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探索”

时间:2024-12-27 04:09: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内容摘要:《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是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2第一章第六节第一讲内容,以学生已学过过得平行关系和线线垂直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教学设计力图构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享受解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教学设计 直线 平面 垂直

一、教材地位分析

垂直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空间位置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平行关系的转化手段,可以说垂直关系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节课是第6节“垂直关系”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学了三大平行关系之后,是对学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初步运用”的认知过程的一个再强化,对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转换)、空间想象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的再提高,对学生化归与转化思想的一次再升华.

二、教学建议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教学,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初步运用”的认知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结合几何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体会,逐渐抽象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数学定义及判定方法;

2.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以问题驱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通过学生经历直观感知、确认操作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在通过例题讲解、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得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进行表达判定定理.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中,逐步构建知识结构;在实践操作 シ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垂直ซ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实例,通过本节的教学,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原理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体验探索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面垂直判定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线面垂直定义和判定的探索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关系,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类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垂直.

师:垂直关系发生在那些对象之间?

生: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师:线线垂直我们已经学过,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线面垂直.(书写课题)

师:同学们能谈谈你在生活中见到的线面垂直的例子吗?

生:旗杆与操场,白杨树与地面…

师:生活中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比如:操场飘扬的红旗,旗杆与地面.平坦的大地,一个水平的面;矗立旗杆,一条竖直的线,给人一种挺拔、平稳、向上的感觉.这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几何美”――直线垂直于平面.

师:那么如何检验旗杆是否垂直地面?

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พ观感知“线面垂直”,并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讲解

【探究一】:一条直线相对于一个平面具备怎样的条件,可称直线与平面垂直?

师:线面垂直,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线线垂直.

可以借助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如旗杆与地面.

学生看图回答下列问题:设旗杆为AB,旗杆在地面的影子为BC.

(1) 阳光下AB与BC所成角是多少度?

(2) 随着光线的变化BC的位置也发生变化,那么AB与BC所成角度是否发生变化?

(3) AB与平面内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是否垂直?依据是什么?

生:(1) ;(2)不变;(3)垂直,直线经过平移多可以过B点.

生:(概括)一条直线和平面所有直线都垂直,可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教师板书:

(1)定义: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记作:a⊥面α(作图略)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通过实例“旗杆和变动的影子的关系”,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认识“旗杆和地面上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之后,得出直线ฏ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师:定义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但是却不便操作,我们要寻找更简便的判定方法。

【探究二】:(1)直线垂直平面内一条直线,能否得到线面垂直?

(2)直线垂直平面内两条平行直线,能否得到线面垂直?

(3)直线垂直平面内三条、四条…无数条平行直线,能否得到线面垂直?

生:用准备好的三角尺与桌面比划来验证.答案都是否定的.

师:换个思路,平面中除了有平行线直线还有互相垂直的直线.

【探究三】:直线垂直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能否得到线面垂直?

生:能,比如在长方体中!

师:作图引导学生观察:

生:答案是肯定的.

设计意图:以 ☺长方体的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为例,为判定定理埋下伏笔,让学生观察,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四】如果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吗?

师:大家动手实践一下,看看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学生活动: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过某个顶点任意对折三角形,以对折后产生的折线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直线”),然后将三角形放在桌面上(桌面视作研究对象“面”)观察线与面的位置情况.

师:怎样对折后才能让直线垂直于面呢?

学生活动:带着极大的热情,学生们动手实践,最终发现,只有当折线垂直于底边时才能实现线面垂直,而此时正是线与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教师板书判定定理的三种表述: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略)

教师分析定理:三个条件:(1)若a 面α,b 面α;(2)直线l⊥b;(3)a∩b=P.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设置这样动手实践的情境,是希望学生学在情境中、思在情理中,感悟在心中.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猜想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真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三)定理应用

例1. 有一根旗杆AB高位8m.顶端A处挂着两条长10m的绳子,在距B6m的M处测得绳长为10米,N处测得绳长为9米。

(1) 旗杆栽的合格吗?

(2) 若在N处也测得绳长为10m,栽的合格吗?

(3) 要你设计一个方案如何检测旗杆是否栽的合格。

设计意图:例1应用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对定理的巩固同时也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形成首尾呼应.

例2.已知 平行在平面α内,点O是 对角线的交点,点P在平面α外,且PA=PC,PB=PD,求证:PO⊥面α.

例3.RtΔABC中,∠B=90°,P是ΔABC所在平面外一点,RA⊥面ABC.

(1) 求证:BC⊥面PAB;

(2) 四面体P-ABC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例2让学生在学完判定定理后,能简单应用定理进行证明。通过例3让学生体会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的转化.

课堂小结:

1. 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况;

2. 判定直线与平面是否垂直,有两种方法:

(1) 定义法;

(2) 判定定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直观感受――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认知过程,很好贯穿了问题引领学习的意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领悟空间观念和空间图形性质.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何小亚、姚静

[2]《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罗增儒

[3]《中学数学教学艺术》王国江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