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
"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艺术专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从而进一步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专业;发展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高职教育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提高社会劳动者的素质。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区域性机构都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把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来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高职艺术专业教育走过的路并不长,目前的高职院校通过最初的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轨以后,在教育思想上对高职艺术专业教育的特点和性质还缺乏充分的准备和高职教育的经验,在文化底蕴、学科研究、教学组织、教育理念及师资配备等方面显得不足。其表现是许多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育模式仍主要参照本科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运作,对人才培养未来走向的定位目标相对不够明确,削弱了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办学特色。
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不难看出,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育重在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又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处在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动态模式中,并非一套成熟完整的基础教学理论体系就能够解决永远的问题。由于高职艺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和紧随市场动态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的统一,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以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走高等职业艺术专业教育市场化、动态性发展模式道路,已成为培养具有创新型、实用型、综合型设计人才的教育工程需要。
一、中国高职艺术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准确地说中国现代高职艺术专业教育是二十世纪80年代才迅速壮大并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这首先源于高等美术院校扩大招生名额,其次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综合院校在办学规模、方向、专业及课程设置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快速需求,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指导精神,各理工院校、师范院校、职业学院等相继成立了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专业等。截止2005年底统计的结果,我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091所(包括高专、民办),占普通院校的61%(本科院校701所),校均规模4000人左右。高职在校生数713万人,而这个数字现在进一步增加,目前,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已达1184所,年招生规模超310万人,在校生达900多万人。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设计教育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艺术性技术人才的需求和重视。
然而,高职艺术专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发展模式上如何突显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特色并发挥其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显然传统的模仿本科型和本科压缩型的陈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高职艺术专业教育,而“被动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最终结果也必然造成卐教学现状会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基础条件相对滞后
众所周知,我国高职院校是近二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人力、物力、基础设施、教育理念上还不能达到满足时代要求的必备条件。高职艺术专业教育不同于设计艺术创作和本科类艺术专业教育,它不仅需要师资、图书和相关软硬件,更需要诸如设备、实训场地、生产车间、社会资源等的基础办学条件。虽然这些年我们高职院校做了大量课程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但这一点上我们和发达国家的投入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外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学是在社会实践的前提下进行的,他们的艺术教学重点是教师提出项目后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敞开思路,搜集资料,结合社会实际课题项目进行设计与制作,最关键的一点是学校的各种实验设备应有尽有,包括可以生产各种产品的设备,可以想到的历史与现代各个时期的图书、音像资料、各种材料工艺流程的设备、制作工具等一应俱全,学生设计出的任何材质的创意作品,都可以借助于这些工具、材料、设备制造出产品,比如,我们常见到的琉璃艺术工艺品,学生就能亲手从设计、吹制、烧制成当代的艺术品出来。由此可见国外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务实与重视。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产业更替的强烈冲击,使得在尚不充分具备办学基础条件背景下加快建设,以满足市场对艺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职业特色不够鲜明
高职院校很多是近几年来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轨过来,以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主要参照本科设计院校的课程体系及教育模式运作,根据我国对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标准要求,修定了职业院校艺术课程教学体系,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过于保守,课堂教学很大一部分进行的还是“虚拟化”教学项目,所有课程不能有效的参与“艺术作品实务”的实际应用课题。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进入工作状态,不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创新理念转移,必定会影响我国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突破性发展,从而造成职业教育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突出。而市场对人才的选择也是一个显著因素。
(三)质量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二、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发展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市场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以及艺术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新型人才。这是突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制定适合高职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以市场化、科学化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ฉ,增强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从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岗位需求出发,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以能力为本位,依据职业标准,把握市场用人需求动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拓展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新模式与新途径。
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与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能够适应从事设计、制作、市场等部门工作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依据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过程,提炼概况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指反映职业岗位特点的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作环节),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析出必须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项目为载体,构建适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二)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应始终把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实施具有动态性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突出需求导向,调整专业课程结构。针对需求设专业,不断调整增加新课程,引入新的设计理念,了解学习各种先进的创新设计思维。针对行业定标准,针对岗位练技能,努力构筑“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把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推行技能证书制度。积极推行学历文凭、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等制度,制订和推行高职毕业生质量标准;三是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和校企共享实训基地,推行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实训模式改革,真正达到教学与实训的互动,打破“坐而论道”的教学方式。
(三)实施工作坊模式
所谓“工作坊模式”是源自于包豪斯的工作坊教育模式。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院校就已经开始采用,现在已经推广到近300所设有艺术专业的院校。其特点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对应的专业工作坊和指导老师,然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工作流程和项目研究或设计要求共同商讨方案,分工合作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工程项目与设计。在这种学习过程中,由于环境氛围和实际工作岗位高度一致,因此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思维创造和经验积累快速提高,增强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这种工作坊模式的好处是“教学行为打破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室和车间相互分离的状态。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专业选择的需求,而且对教师科研、学生学习、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院还可以聘请更多的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家、学者的力量注入,全面改变了以往“常规”的教育现状,最直接的表现是对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成效要明显高于传统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就业适应能力提高,大大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就能适应企业的岗位技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艺术专业的许多本科院校中引入了工作坊教学模式,但在高职院校中尚不突出。这正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改革目标走产学研相结合需要极力推进的地方。
(四)推行校企模式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又是校企实现资源共享、产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实施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一般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校企模式可以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多方之间的“共赢”。这对于职业院校,不仅“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和环境搭建问题,还为师生提供了学习和研究平台,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了基本的实施措施和技能保障,进而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实训室学习到企业最新的技术,同时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成为掌握实用技能的专业人才,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是作为对教育行业的一个回馈;另一方面,通过为学校提供设施、与学校共同进行学科建设,不仅使更多的学校了解和运用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还能够培养一大批掌握企业技术、熟悉企业产品的人才,变相地为社会培养了针对本企业产品的维护人员,既节省了大部分服务经费,同时又提升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说“校企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很多地方的成功案例已经证明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还有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和企业岗位需求相衔接。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因此,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在全国职业院校和企业中的广泛实施,特别是对地方而言构建区域性特色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技术人才是一条有效地途径。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会带领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对接,强化了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五)创建对外交流合作模式
高职艺术专业教育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办学模式和优质职教资源,重视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加快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实现我国高职艺术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快速发展。
三、积极推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水平。”高职教育在要求教师具备高学历、高职称的基础上,注重教师高技能培训,积极推进 “双师”、“双证”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大对教师队伍培养,推出名师、大师,采取多种措施培养教师提高专业技能,优秀的教师,势必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应,发展专业建设。由于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速度较快。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起步相对较晚,从事艺术专业教学的专业教师,相当一部分是从绘画专业转行过来的,因而造成了这些教师和高职教育不能完全适应的现状。加之许多院校目前师生比例大大超过了教育部要求艺术类专业的师生比例在1∶11的范围,也不同程度造成了学生获得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根据高职艺术专业具有艺术和技术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鼓励教师多参与实际设计和设计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强其自身的业务素质。并且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修深造,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分阶段的组织专业课教师滚动式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与革新。因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学院需要的更多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以★及既有较高理论修养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工艺师等;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要依托行业,建立深层互动,强化实践机制,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聘请知名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技术总监或技术骨干担任某些实训课程的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或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将社会需求、企业人才和企业文化引进教学过程,完善师资队伍结构。而只有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符合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这样阐释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是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二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三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从而进一步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