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育教学

时间:2025-01-13 21:04: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古典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是一个让学生体会美,欣赏美进而品评美、培养美的一个过程,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去完成这个过程,此小文期达抛砖引玉之效。

论文关键词:古典诗歌;乐意;情感;意境;语言

中国是诗的角度,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来看,诗歌的出现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民族有着重视诗歌的历史,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于诗。”古典诗歌在当代的语文教育中也非常重要,那么,在诗歌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缥缈意蕴、隽永内涵以及含蓄语言等呢?

一、领略古典诗歌的乐(yue)意

我们常常说古典诗歌韵味无穷,这里的“韵”在《说文》里的意思就是“乐”(yue),它的本义也是论乐之用的。明人陆时雍论韵,明确说明“韵”就是一种音乐美:

诗被于乐,声之也。声微而韵,悠然长逝者,声之所不得留也。

一击而立尽者,瓦缶也。诗之饶韵者,其钲磬乎?

这里说的是古典诗歌所追求的是一种类似音乐的审美感受,我们将这种感受叫乐意。当然这里不单是从诗歌音乐格律的意义上将诗比同于音乐,此所谓乐意,首先是胡应麟所谓“诗贵清空”,如野鹤孤飞,去留无迹,它不执着于感性,而深深地向心灵拓展。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都逼近音乐,因为这是心灵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最为浑融的艺术。

表现在实践上,引导学生到达这种品诗境界,将是任重而道远的。从诵读中的节奏和韵律去体会诗歌的音乐境界,应该是教学中的基础。诗歌的节奏相当于音乐的节拍,它是由诗的内容决定的,它还与诗的内在情绪一致,如喜悦之情表现为轻松明快的节奏,昂扬之情表现为急促铿锵的节奏,悲哀之情表现为缓慢低沉的节奏。诗歌的韵律从形式上讲是指它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主要体现在诗的末尾用韵母相同的字(即韵脚)。古典诗歌一般通过❥用韵,使其语言形式和谐,句子呼应,便于记忆。节奏与韵律能使诗歌具有音乐性,也就是乐意。同时也使诗歌充满情感,产生一种弦外之音,韵外之意。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典诗歌乐意,于潜移默化中积淀语感,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并通过悠然起伏、和谐悦耳的节奏韵律在心理和生理上引起相应的动作趋势,自然而然接受诗人的情绪感染,与诗人产生共鸣。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回弦一声如裂帛。

用一种抑扬顿挫的声调诵读出来,可以形象地感受到音乐的变化过程,由粗重急切到轻细低语,由宛转低回艰涩难通,到突然如银瓶迸裂,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作者所描绘的音乐和诗歌本身的乐意,向我们传达出琵琶女起伏的心潮和对不幸命运的悲诉,这样就达到了对诗歌乐意的理解,真正融入诗歌的意境和情境中去。

二、体会古典诗歌的情感意蕴

诗贵在情感含蓄,可以说含蓄是诗歌的生命,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歌,看似简简单单几句话,若不细加玩味,而只从字词句的解释上下手,只会使学生停留在诗歌表层次的、支离破碎的理解。古典诗歌之所以情感含蓄隽永,其主要ฉ原因在于,古典诗歌中的比兴寄托相当多,常常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无论是抒怀、状物还是咏史,都具有两重或以上的文外之旨,也就是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所谓诗歌的情感其实也包括诗人的情感,人们常说的“以情动人”就是说诗歌要注重情感,只是这种“情”在各个时代被诗论家赋以不同的内涵罢了,比如王夫之就这样界定诗歌的情感:

诗言志,非传意也。诗达情,非达欲也。心之所期为者志也,念之 所觑得者意也,发乎其不自已者情也,动焉而不自待者欲也。

他不仅要求诗有情,而且严格划分出货力声色之情欲与导人清贞之情感的界限,他认为只有超乎物质功利的情感,才更接近审美感情。王夫之的审美情感诗论都比以往的诗学理论丰富和深刻,其原因就在于他注意到了诗歌审美情感的审美特质和情感的社会伦理。

既然无情无以言诗,那么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带动学生捕捉诗歌的情感意蕴,当是诗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杜甫《望岳》,开笔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即写出了诗人对泰山雄伟高峻的感叹之情,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使人感到一种气象开阔、荡气回肠的气概,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对自己前途的美好设想无不深深感染着我们。现行中学课本选录的古典诗歌,比如人人耳熟能详的母爱之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爱之歌“虎为百兽长,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友谊之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爱情之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诗人对母爱、父爱、友情、爱情这些人性之基本情感的宣泄体现着对“情”的参悟。在教学中,如果引导有方,人类这些美好的情感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成长开花,美丽迷人。 "

三、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

如果说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那么意境便是诗歌的寄托灵魂的美丽躯体,对于诗歌意境的关注也是中国古典诗论的一个传统话题,谢榛《四溟诗话》谓:“夫情景相触而成诗,此作诗之常也”,“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他明确指出,诗歌“情”与“景”的不可或缺,这里的“景”其实就是诗歌的意境,这种“境”当然不单指客观景物,它是广义的,还包括诗人所见所历的事情的描绘。诗歌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意境,如: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金陵五题》

荒台鏖鹿争新草,空苑凫翳占浅沙。

——许浑《姑苏怀古》

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

——杜牧《洛阳》

野草花、夕阳、荒台、鏖鹿、寒兔……这些意象把人带入一种苍茫的意境中,填补着历史陈迹的空虚,在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历史的沉沉静默之间,我们领悟到一种哲理:人生短暂,历史无情!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诗情画意,这“画”说的也是一种直观的意境,因此在感受诗歌意境时,撬开诗国色彩纷呈的秘密,诗之“景”将会在你眼帘之前骤然灿烂: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送邢桂林》

瀑布松杉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

——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雪岭界天白,锦城熏日黄。

——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一)

唐诗人们细腻微妙的色彩感ถ在这里充分的舒展,这种画意与画家的图画不同,画家画不出,诗人才写得出,诗歌进入一个瑰丽的色彩王国,这是更为自然的色彩,更为动情的色彩,融入这个色彩斑斓的意境,人的心灵因此而得以涤荡和净化。

无论是雄浑悲壮之景,还是清丽秀美之景,抑或是斑斓明艳之景,如果能引导学生学会去体♪悟,都能使他们情感激荡、经久不忘。

四、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

情感的动人、意境的优美、节奏的愉悦,都必须依靠言语来表现,诗歌的语言概括凝练、含蓄生动。所谓凝练ข,就是作者必须用最少的字、词、句表达深邃的道理、复杂的感情和丰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时候,要想领会诗歌的情感、意境,都必紧扣言语来进行。如果没有透过诗歌凝练的语言体会作者一系列艺术创作活动的能力的话,就谈不上鉴赏诗歌,只能说读懂了诗歌语言,但不能说领会了语言的深层含义,以及由此传达的诗歌情感和创设的诗歌意境。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饱含人生哲理、审美意蕴和生活情趣。它们是诗歌语言的精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记诵中品味其语言的凝练和优美。古典诗歌在遣词炼字方面可谓佳篇频出,如众所周知的“僧敲月下门”之“敲”字,“春分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大漠孤烟直”之“直”字,何等凝练贴切形象!

再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中的“天门”、“楚江”、“碧水”、“孤帆”等都是单个的名词,配上动词“断”、“开”、“流”、“出”、“来”等就构成一幅山水随舟、舟在江上行的整体形象。教学中抓住这些词语的妙用,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真正体会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从广义上讲,词与曲的语言,也可算是诗歌语言,因此,例举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应不为偏颇,全文共28字,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孤立的描写景物的名词性词语排列而成,不能表达什么明确的意义,作者却运用蒙太奇似拼贴手法,描绘出十种景物,一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形象生动地置身其中。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被描写事物之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如“枯”、“老”、“昏”、“古”、“瘦”、“断肠”等词语,使学生慢慢体会作者流露在曲中的浓郁的羁旅飘零的伤感落寞之情,进而领略诗歌语言的概括凝练、含蓄生动的特点。

古典诗歌的乐意、情感、意境、语言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应把这些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切忌人为地分解和作过多的讲解,应该在吟诵中同时领略诗歌的乐意、感受诗歌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多作这样的鉴赏练习,以期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训练思维,积累语言,满腹诗意的终极目标。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