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态移民区保障性生产问题
摘要: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和谐平稳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国家重点扶贫项目,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移民区贫困问题,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生态移民 同心县 保障性 产业发展 措施
一、宁夏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发展情况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全县总面积4662.16平方公里,辖7镇4乡2个管委会170个行政村;总人口39.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6万人,占75.2%,回族人口33.7万人,占85.6%,是全国建制县中回族人口最多的县,是民族大县、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2007年以来,县委、政府在认真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区、市支持,决定将山区13万贫困人口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平川地带。在“十一五”期间,同心县共建成18个移民村,县内安置移民18642户77255人。目前,县内已建成并搬迁入住11个项目区 16个移民村,县外搬迁入住2 个项目区。全县已安置移民15719户66491人。其中,1000户以上的移民村9个。
二、生态移民区保障性生产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生态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比较多,有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生态移民区现有的土地没有完全分配到户。
部分移民村耕地没有分配到户,即使已经分配到户的土地,很多耕地也很瘠薄。
、水资源和饲草资源短缺。
生态移民村供水设施不完善,发展设施种养业只能使用自来水,费用高。以一户种植1座拱棚和养殖25只羊计算, 1座拱棚一年需水200方,25只羊一年需饮水27方,共需水227方,移民区1方水的价格为4元,一年的水费超过900元,这样的费用对刚✔搬迁的移民来说比较高。牛、羊养殖一直是同心县畜牧业的主体,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本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生态移民区农民耕地少, 加之实行禁牧封育政策,用以作为饲草的秸秆资源严☪重不足。
、生态移民区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全县16个生态移民村共搬迁安置移民15830户67119人,个别移民村的入住率还不到50%,建成的庭院拱棚和养殖棚圈分别只有3980座、1283座,到户率不足30%,致使已经争取到的项目无法实施,影响了后续产业的发展。
、后续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有限
发展后续产业需要的资金投入大,来源主要依靠移民筹资、国家补助投资的方式解决。而现阶段国家又没有用于发展后续产业的专项资金。加之已上交1万多元的移民款,移民已没有资金投入后续产业的发展,致使产业效果不佳。
、生态移民区移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据统计,在移民家庭劳动力中,文化素质整体较差,长年忙于农活,致使移民无暇顾及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加之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滞后,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无法及时得到推广应用,影响农业科学生产水平的提高。
三、发展生态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必须提高政府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
成立以分管县领导为组长,县生态移民办、发展和改革、财政、农牧、水务等有关部门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同心县生态移民区发展后续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完善和强化各乡镇、各部门发展后续产业的目标责任,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发展后续产业的任务。将后续产业发展与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建立干部任期和离任考核制度。加强对后续产业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建设质量,保证资金安全。
坚持后续发展与均衡效益并向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后续产业相结合,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后续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统筹规划、集中连片,循序渐进、注重特色,遵循“圆枣上山、枸杞进滩,管灌种枣、滴灌种杞,种养结合、以养促种,宜牛则牛、宜羊则羊”的方针,努力提高种养质量和效益。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解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完善市场和利益导向机制,推进目标的实现。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发展后续产业的动力,加强发展后续产业的技术引进、推广,全面提升后续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明确发展目标。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实现移民人均种植一亩以上的特色作物,户均建设一座大中拱棚、一座养殖棚圈,养殖5头肉牛,力争达到移民一年搬迁,三年解决温饱,五年脱贫致富的目标,逐步走上小康之路,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各移民区实际,分区域制定发展规划。
扬黄灌溉区实现户均建设1座庭院拱棚,发展韭菜、西芹、黄瓜、西瓜等瓜菜种植;户均建设1座养殖棚圈,养殖肉牛5头;人均发展1-2亩马铃薯、玉米、西瓜等特色种植。
管灌区实现户均建设1座庭院拱棚,发展韭菜、西芹、黄瓜、西瓜等瓜菜种植;户均建设1座养殖棚圈,养殖肉羊25只;人均发展1-1.5亩枣瓜间作等特色种植。
滴灌区实现户均建设1座庭院拱棚,发展韭菜、西芹、黄瓜、西瓜等瓜菜种植;户均建设1座养殖棚圈,养殖肉羊25只;人均发展1.5亩杞瓜间作等特色种植。
加大资金投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为发展后续产业提供资金保障。对兼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后续产业项目,主要运用市场机制,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资金扶持,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赠款支持;对于➳经济效益显著的后续产业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吸引区内外、国内外投资者开发建设。
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生态移民和发展后续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在现行退耕还林、资金补助政策到期后,适当延长补助期,并对生态移民区发展后续产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支持后续产业的发展。
强化宣⌚传培训。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梯次培训的方式。首先抓好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通过办班讲课、播放录像、办板报、搞观摩等形式的宣传培训,使设施种养技术进入千家万户,确保生态移民区每户都有2人分别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大幅度提高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的普及率、到位率,为后续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科技进步。加强对后续产业发展方面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完❧善人才评价、使用、竞争和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全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发挥科学技术对后续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突破和带动作用。农牧技术推广等部门分产业成立技术服务团队,针对影响和制约全县后续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为生态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做好科技储备。加快推广普及优良品种、种苗繁育、田间管理、节水灌溉、施肥等关键技术,推进生态移民农牧业生产的科技进步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加快信息体系建设,使信息服务网络向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种养大户延伸,通过网络把市场与基地和移民联结起来。建立健全分层次、多形式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牧技术部门的职能作用,支持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技术有偿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科技开发、示范、推广的活力,加快移民易掌握、见效快、覆盖面大的关键技术的推广,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加快成熟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切实解决发展后续产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的问题,努力提高后续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陈忠祥.宁夏吊庄移民的理论分析[J].干旱区地理,1998.
[2]李进参.中国的异地开发扶贫模式及经验[J].云南社会科学1999
[3]杨龙,曹毅.宁夏移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
[4]施国庆,周健.生态移民权益与政府责任保障[J]吉林大学学报
[5]宁夏生态移民政府文件报告
以上是研究生态移民区保障性生产问题的相关论文,希望你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