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就业导向下的专业建设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专业建™设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从有利于就业教育的需要来进行。本文阐述了在以就业为导向思想指导下的专业建设的内容体系,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的特点,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各类高校的专业建设有着不同的导向原则和鲜明的内涵特征。普通高校的专业是学科型专业,专业建设就是学科建设;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对应的是社会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教育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要从有利于就业教育的需要来进行。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也就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必须要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和鲜明特征。
在就业导向的原则下,如何进行专业建设?经常会出现哪些偏差?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后还要不要搞学科建设?这些都是我们进行专业建设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保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就业导向下专业建设的内容体系
高职教育说到底是就业教育。高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要有高就业率,就要保证能够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一定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实际上涵盖了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过程到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证体系等涉及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大致上,可ღ将专业建设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一是专业设置,二是教学内容,三是培养模式,四是实训条件,五是师资队伍,六是质量保证、体系。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特点及分析
专业定位的特点
2.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尽可能地与职业岗位相对应。如前所述,要从职业岗位ว的角度把握人才的培养规格。这里所유说的职业岗位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显式的岗位,我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其二是隐式的岗位,即包括具有相同能力要素的不同社会岗位群。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就是要找准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把尽可能多的潜在的岗位需求挖掘出来,以扩大专业的适应面。要做好这一工作,则要求我们的专业建设者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对社会上的各个行业有广泛的了解。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如果我们将人才培养理解成为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调查并不是依靠简单的调查表来实现,而是由专业人员深入行业,确实了解对人力的各种需求,并且将这些需求进行分类、总结、提炼,区别出个性和共性,找出其共同规律,才能形成岗位群相对统一的能力需求,以此确定出专业的培养目标。"
课程建设与培养模式的特点
1.课程建设特点。这里的课程概念有大课程和小课程之分。大课程指的是课程体系,小课程则指某门课程本身。与本科的课程体系不同,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强调的是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围绕工作过程的开展来构建课程体系。其突出了实践性,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特别是注意结合工作过程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进行重组,使其在新的认知环境里达到岗位能力的有效培养,实现实用性和高等性的很好结合。
2.培养模式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特点体现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开展半工半读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职业教育说到底是就业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决不是只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进行大量的岗位实践。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的模式。因此,要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就要让思想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勇于改革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
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理想状态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既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同时又掌握高职教育规律的集多种素质于一身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是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
然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中,或是从普通高校,或是从中专学校,或是从成人教育的学校转来,他们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高等职业教育也比较陌生,这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是突出创建职业氛围和生产育人环境。建在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虽然提供了真实的职业氛围,但到这些基地去实习还需要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与 ت配合,这对没有行业背景的院校来说并非易事。为了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学校通常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安排,在企业最需要人手的时候派学生前去实习,这需要学院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实习计划。
其实,实训基地建设不仅仅是场地、设备的投入,最重要的是企业人员的参与。由企业的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训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企业人员直接的丰富的生产经验,即使是校内的实训基地,也一样可以达到很好的实训效果。由此可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和经验丰富的企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使这些企业指导教师能够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对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管理、提高实训教学质量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产学研结合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必要途径
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理所当然也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不仅是一种培养模式,同时,它更是连接专业建设各个方面的纽带。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都离不开和企业的紧密结合。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中,必须牢固树立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坚定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三、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动力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需要广大教师的全员参与。比如开展社会需求调研,进行专业论证,撰写实训教材,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毕业实习指导,毕业生的追踪调查等。不少院校在这些工作方面的激励机制与当前专业建设的紧迫任务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分配制度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使得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和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后的学科建设问题
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上打破了学科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那么,高职院校还要不要搞学科建设?如何搞学科建设?"
学科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学科性代表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对能力有较强的理论支撑作用。高职院校为了给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学科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专业水平,达到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目的。同时,高职院校作为地区的科技文化中心和人才中心,也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任。因此,学科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搞好学科建设不但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高职专业建设的重要条件。
诚然,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要围绕专业建设来进行,为专业建设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实际要求来确定重点建设哪些学科、达到什么目标以及如何建设。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科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科带头人的缺乏。学科建设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带头人的层次和水平。因此,学校应重视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同时,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骨干,以保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建设仍是专业建设的难点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专业建设难度最大的环节。课程内容必须体现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理论的够用与否也要有科学的依据。目前,在教学中,传统授课方式仍然占很大比重,教学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通过抓精品课程带动课程建设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好一门课程,可以促进师资队伍、实训环境、教学方法、教材等多方面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具有以就业为导向的鲜明特征,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认识这些规律,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当前,普遍开展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各个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我们当以评估的指标体系为依据,以评促建,使我们的专业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