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

时间:2024-12-26 12:54:2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中国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 中国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中国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


摘 要 地方志是地方文献中的大宗,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但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本文即以旧志与新编的中国地方志为研究对象,举出例证,以论述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和如何利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地方志 史料价值 利用

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对文献有所认定,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就开始探讨文献足征与否的问题。地方文献是文献总类中的一支,据今人的考订,认为地方文献最早受到重视,是1941年图书馆界前辈杜定友先生在韶关任广东图书馆馆长时。他规定地方文ย献应包括史料、人物、出版三方面,这一说法不太准确,因为这三方面的文献不一定都具有地方文献的内容与性质。所以我认为,只要是反映本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物产、资源以及碑帖、手迹、学术著作等,即使是零篇散页,都应归入地方文献。所以地方文献包罗宏富,门类众多,如地方志,宗谱,私人笔记,名人手稿墨迹,铺户账簿等皆是,其中以地方志为大宗。

一、旧志的史料价值

二、新编地方志的史料价值

1、《大藏经》是人类文化유史上罕见的巍峨丰碑,自北宋以来,即刻有十余部,而浙江余杭一地就刻过两部,历来于此所记简略,新编《余杭县志》则将元、明时代所刻两部《大藏经》的刊刻情况详记入志。《径山藏》是我国所刻十余部《大藏经》中的一种,传统的说法是“径山藏”于明万历十七年刻于山西五台山清凉寺,后于明万历二十年迁余杭径山寂照庵续刻。现经修志人员考证,万历七年紫柏禅师真可初倡缘刊刻时,即在径山,纠正了旧志谬误。

2、少数民族史料一般较少入志,新编志书多有补充。云南《潞西县志》对傣族土司集团及其成员的服饰、饮食、居住、行走等,系列地作了生动具体的记述。可以了解到芒市土司喝专门烧制的纯米酒和糯米酒,也喝威士忌、三星白兰地和茅台酒。抗战时期土司住屋内也有沙发、时钟、花瓶和软席双人床等。又如记土司统治阿昌族的基层政权称“撮”,撮下设“档”,每档由一个较大或几个较小的村寨组成。撮设“岳尊”一人,由土司委派从番象山等寨的汉人轮流充当,代土司催收官租杂派。又《陆良县志》收录了“爨文化”的有关碑文和考跋,为研究“爨文化”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三、地方志人文价值的再衍生

中国地方志数量如此之多,而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人们对它的重视和利用尚不足,因此怎样认识地方志的价值和发挥其效用,应是一种当务之急。首先,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把地方志由被动提供变为主动参与。要改变地方志的静态存在为信息化的动态配合与服务。过去学术界曾经做过不少类似的工作,如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历史组所编《中国地震史料年表》,就是在有关单位的合作下,利用5600余种旧志史料编成的,对地震科学提供了国际上唯一可靠而连续的历史资料。其他专题类编资料尚有多种,如《中国古今铜矿录》、《五百年来我国旱水涝史料》等等。无论旧志或新编志书进行史料类编的原则,是“全面取材,重点类编,求训致用”。只有这种动态服务,才能使人们加深对地方志的认识,改变地方志仅仅入藏的状态。

其次,鉴于人们对地方志书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的现状,无论是修志者或收藏者,都应向社会、向市场推销自己,用典型利用效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如浙江上虞古代有很发达的陶瓷业,称为“越瓷”。唐陆羽曾在《茶经》中称赞“越瓷”类玉类冰。但在上世纪40年代末,就已衰落以至绝灭。50年代初,根据《上虞县志》所记的线索,在小仙坊古青瓷窑址,发掘出东汉时期的青瓷器。其胎质细腻,制作精细,造型优美,线条明丽,釉色光润,而吸水率、抗弯强度、胎釉结合等,均符合现代瓷器的标准要求。℉后又陆续发掘到几处商代龙窑,不仅提前了中国陶瓷史的年代,而且还由此恢复和发展了上虞这一名牌工艺品。这样就诱发人们对地方志的利用。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以志书内容为依据的知识竞赛、演讲会和展览会等活动,使志书立体化,全方位地普及到群众,使更多的人能读志用志,则志书自可不胫而走。

第三,要积极开展志书二次文献的编纂工作。志书数量较大,不可能人人通读,而且志书本身性质就是一种备参翻检之书,所以急需编制一些检索工具和参考用书,1983年4月,在洛阳召开的中国地方志规划会议上曾拟定过《中国旧方志整理规划实施方案》,要求编撰方志目录、方志提要、方志索引和地方志分类资料等。历年虽有些成绩,但远远不能满足需用。而大量新编志书则尤待尽力开展二次文献的工作,如能大致完备这类参考用书,则手此一册,设有所需,即可按图索骥,翻检而得,并能借此使人们能更多地了解志书的价值和进一步求读与利用。

第四,尽快尽多地应用高新技术来利用方志资源,值得特别推荐的是国家图书馆已于2000年下半年启动了数字方志的项目,采用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与方法,整理和加工6000余种1911年以前的馆藏方志资源。这一数字方志主要由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系统构成,形成一种有意识地主动提供利用的行为,一改长期以来储料备征的静态。资源建设的内容,由全文影像库、全文文本库、书目库、专题库和相关文献库等五部分构成。其中专题库又分地名、人物、作品、景点、插图和事件等六个子库。其用户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检索途径、版本校勘、跨库连接和个性编辑等内容,为需用者提供多种利用渠道,尽量发挥方志资源的史料ง价值。目前,各地也多有省情资料中心等类似机构,分类输入地方志资料,颇能快捷地为有关部门提供所需地情资料。

我期待我的几点意见对更深层地开发利用中国地方志这一无穷宝藏,能有一点参考作用,使中国地方志这一地方文献中的大宗矿藏资源,能再衍生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更大的人文价值。

〔出处〕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年第1期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