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化对外交流对陕西文化资源利用借鉴研究
【摘 要】 文章介绍分析了唐代文化对外交流和传播方式,认为可以为当下陕西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确立一脉相承的陕西文化精神内涵;制定文化保护和管理政策;打造陕西特色的文化项目;提升文化服务支撑力度。
【关键词】 唐文化;对外交流;陕西文化;资源利用
当前,突出陕西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发掘陕西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实施陕西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陕西文化强省地位的重要方向。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历史时期,其对外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各国的经济交流中心,交往国家还远涉非洲、欧洲,在世界对外交流史上有深远影响。本文试对唐文化对外交流和传播的方式进行分析,为当下陕西文化“走出去”战略寻求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一、唐文化对外交流的方式与路径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唐文化对外交流的方式和路径大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和阐述。
1、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的特有精神,一种文化中具有决定力的价值体系,由此价值系统所构成的文化模式在态度、评价及情绪倾向等方面表现出的精神品质。[1]博大精深的唐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座高峰,与其文化的包容性是分不开的。现代人在提到唐朝时总喜欢用“大唐气度”、“兼容并包”、“恢弘大气”、“开阔昂扬”等词语,这充分显示出唐文化的包☃容性。回视唐代的兴盛与发达,都源于“爱之如一”、“华夷一家”的先进的民族观念,唐文化在吸收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广纳百川,兼容并包,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前提下,积极融合中外文化之所长,为唐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个友好的人文环境。
2、寓意深远的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2]唐朝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空前发展,使唐朝的对外交流空前繁荣。有史料记载,唐朝时丝绸之路非常繁荣,➳使唐朝与亚洲各国,甚至非洲、欧洲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茶叶、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的欢迎。在文化、科技交往方面,唐朝的诗词、音乐、绘画、雕塑、医学和生产技术等都深受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的推崇。迄今为止,外国人依然对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诗歌等非常感兴趣,在2010年进行的世界各国文化符号征集中,这些文化符号榜上有名,充分展示了盛唐国家形象的深远影响。
3、严格严谨的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基本文化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3]唐文化博大精深,流传千秋,诗词歌赋、传奇小说、散文等千姿百态,风格多样,流派纷呈,但是其多元文化繁荣的背后离不开文化制度的保障。唐朝时施行严格的书籍出版、流通管理。朝廷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典籍整理,书籍典藏的出版必须由官方统一进行,不允许民间私自刊发,这样既避免了文字内容中的疏漏,也为文化的传播和繁盛奠定了基础。
4、种类繁多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人类创造的一切能够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包括物质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4]唐朝时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使许多国家的商人、僧侣和留学生大量融入长安。据史料记载,仅接待外国使节、宾客的鸿胪寺就有四千多外国人。这些僧侣、留学生将唐朝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数学、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带回了自己的国家。朝鲜利用汉字字形做音符,创制了“吏读”;日本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参照唐都城长安结构布局兴建了藤原京、平城京等都城。唐朝对外文化产品输出的力度之大、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我国古代各朝代中名列前茅。
5、自上而下的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是指满足人们文化兴趣和需要的行为。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文学作品的丰富程度、人民群众生活的丰富程度离不开自上而下、全民参与的文化服务。早在唐朝初年,唐太宗就下令对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和修订,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广纳天下贤良饱学之士,为文化的大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朝在科举考试中加试诗词歌赋,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还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的营养,设立专门机构,指派专门官员协调管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唐文化对外交流得以顺畅有序发展。
二、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对陕西文化资源利用的借鉴
分析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与路径的最终目的是为当下陕西文化“走出去”和对陕西文化资源的利用提供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使陕西文化精神内涵被大众熟知,提高陕西文化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为加强陕西文化强省战略提供助力。
1、确立一脉相承的陕西文化精神内涵
当今社会,借助科学技术、网络媒体,文化传播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驳杂,如果没有自身主导文化精神,很容易被外界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误读。因此,陕西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必须确立自身主导文化精神。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笔者认为,在陕西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构想中,应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ต化精髓与“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精神相结合,提炼出既有历史感又具时代感的陕西特色文化精神。
2、制定文化保护和管理政策
唐朝多元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文化制度的保障,这为我省制定有利于文化“走出去”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提供了借鉴经验。当下,陕西文化产品种类繁多,不乏精品,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利益群体为了追逐经济效益而传播一些带有低级趣味、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不良内容,极易给陕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制定文化保护和管理政策,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陕西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有利于陕西对外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3、打造陕西特色的文化项目
从唐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看,要使陕西文化“走出去”,让国人和国外更好地认识陕西、了解陕西、悦纳陕西,展现陕西的时代风貌,展示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文化陕西的时代形象,主要依靠陕西特色文化符号的创建,[5]进行文化产品的高质量、多数量输出。近年来,陕西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现代意义和陕西特色的文化项目,例如打造汉文化核心主题的“风追司马”活动;建设了唐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举办黄帝陵公祭活动;建设了以唐文化为主题的曲江新区等,这些项目不仅实现了将停留在古籍卷册中的文化印记有了现实的实体依托,也让国人和国外对陕西有了更深的了▼解。陕西文化符号的创建应以上述项目为蓝本,力求更加多元、更具时代感的体现当代陕西文化特征。
4、提升文化服务支撑力度
唐文化对外传播数量之多、力度之大,除了制度保障和文化产品输出外,离不开文化服务的支撑。陕西作为文化大省,一直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增加值从最初的500.7亿增至802.52亿,占GDP比重和增加值总量也稳步提升,[6]逐步实现从“投资型向效能型、泛文化向专业化、集聚向集群、社会效益突出向双效统一”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转型升级过程中,不仅要打造出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产品、文化项目、亮点工程,还要培育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提升陕西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宗桂.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6.01.
[2] 杨威、关恒.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探究――基于唐宋文化对外传播方式的考察[J].学术论坛,2015.11.
[3] 蒙倬、迟凯文.传播学视域下“秦、汉、唐”۵文化对当前国家形象传播的价值与意义[J].西部学刊,2015.05.
[4] 蒋述卓.文化自信与文化交流[J].岭南文史,2016-09.
[5] 丹珠昂奔.认识与自信――关于民族文化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07).
[6] 周建标.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系统路径[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