领导指挥有力,目标、责任到位,系统运行流畅,因而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