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八年级学生历史观的方法探究

时间:2024-12-26 15:13:4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在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存在着历史观念十分薄弱的问题,影响了他们对于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认识与判断。因此历史观的培养十分必要而又迫切。本文就如何培养历史观,从知识网络、史料教学、思维拓展、情感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观;史料教学;历史情境

所谓历史观,指的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培养八年级学生的历史观,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基本价值观。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对从古到今中外历史的学习。在教材的编写中,着重突出了文明史观,以文明的产生发展为线索进行知识的串联。这跟从前简单地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学习很不一样,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也更注重对学生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不仅是学科要求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更重要的是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的为人处世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从初学习历史的八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是相当有必要的。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同样看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存在偏差;二是对于基本的历史问题不能形成清晰的认识,没有基本的分析能力;三是无法跳出现实固定思维,完成情感升华。从这些问题中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历史观念是极其薄弱的,因此构建起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已经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举措。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想法:

一、突破教材内容,构建专题网络

培养历史观的前提就是构建起扎实的历史知识体系。若是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没有搞清楚,就根本谈不到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在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过程中,突破教材章节的编排,构建起专题知识网络是一个较好的途径。教师可列出对历史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的重大事件、人物、现象,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处理,组织专题教学,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行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系统的历史知识,对历史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更能促使他们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中出现了好几次改革,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对几次改革进行内容及影响的整理,小组讨论这些改革的相似之处,就比较容易得出改革促进发展,改革促使国家强大的结论。这不仅为九年级学习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也是让学生意识到了变革创新的好处。

二、加强史料教学,还原历史情境

目前的教材虽然在编排中突出了文明史观的构建,但在具体内容的编写中依然存在原始性史料匮乏的情况,这就给学生正确把握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增加了难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加强背景史料的补充教学,即围绕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学生自行查阅去积累相当的图文音像资料,把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及其体系放到更为广阔深远的历史大背景中去。深入挖掘历史资料中的人文资源,尽可能还原历史情境,让学生能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从而形成自己对某一问题或观点的看法。例如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这一史实,课本上只有寥寥数语,某些学生从电视剧等途径所了解到的修建长城就是秦始皇暴政的一个典型事例。但是在教学中若是加进相关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解读,教师从旁适时提点帮助,还原当时匈奴侵边和各国修建长城的情境,学生就容易理解长城的修建有其必要性,并且这也不是秦始皇个人的独创,长城本来就在战国时存在。通过这样的解读学生不仅对长城的作用有了体会,也能对秦始皇的看法有所改变。

三、鼓励求异思维ฐ,加强合作探究

缺少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不出有创造性见解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十分重要。学生拥有的求异思维在课堂✈中应当被重视和鼓励,并且进行适当引导。这不仅能让他们更加活跃更加积极去学习,还能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价值观。例如在进行雅典民主制的学习时讲到了陶片放逐法。教材中对于陶片放逐法的介绍就是说这是民主的体现。当时有同学指出,这种方法其实不好,因为会有人公报私仇,会有人胡乱填写。这一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没有被提及的。但有学生想到了,这证明他看问题很细致,不拘泥于教材权威。这就应该被鼓励和提倡。我们本来就提倡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一个历史现象。结果后来在课堂小组讨论雅典民主制的优缺点时就有同学指出公民素质会影响雅典民主制的公正公平,影响民主的程度。而教材所总结的雅典民主制的缺点只有民主的范围不广而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民主制的认识已经比教材总结得更完善了,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思维着实不容小觑,若是让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这种创新,着实是我们教育的一大损失。

四、立足现实生活,激发历史情感

历史对于过去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与情感财富,亦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种价值,忽略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也因此错过了许多培养学生历史观、价值观的契机。因此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找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将课堂回归现实,回归学生所认知的世界,缩短学生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间的时空距离,消除学生对于历史的疏离感,以古喻今,构建起学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更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如在学习红军长征这一课内容时,学生对于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普遍感受较深,因为联系生活实际他们平时是遇不到这样的艰苦的。这个时候问他们“你觉得如果是你,能忍受这么多艰苦直到长征胜利吗?”多半学生都觉得自己做不到。再接着问他们,“你认为当时有没有逃兵?逃兵可耻吗?”这个问题就会引发学生的激烈争论。因为从现实角度讲他们认为自己也很有可能是逃兵中的一员,但在情感上他们又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失败者。当然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从现实的情理角度引导学生理解逃兵为了某些个人追求或家庭责Ⓐ任而逃也是合情合理的。在讨论差不多的时候再抛出下一个问题,“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坚持到了最后而没有逃跑?”这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得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的结论,从而顺利理解“在长征中留下来的都是革命的精英,长征锻炼了革命队伍”这一积极的意义,对长征留下深刻的认识。继而回归到现实中,学生能感悟到为梦想ล努力打拼的重要,感受信仰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升华。通过现实与历史的结合,这个情感激发与升华的过程水到渠成。

在新课改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根据个体差异找到历史学习的兴趣点,通过充分发掘八年级历史史实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借此构建起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当然,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关键还是在于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恰当地渗透有效的情感教学,才能培养起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2]胡嘉山.运用整体史观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J].教学参考,2008(12).

[3]孙显胜.历史教材编撰和教学实践应更加关注学生史观培养[J].山东教育,2000(3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