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构建制度文化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学校和谐的发展,更离不开和谐的制度。有的学校有制度,天天学制度,学校制度在嘴边、在眼里;有的学校看不到制度,但是人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自觉自律,因为制度在人们的心里。同样是学校,为何差别如此之大?究其原因:前者的制度就是制度,它只是约束人、规范人的条框;后者的制度却是一种文化,是体现人们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的自觉遵守的行为文化,也就是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好的制度是重要的、隐性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主动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将学校教育制度上升到文化层面,正是通过本身达成深层次的育人✔功能。
学校制度文化能够规范师生的行为
高尚、健康的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师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由于学校制度文化的规章设置、仪式和传统的形成都渗透着学校的道德要求与教育意♚志,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环境氛围。因此,可以通过暗示、舆论等特殊机制对学校的师生产生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其自觉地形成规范的行为。
学校制度文化能够引领师生的思想
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必然关联党与国家、社会与时代的要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促使全体师生自觉地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其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
学校,制度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高尚、健康的学校制度文化能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满足人的缺失性需求,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思想倾向,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彰显人文关怀思想。因此,学校制度文化能给ด广大师生的生命成长以更多的呵护与关爱,可以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为实现办学目标、推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审视海口市学校管理现状,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制度,可是“有制度无文化”的现象太多。很多学校只是为了需要制度而制定制度,并非是为建设学校文化而制定制度。
赋予文化内涵是制度建设的任务
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必须立足校本,关注人本。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就要了解师生的精神需求。有这样一个事例:某校的一个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将惩罚扣分制改为奖励加分制。学生在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下,班级凝聚力和学风大有好转。这样的制度之所以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它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精神需求。一所学校也一样,学校制度一旦满足了师生的精神需求,将会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表现在外部的自觉行动。
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就要与学校文化联系在一起。学校在建设制度文化过程中,以“立德、修学、成行、超越”的校训等为❧出发点和归宿,致力于建设一种让学生在教学中追求“严谨、探索、真诚、奉献”的教师文化和在学习中表现出“勤奋、善思、文明、上进”的学生文化。这些制度已经上升为学校文化,成为师生无形的规范。
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要充分地发扬民主。学校在制定制度前,首先在师生之间进行民意调查,召开不同层面人员的座谈会,在取得基本共识后,再组织各部门人员参与制度的制定,然后把意见集中起来交教代会审议,再将制度进行进一步地完善,最后才正式实施。在制度建设中,学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可。这样既可以避免制度脱离实际、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心理基础。这样的制度具有广泛性、可行性,在执行过程中,更能调动师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规范师生的行为和引领师生的精神、思想,最后形成一种无形的制度文化。
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要关注人本。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学校管理最终是人的管理。因此,所有的体系设计和规则要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在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激励人、解放人。科学合理的制度,具有约束性的同时又具有人文性,是每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和精神思想的归宿,使人的潜能和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从而形成一种文化效应。
制度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文化约束人、文化造就人,常规管理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切合实际、校本化的特征。
如今,很多学校非常重视制度的建设,但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漏,在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更限制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重视制度文化建设,既是以人为本、规范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学校和谐发展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