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
"
论文摘要:目前,在高职院校快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被高职院校作为学生培养的刚性目标。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升格建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传统中职学生管理模式与本科学生管理模式的争论,没有根据高职学生特殊性及高职培养目标与学生特点进行改革,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与实际不相符合的许多问题。基于高职学生的现状及培养职业人才的ป目标,结合学生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探索高职学生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引入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班级绩效考核;能力管理点建设;职业人才建设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一、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适应企业需要
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才的理念有别于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员工,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人才,这也明确了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可以成为社会管理者的人才;中职院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行业建设者和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员工;而高职院校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行业建设者有能力逐步发展成为中坚力量的职业人才。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感受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使其成为真正的职业人才,是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采用标准化规范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中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用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管理学生和班级
1.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对组织或个人设定☼合理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员工向着组织期望的方向努力,从而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通过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对组织目标达成有贡献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奖励,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处罚。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员工自我开发,提高能力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更高的个人和组织绩效水平。
2.班级绩效考核体系
班级绩效考核(以下简称“绩效考核”)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原理和合理的评价手段对班干部和班级全体成员的工作态度、学习能力、纪律观念做出评价,用以评定、测量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的能力差距,使辅导员(班主任)随时了解班级动态和情况,借以规范班级管理体系,提高学生行为能力和职业素养。
3.班级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意义
(1)客观评价学生成员的工作状态,为辅导员规范管理班级提供管理依据。
(2)促进班干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班级管理组织目标的达成。
(3)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个体潜能,在竞争制度下实现自我价值,并增强凝聚力,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得到显著提高。
(4)提高学生纪律意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尽早养成企业需要的职业规范意识。 "
三、日常工作中推进学生绩效量化管理方案
1.学生绩效量化管理方案总体思路框架
在学生绩效量化管理过程中,通过了解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标准,尝试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提出要求,把标准化管理模式作为量化指标考核体系。以周报(汇报)、月报、定期报、不定期报的形式进行数据的采集,发现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由班委会及时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并将其反馈给班主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控制,实现对班级的及时动态管理。引用工学结合中的教学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反馈→评价。
资讯:制订班集体学风、班风建设标准,建立学生个体行为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计划、决策:建立班级绩效考核体系。(班主任和班委会)
实施:实施班级绩效考核体系。(班主任、班委会、全体成员)
反馈:以周报、月报、定期报、不定期报的形式综合处理,形成分析表,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下一轮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班委会、全体成员)
评价:作为学生评价、班级奖项、个人奖项、各类资助的评价标准。(班主任、班委会、同学代表)
2.达标率建设作为量化指标的分析
指标结构图用来反映考核指标的构成和管理点的选择,共有三个管理点:专业能力管理点、社会能力管理点、方法(行为)能力管理点。
(1)专业能力管理点包括:上课出勤率、晚自习出勤率、作业上缴率、专业成绩达标率、各种学生证书通过率、科研潜力、个人奖项等。通过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若各项指标达标率均较低,则应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强化课堂管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若各项指标达标率均较高,则说明班级已经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有较高的求知欲望,这时应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学生考取与专业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明确目标,充满学习热情。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标兵”典型,给予奖励并使其传授学习经验。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期达到学生在大学中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专业能力管理点执行负责人:班长、团支书、副班长(主管纪律)、学习委员。
(2)社会能力管理点包括:班级活动参与率、社团活动参与率、社会活动参与率、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创新能力等。通过观察活动参与率指标的变化,考察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的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力。若学生的活动参与率低,班主任和班委会就应对学生加以引导,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并结合高职学院的发展特点和专业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期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认可企业文化,增加社会责任感并以感恩之心回ย报社会。
社会能力管理点执行负责人:班长、团支书、副班长(主管活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女生委员。
(3)行为(方法)能力管理点包括:出操率、优秀寝室达标率、班会出勤率、违纪率、劳动达标率、特殊贡献力、表达能力等。通过观察学生各项指标的变化,考察学生的行为规范。通过观察学生违纪率指标的变化,考察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规范管理意识。若学生的违纪率高,则需深挖学生违纪情况的根源,形成改进方法,使学生能在大学中学习到正确的企业工作行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行为(方法)能力管理点执行负责人:班长、团支书、副班长(2人)、组织委员、体育委员、女生委员、生活委员、寝室长。
3.评价考核方式
指标考核体系表分为个人考核表和班干部考核表两部分。对可以进行直接评分的指标应通过周报、月报、定期报、不定期报的形式加以管理;(如出操率、优秀寝室达标率、活动参与率、出勤率等)对于不能直接进行打分的指标则通过学生间评价、班委会评价、老师评价实施加分管理。(特殊贡献、社会责任感、科研能力)总分可以作为辅导员推优,各项评奖、评先的第一标准。
目前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从现象入手,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生评价机制。绩效量化考核管理(即能力管理点建设)能将平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控制,并通过循环滚动管理,激发学生各方面的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该项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辅导员由“事务型”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兼顾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人生导师型”发展;通过建立监测监控体系、分析与控制体系、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确定“班级绩效考核”管理的流程图。成立“班级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明确成员职责,保障指标的准确性。明确各项指标的意义、统计方法,及时发现问题,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也能使学生的职业ด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学生行为的现状,注重管理方式的具体性与持续性,建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把握其行为演化规律的管理体系,促使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要得到整个社会认可并接受高职教育不仅需要借助于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大张旗鼓地弘扬“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观、“高职教育对企业发展的突出作用”、“工人(职业人才)最光荣”的职业理想、“工人是职业(规划)发展起点”的理念等等,而且要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全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高职教育的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对学生的良好管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高职院校自身的不懈努力,找到校企合作的契合点,在大力宣传和推广教学中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社会心理和行为转型意识的培养。只有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职业人才,才能使整个社会认识到高职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