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5-01-13 20:44:5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



论文摘要: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本文从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入手,提出了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独特发展形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管理建设、文化建设长期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在广大师生的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和谐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

1、校园物质文化:即环境设施文化。是指学校地域之内构成学校基本物质面貌和外显的物质文化状态的总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环境设置,体现教育功能的和谐性与统一性。

2、校园制度文化:是建立和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同时渗透着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行为定势、目标追求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

3、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优良传统和被师生认可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群体心理、人际环境、人文素养等一切精神文化形态。

从结构上看,和谐校园文化的显性面是校园物质文化,中性面是校园制度文化,隐性面是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校园制度文化通过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校园精神文化能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和品位,充实和优化大学生的人格内涵。这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了和谐校园文化这一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物质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保障,精神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此,仅仅立足于物质和制度层次上的校园文化是低层次的,必须在校园物质和制度文化建设之上积极凸现出精神文化的意义,注重高层次精神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熏陶、导向和塑造功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目前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性目的,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发展成长的意义。主要的问题有:

1、教育功能弱化, 功利性色彩日益浓厚。随着社会竞争激烈及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校园中浮躁、功利的读书色彩很重,很多同学在学某些课程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所以常常出现挑课上,只选择专业有关的相关课程或者能够与毕业就业直接挂钩的课程,而对其他能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课程选择放弃,并自认为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不少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 忽视精神追求, 注重眼前个人利益和实惠的追求, 为自己设计了“短、平、快”的人生发展目标和道路。对自我价值认可较多的是以功利为尺度, 对他人追求功利的成功表示肯定和羡慕, 对社会则表现出功利性的期待。

2、。校园文化导向缺乏,业余生活单调、匮乏。大部分同学业余时间大多在校园内度过, 而学校、班级、社团组织的活动有限,不能吸引大部分的学生参加, 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 不少学生业余生活单调,靠上网消磨时间,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沉溺于网络, 无心学习的现象日益严重。

3、理想信念模糊,道德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受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取向扭曲的问题。一些学生除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外, 对他人、对很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漠不关心, 社会责任感欠缺。

4、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工作压力日益显著。当代大学生自尊、自我意识强烈、 情感丰富但又不稳定。相对于单纯、平坦的成长经历, 进入大学后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和挫折。这时, 往往会感到难以承受压力, 产生压抑、冲动等负面心理, 甚至会出现极端的行为。

5、良好的学术环境✔难以形成,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关注不够。许多学校更多的关注设备、设施等硬件的建设,ง 而对软环境的营造却重视的不够。并且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人才培养

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满足学院的培养目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我们认为应形成以就业为中心,以“职业生涯规划”和“目标导航”为两翼,以“素质拓展”和“实践创新”为抓手的和谐校园文化体系。具体工作应加强以下 ヅ几个方面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建立信息联络员等信息机构。通过通报、内参等形式缓解学生关注的矛盾焦点,重视对群架等违反校级校规的有效处理,形成“犯则罚、重则退”的导向;通过不断地讲解、案例分析、防范措施的执行,建立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确保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

2、制度文化建设。加强常规工作备案,修订整理常用制度、表格汇编、社团制度等; 并切实落实制度,强化对制度负责的理念。

3、目标文化建设。导致部分学生沉迷网络、迟到旷课现象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动力,缺乏向上的动力和动机。为了开发学生的心理动力,首先需要让学生们知道他们的目标和可以达到的境界,这就需要重点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和目标导航体系。不仅要求并指导同学制定个体阶段性目标,还根据专业特点向同学明确普遍的阶段性目标,我们把大学四年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夯实基础阶段;三年级为提高素质阶段,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四年级为就业准备阶段,为就业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扩充、技巧训练等。并通过三年级优秀同学帮助新生规划前两年的学习生活,让新生熟悉专业情况;四年级优秀毕业生和

二、三年级分别座谈,介绍大学后期规划、求职面试的心得体会等。

4、榜样文化建设。在学生当中大部分都存在着从众心理,在大一班级中从众效应更为明显,如何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化人物对学风建设有着显著的作用。要深入加强班级内部建设为着力点,加强对班干部选拔条件的规范,形成班级组建“内阁制”班委会,强化基层榜样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明。

5、载体文化建设。构建良好与学生交流的班主任、导师平台,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文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管理制度;通过科技型、学术型社团,科技类竞赛活动来积极拓展实践舞台,创新科技平台,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科技含量, 体现创新精神, 突出学术和专业特点。

同时还需加强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的建设,发挥学生党、团干部的作用,建设课余导航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