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规避

时间:2024-12-26 14:25: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孟子曰: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良知,是伦理实践的出发点,是用修身的‘功夫’去拒斥自己在意志行为中恶的意向,并实施或实现自己善的意向。”有学者把良知概括为“三知”:知耻、知愧、知恩。实践证明,培育与重建良知,对于变革时代的媒体来说,决定行业的前途和命运。而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准则、自觉规避责任风险缺失,不失为仁者之思、智者之谋、善者之举、良知之策。

纵观我国传媒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一直领航“时代主流”。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传媒业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缺位、失语、错位、妄为等现象在各级媒体屡有发生。

为吸引受众,片面追求收视率、点击率和发行量,以煽情、猎奇为催化剂,不顾灾难亲历者的感受,肆无忌惮地抓拍血腥的场景,死缠硬磨以获得独家新闻,断章取义引用数据,片面强调某个事实,激化受众情绪;为迎合受众,赚取高额的经济收益,奉行所谓的“眼球经济”,“花边”新闻、“八卦”消息频现报端,色情暴力充斥网络,从省级卫视“娱乐无极限”,到全国上下跟风“全民娱乐”,再到国家广电总局“限娱令”出台“急刹车”;更让人担忧的是,舆论监督的窘境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形成的强烈反差,促使传媒从业人员趋“利”避“害”,媒体的商品属性被渲染得无以复加,似乎媒体仅是一个赢利的企业,媒体的从业人员也成了打工挣钱的产业工人……追捧逐利热潮、刻意炒作热点、人为封锁消息、蓄意制造假新闻以博取轰动效应、反面人物妖魔化、新闻“审判”……社会责任、历史使命乃至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传承的济世情怀被丢在笔端,抛在声屏之外……社会责任的缺失,拷问媒体的道德与良知。

2011年6月9。日晚,青年人大报社“走近传媒”系列讲座第59场在逸夫第二会议室举行。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主任肖振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从当今经济发展现状与脉络看媒体责任”的讲座。肖振生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不少同学向他提出的问题可谓犀利。一位同学问道:“您认为媒体的新闻性第一,还是政治性第一?”肖振生答道:“良知第一。”顿时场下掌声雷动。做有良知的媒体,做有责任的媒体人,不仅仅在业界达成了共识,更是在全社会引起了共鸣。

著名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Quail)对传媒的社会责任有这样一段经典的描述,“媒体是使我们看到身外世界的窗口;是帮助我们领悟到经历的解说员;是传送信息的展台或货车;是包括观众反馈的相互作用传播;是给予指示和方向的路标;是去伪存真的过滤器;是使我们正视自己的明镜;是阻止真理的障碍”。意识支配行为,一旦意识“偏离”了方向,导致崇尚理性的传媒人摒弃了良知,那么,媒体就真的成了“阻止真理的障碍”。

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新闻的权利,这是媒体的首要责任。因此媒体有必要从客观的、不带情感偏见的角度,来描绘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画面。社会责任应成为媒体话语的应有之意。媒体只有将自身定位为公共利益的服务者,才能提供符合受众需求的有价值的信息,建立公信力,重塑话语表达的权威。①

媒体拿什么呈献给受众?坚守新闻真实和坚守人文关怀,这是不可背离的准则,这是良知媒体的底线

坚守新闻真实

新闻,因真实而美丽;新闻,因真实而凝结力量。回望历史,无论是2003年非典(SARS)肆虐,还是2008年南方冰雪巨灾;无论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还是2010年玉树地震,哪里有不畏艰险的战士,哪里就有不畏艰险的记者。中央和地方的大批媒体记者直奔灾区。在广播、电视连线直播中,记者采制了大量感人的报道,迅速、准确地把真实情况报告给全中国、报告给全世界。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全国人民在泪水中奋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全面、客观的播报,让全世界看到一个无比坚强、无比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令世界震惊、赞叹。这就是新闻真实报道产生的巨大力量。

传媒是社会变革的先声和社会系统变化的晴雨表。周久耕与天价烟、邓玉娇刺死官员案、烟草局长日记、贵州习水县嫖宿案等一系列新闻事件,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模式”推向一个个高峰。从单纯的“发布”到“解释”,从简单的“表达”到“平衡”,从唯一的“守望”到“对话”,信息传播技术彻底改变了传媒传统的行为规范,受众不再是一无所知、被动接受的受众。②除了环境守望,媒体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大众一个真实完整的信息,提供一个真实的拟态环境,让事实说话。

坚守人文关怀

毛泽东同志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把人文关怀作为要义,这是媒介话语表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表达才能称得上是智者的思考、勇者的声音。如果脱离了人文关怀,传媒便只会剩下一张干巴巴的新闻纸和一张没有表情的呆板面孔。

康德说“人是目的”。整个人类文化最根本精神是人文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从人文角度出发,新闻传媒的关怀对象,显然应该是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而这种关怀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是对人性的培育和在情感上对人的关怀与理解。新闻传媒的关怀方式,应该是在尊重受众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实现这种关怀。③

关注人的主体性。孔子曰:智者知人,仁者爱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也就是说,人既有他的自身价值,也有他的社ฌ会价值,过分强调人的自身价值,人就会变得自私;过分强调人的社会价值,人的主体性就会被抹煞。新闻传媒应在避免两种偏颇的基础上维护人的主体性。④

宏扬和礼赞人的主体性使得许多新闻作品成为传世名篇。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在大海中永生》就是一篇经典之作。文中没有列举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大业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是回忆了邓小平与卓林相识、相爱,共同生活了五十八年不平凡的历程。邓小平面对人生的三起三落,始终保持了对理想追求的忠贞不渝,以及和爱人相濡以沫、携手同行的脉脉深情,使这种共产主义精神升华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怎能不令人心潮激荡?真切关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和“双重存在”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盘锦广播电视台温暖空间ฐ工作室制作的电视公益片《爸妈,你们辛苦了》、《过年回家》、《和谐源于爱》,以平民的视角,聚焦寻常百姓人家,让受众在凝视荧屏的朦胧泪眼中,感思“人性的真善美”。由此可见,真正以人为主体的新闻传播才是受众乐于接受和真心喜爱的。

关注平民百姓

英雄是时代的代表,而群众是生活的主流、实践的主体。新闻传媒的人文关怀,只有对平民百姓进行关怀,才会更加深入人心。“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用双手接住10楼坠落的女童,“撑伞仙女”暴雨中为行乞的残疾大爷撑伞而淋湿自己,“最美女孩”余书华口对口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ห在这些新闻报道中,平凡人的平凡之举一时成为启迪良知的行为典范。七集系列专题片《南行日记》讴歌了一群常年累月风餐露宿的筑路者,为尽快建成洛阳至栾川的快速通道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电视专题片《问天路上的洛阳人》反映了洛阳一大批工人、知识分子及部队官兵,为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所作出的大量的、鲜为人知的贡献。诚然,做这一类节目的目的,也正是本着关怀芸芸众生的想法,以平等的姿态,将平民百姓的生活展现出来,唤起受众心底最质朴、最美好的情感,进而使每一位受众都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都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关注弱势群体

面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像央视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样的节目,在找寻时代英雄的同时,关注留守老人、关心辍学儿童、关怀残疾青年、温暖流浪少年……一则则报道让人性闪耀光芒。

媒体拿什么约束自身?规避虚假新闻、规避“媚俗”和“过娱乐化”、规避舆论“暴力”与新闻“歧视”等等,这是不可背离的守则,这是良知媒体的防线

所谓新闻规避,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报纸的版面或广播电视的声画应该设法避开一些不洁、不雅或不宜公开的情节或画面,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明确什么是该拍录的;什么是不该拍录的,什么是该播报的,什么是不该播报或必须经过技术处理后再播报的。如何减少和规避新闻报道的风险,增强新闻报道的安全性,已成为媒体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⑤

规避“虚假”

似乎就在昨天,“纸做的包子”的假消息仍旧萦绕在耳边;而今天,假新闻事件赫然再现,让有良知的新闻人一次次蒙羞。“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70%举报人遭打击报复”“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喀什房价两个月就翻倍”“金庸去世”……炮制的假新闻不断地发起挑衅,藐视真实的存在,威胁着新闻的生命!

规避“媚俗”

媚俗化倾向,是指媒体以低级趣味的内容和感官刺激的画面来吸引受众注意力、迎合受众猎奇心理的一种信息传播倾向。媚俗化倾向的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从庸俗和片面的角度看待严肃和高尚的事件;放大抢劫、凶杀、强奸等暴力事件的报道和传播;安排媒体记者采用非常手段,甚至通过偷窥的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明星的绯闻、诉讼和琐事上;对豪宅、盛宴、名车和其他奢侈品进行炒作,推崇奢靡生活,鼓吹享乐主义;广告用语粗鄙庸俗,或用具象的词汇,诱人联想歧义,等等。⑥

有专家指出,有媚俗化倾向的媒体传播的暴力、色情内容已经成了青少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重要诱因。据有关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115名死刑犯中,童年受到来自媒体黄色信息毒害的居然有103人。现在不少家长不允许学生“上网”、看电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众对媒体不信任,而由此自然产生的防范式“条件反射”,令新闻人汗颜!

规避“歧视”

某媒体在采访奥运冠军王军霞的过程中,为了向观众展示王军霞和其胞兄深厚的感情,在没有征得王军霞同意的情况下,就把她早已离世的哥哥的照片在大屏幕上播放。当王军霞沉浸在突如其来的悲痛中时,主持人问道:“哥哥早已不在了,你想念他吗?”这位昔日的奥运冠军强忍眼泪,镇定地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后,紧接着说:“你们这样做,深深地伤害了我。”一个不恰当的方式使得采访的效果和媒体最初的设想南辕北辙,不仅伤害了采访对象,更让观众产生反感情绪。

在所谓善意的关怀中随意侵犯他人隐私,忽视新闻人物和受众心理,对受众造成的伤害;或一味获取新闻价值,过度关怀采访对象,而忽略道德标准的评判,导致受众的曲解和误读,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规避“暴力”

比如在“家乐福事件”中,许多网站专门开设了“抵制家乐福”专题,引发中国公众和网民对“家乐福”声势浩大的讨伐,后来又引发了一些地方攻击家乐福超市的暴力行为。造成这样的后果,主要在于媒体进行议程设置时,没有及时跟进舆论引导。当舆论的天平发生危险的倾斜时,又没有对公众情绪进行合理和正确的疏导,最终有关部门以强制的手段结束了这场舆论“暴力”。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媒体负责人不能够也不应该忘记的是,同记者、编辑以及媒体自身取得的成绩相比,社会责任更为重要,这是考量媒体文明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จ尺之一。

不知从何时起,媒体被誉为“社会良知的代表”。何为媒体良知?媒体的良知,媒体坚守与规避之所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