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
【摘 要】 本文在概括归纳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通过生命体验开展生命教育;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的生命教育合力。
【关键词】 大学生;生命教育;国内外;研究状况;生命教育课程;有效途径
一、生命教育的研究背景
生命教育起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门类。中国大陆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正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当前,有少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人生的方向、目标、意义和价值不很明确,只专注于当下此在的生活感觉,而淡化了生命的意识和生命的存在。这些“天之骄子”因此陷人了网瘾、自闭、斗殴、自残,甚至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等种种生命困顿之中,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开展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十分重大。生命教育是当今时代回归教育本质的基本要求;生命教育有利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的需要;生命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把握生命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生命教育是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
二、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综述
1、国内有关生命教育研究情况
目前国内生命教育研究,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流派:以叶澜教授为主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张文质为主的“生命化教育”学派,冯建军¢教授以其《生命与教育》著作,也应归为“生命化教育”学派;刘铁芳、刘慧博士为主的“生命道德教育”学派;刘济良为主的“生命教育”学派。其中,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研究成果最为显著。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认为:第一,在时代精神的前提下,教育对象观必须从学生是“认知体”转变到“完整的生命体”,学校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而不只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第二,在新基础教育的最为直观的课堂教学观上,必须突破“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生命层次,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第三,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对生命的体悟”是教育学的原点。“新基础教育”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达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第四,“教育的生命基础”的内涵是: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师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校各种实践,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在保证,也是人的生命特征的本真体现。第五,从角色表演视角来看,学生生命发展是在表演和观看中实现的。第六,“生命”是学校教育、时代、人之间内在相通性的基础。这些从实践需要出发建构的生命教育理论,为教育研究开启了崭新领域和独特视野,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大学生命教育研究及其理论建构大有裨益。
关于香港生命教育的研究不多。研究涉及以下几点:第一,香港地区开展生命教育居于两方面的背景:一是自杀事 ﭢ件频繁发生;二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出现负面的精神面貌。第二,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发展,让学生得到“成熟和快乐人生”。第三,生命教育的内容方面,在操作层面上具有较大自主性,不同单位注重各自的教育实际需要,由此带来生命教育内容“百花齐放”。香港的生命教育的特点是主要由社会和宗教教育中心来推动,在公民教育中有生命教育的内容,注重课程建设和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
台湾生命教育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生命教育启发生命智慧、深化价值反省、整合知情意行。生命教育要辅导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增强人际关系技巧、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生命观。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人生教育、生涯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死教育四个部分。总之,台湾生命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在其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2、国外有关生命教育研究情况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批判吸收了存在主义关于“人”的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的概念,他说:“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充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ด产生与此相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因此,可以认为博尔诺夫是生命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之一。杰・唐纳德・华特士的“《生命教育》(1986)是美国较为系统阐述生命教育思想的著作。 代表人物华特士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他扩展了学校教育的涵义,把教育看作是通过学生学习以指导其生命经验并能正确贯穿整个生命过程。第二,认为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必须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奠定良好基础,为孩子整个生命做好准备,而不仅仅是为就业和挣钱。第三,“教育必须是经验的,而不仅仅是理论的”,必须把如何解决生命中可能面临困难交给学生,这就是“生命教育”。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课程,作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中介,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鉴于此,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在刚开始推行生命教育,都会积极进行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单一性课程就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编制为专门课程,如生命教育课程、死亡教育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等。相对于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来说,单一性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连贯性,它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地、完整地呈现出来。台湾的生命教育课程取得了卓越成效。
2、通过生命体验开展生命教育
生活世界就是人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说生活就是在说人,人是具有灵动生命的主体,生活就是生命亲历和体验,是理想对现实的不断超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价值追寻过程”。体验使我们融入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明的关系之中,感受生命的艰辛与欢愉。生命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亲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做实验、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在这些活动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发展人,提升人的身心,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其目标与生命教育有着契合之处,都是指导个体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生命教育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4、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的生命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大学生生命教育更是有其特殊性,单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通力协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