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
论文关键词 卫职院校 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摘 要 本文从卫生职业院校(以下简称为卫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卫职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针对目前卫职类院校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卫职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建议。
目前,我国卫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刚起步,很多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少非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偏见,专业教师由于知识转化与操作技术的欠缺,卫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相对较少,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性、实效性的指导,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卫职院校处于一种尴尬境地,甚至有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摆设或者门面工程,无法真正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有作用。
一、卫职院校心理健康现状
(一) 生活适应问题。
现在的学生在父母溺爱中成长,大多事情由父母代劳,学生对家长形成依赖心理。进入新环境,这些学生不适应,许ธ多问题不知如何处理。
(二)学习问题。
学生带着家长的期待、自己的希望来到学校,然而,有些学生初中基础不好,还有些学生初中没有毕业或在外打工多年才回到学校来,导致学习吃力。学生学习压力越大,造成心理上压力越大,最终容易造成厌学。如果不及时控制个别同学的厌学情绪,会形成影响极坏的风气,直接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人际关系问题。
现在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人交流沟通的经验和能力。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集体,希望交朋友,另一方面又习惯于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两方面的矛盾冲突导致他们与别人难以相处。
(四)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身体发育高峰期。由于身体发育、性冲动驱使,外界影视文学作品、社会上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恋爱在中专校园也成了普遍现象。由于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和青春期性知识的淡薄,有些学生对恋爱的盲目模仿和对性的好奇,偷尝禁果,导致❅出现早孕、流产等社会问题。
二、卫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卫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预防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卫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领导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必须得到领导重视。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条件。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把心理健康和学校“育人”这个根本宗旨联系在一起。
(二)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做好新生普查工作,建立新生心理档案。
新生健康普查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新生普查有效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利于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控制,及时排除心理安全隐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随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卫生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更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心理知识,不但可以调节自己心态,而且还可以在工作中应用心理知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น
心理咨询是由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处理各种关系,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4、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人的心理变化是在文化氛围之中逐渐发生的。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在全校形成一种氛围,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如:学生心理学会、广播、网站、心理辅导报、橱窗等媒体,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三)开展卫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由于我国心理学起步比较晚,从事卫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研究人员更少,目前缺乏可供卫职院校直接借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因此,卫职院校专业教师应该加强该领域研究,以现有理论为基础,加强与同行专家的沟通交流,深入实践,积极开展研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三、结束语
卫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现在很多中专学校普遍存在应付上级检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境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无法直接衡量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工作,虽然心理专业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在做大量工作,但很难被领导重视。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高速发达的网络、爆炸式增长的信息、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卫生类中专生这个特殊群体该如何去面对各种困惑、诱惑,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如何在困难环境中寻求一条成长、成才的道路,这是广大卫生中专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2]姜道春.薛德根.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
[3]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2-66.
[4]李亚玲.本科院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