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5-01-13 20:54:3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应在突出文化性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改革。改变学生学习困难大积极性低下的现实困境,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和教材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展开课堂教学,将专业文化教育内化为学生以德促才的综合能力,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复兴注入活力。

论文关键词:多元文化 汉语言文学 教学改革

文化是国家、民族、社会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脱离文化规范的任何发展形式都是危险的。无论世界如何发展,在守住传统文化中心地位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的合理因素,挖掘其现代意义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积累是大学生能力的综合体现,表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处世态度。由于社会需要追求速效的影响,大学教育的文化教育相对缺失。再加上较早进行的文理分科导致学生文化根基薄弱,加重了大学文化教育的难度,现在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堪忧。事实上很多大学传统的文科专业又大多处于招生困难的境地,不得已停办或转向经济、管理等,真正保留的主要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双重载体,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内涵以更好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重任。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改革必然要体现创新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示范性相结合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更好地培养底蕴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在强调专业知识传授以文化提升为目的的大前提下,我们将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方式和注意事项进行一定的探析。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多元文化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对于文化选择带来了多重不确定性,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易确定。由于文化的趋高性影响,大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出现崇拜洋文化而忽视本土文化的现象。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内容上大多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往往与现实联系不甚紧密。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或由于文字艰深或因为数理化太难往往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以简单虚化的语言形式挑战专业的规范性,致使产生专业本身很难解决的问题,即专业厚度与社会速效需求之间、课程深度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为专业内容的确定带来不稳定性。

作为传统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相对文ด化多元具有滞后性。伴随现代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直接后果是文化的日新月异,新的文化观点和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以传统形式为主体,跟不上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的现实步伐,出现创新性不足的滞后倾向。主要体现为过多重视教师的引导而忽视学生的自觉,教学之间呈现明显的不对等;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重视教学过程的规范性而忽视学生情感的激发,直接导致学生专业积极性低下。

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实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和长期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实际能力。大致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考虑。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尤其承担着弘扬本土文化的历史使命,需要统筹文化教育、专业建设和能力培养等各项功能,既要巩☢固学生的专业深度,又要适应社会对学生知识的需要,着力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

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兼顾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于专业性和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导致难以操作和把握,应该使基础课程具有专业深度以承载文化培养的功能,实践课程注重社会需求和能力培养,合理兼顾各自实际,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课、方向课,以语言和文学课程为主体,体现专业深度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尤其是体现文化性。特别是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等专业课程,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讲清传统文化的线索和精髓,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统的礼乐文化,可以以选修课或专章的形式加以强调,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善良、孝悌、诚信、谦让、尊重等美德,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课程包括技能、素质、活动等内容,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安排课程内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做好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礼仪训练等系列课程的落实,同时可以根据地区或用人单位需要设置特殊技能课程,让实践课程体系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和实践两个板块。一重理论学习,一重技能提升。二者相互交叉但分工明确,通识与专技同时提升。前者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后者的现实性和创新性更加明显。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出发,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和教学内容的精选与优化,加强课程间的整合,使板块间形成互补优势,而且还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适应能力,力求更好地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使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由于枯燥难懂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在教学方法上以传统的教师主导输入为主,学生靠死记硬背考完后很快便忘,专业学习流于表面进而滋生学与不学无所谓的心态。应该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宗旨,实行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首先树立平等教学思想,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围绕课程核心内容组织系列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相关问题,教师以对话教育和阐释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建立讨论课、自学课、辅导课、提高课、实践课等多种教学形式,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各门课程相应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灵活多变,汉语言文学传统教学法要求严格按照课前制订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缺乏灵活性。教学计划应该具有一定幅度的浮动空间,给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现实重大问题调整教学内容的余地。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学习内容的分流,对学有余力或拟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高专业难度,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手段上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改革研究,提高现代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多媒体的应用不仅限于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平台建设,利用网络实现资料共享、问题交流、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方式上不再以试卷作为唯一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全面考核。试卷考试对应基础知识,平时成绩对应综合能力,加大平时成绩比例,采取论文、作业、讨论、讲解、开卷等多种形式给予成绩评定。

文化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更多的自主性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文化内涵,教师通过有效引导和精深阐述让学生体会到专业、敬业和关爱,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和审美志趣,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和负面文化侵袭,为正确的人生道路奠定根基。

3.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又给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赋予了新的内涵。汉语言文学专业因其学科特点具有更强的传授性,教师相对缺乏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主观愿望。教师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必须提升自身文化底蕴,使学生心悦诚服接受教导。教师还要更多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输入型教学为互动性、开放性、探究式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教学效果并获得自我解放。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本身的稳定性,教材选用也基本约定俗成,教师主要在辅助学习教材上下工夫。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自主编订相应辅助教材,集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多元文化的冲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否则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传统教材重知识而显得枯燥,必须配以符合自身实际的辅助教材和资料,这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树立学生立德成人的中心地位。学校教育要体现文化性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成人的过程,学生要成才首先必须要成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德育文化,修身是个人发展的前提。由于社会功利化思潮的影响,专业建设往往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缺乏长期积累的韧性。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不能一味跟风应世,应以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和文化底蕴为目标,塑造传统文化的文人风骨和学术精神。

课堂教学围绕学生主体展开。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是改革的主战场,应该充分围绕学生主体展开,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设定完成任务的路径和方式,与全面考核挂钩,自主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最终把ท知识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教师主体地位的让渡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能固守自己的中心地位不放弃。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有的教改就将流于形式。同时,多元文化和多变技术都要求教师不断提出新问题,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素质。不明白现代教育理念,不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教师无法有效引领学生,也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干专业,在多元文化冲击导致本土文化断裂的今天应该给予更多的保护和重视。汉语言文学本身也必须跟随变化的形势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重点在于突出专业内容的文化性以维持自身文化载体的历史使命,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文化的德育功能内化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把继承传统与现时创新相结合,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亦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尽到应有的责任。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