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时间:2024-12-26 01:26: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试论高中历史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教师两三分钟精彩的导语,如同深深拉开的帷幕,诱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高中历史☯导语的有效设计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南平一中历史组成立了《高中历史导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小组,依据课题组成员的特点和专长,分块进行导语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导语的问卷调查活动、开展实例教学、相互听课,观察与记录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并用教研、集体备课时间相互交流、充分探讨,尽量将导语设计得科学、合理、实用、有效。

一、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为了使高中历史导语设计 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在开学初,课题组精心设计问卷调查,在全校高中三个年级发放问卷调查500份。根据问卷统计显示:高一、高二两年段的导语常见度都在95%以上,高三在80%以下;有近60%的学生能在导语时间积极思考;在问卷所列出的A.音像型 B.时政型 C.释题型 D.典故型 E.乡土型五种类型的导语中,音像型的导入是最受欢迎的,在高一至高三三个年级的欢迎率分别是73%、74.1%和64%;释题型的导语最不受欢迎,在三个年级的最不喜欢率分别是60.7%、71.3%和49.5%。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的情况,课题组展开讨论,研究对策,在教学导语设计中尽量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需求,并积极投入实际教学中。

二、案例解析,查找共性

1.案例一:乡土导入,思乡爱国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乡土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以学生生活成长为载体的。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每位学生对于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及山水庙宇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和较为浓厚的兴趣,渗透乡土文化的相关历史知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赵老师在讲述《宋明理学》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收ฏ集到的延平四贤资料提前整理和设计,分别制成微视频与PPT图片,先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四贤的风姿,对延平四贤作简要的介绍,引发学生对延平四贤的好奇心,接着为学生播放微视频,通过动态展示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为学生描绘出丰富而生动的历史场景,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名人的崇敬和自豪,紧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北宋会兴起理学?理学有何特点?朱熹对理学发展的贡献有哪些?学生在自豪与兴趣中,积极参与课堂,抢着回答问题。

2.案例二:音像导入,渲染情境

赵老师在讲述必修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时,首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同时,摘选邓小平著的一段材料: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歌曲《春天的故事》和邓小平的这段谈话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为学生创设一个历史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思考问题的热情,教学效果良好。

3.案例三:释题导思,聚焦高考

释题导语的设计,教师通过学生熟知的概念、语言、知识、事例,直截了当地切入课题,快速进入教学的主体阶段,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状态。如,张老师在教学《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时,可以向学生透露高考的考点倾向,采用热门高考真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张老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福建文综2009年至2013年的高考試题3道选择题和2道综合题典例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节课在高考中位置的重要性及福建高考的考试要求及特点,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升。

4.案例四:典故导入,制造悬念

钟老师在讲述选修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一课时,引用商鞅立木赏金的著名故事,待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老师的讲述之时,话锋一转,引入本课主题:这位处心积虑要获得民众信任的官员便是商鞅,他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学生已沉浸在故事中很想知道答案,就会积极主动地循着老师的思路去探究,这就为全课重点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

基础。

5.案例五:图片导入,眼见为实

历史图片作为学生感受历史的基本信息之一,它所释放出来的历史真实性与细节魅力是再多文字叙述或数据都无法比拟的。从图片直观的表层信息叩问抽象的深层内涵符合学生的兴趣倾向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如,杨老师讲述《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时,展示了一幅新春对联。

同学们刚刚度过了新春佳节,俗称过年,你们知道什么是年吗?

答:怪兽。

怪兽是传说中的年,历史上的年究竟指什么呢?要了解年的来历,我们不妨从目前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一探究竟。年在甲骨文中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收成。禾,早期甲骨文在木(代表植物)的末梢上画出下垂的穗子。造字本义:谷类作物的总称。晚期甲骨文也是在木末端增加下垂的穗子形象。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可见,过年与农业密切相关。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在春联中,有许多跟农业有关的俗语、成语,如五谷丰登,你们还能举出几例吗?请同学们思考:农业在古代中国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

答: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所以有句老话: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那么,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吗?

杨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进行大胆想象及适当的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深化了对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情况的理解,也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有效导语,精准巧问

在导语设计中,要坚持创新导语设计,推出新颖、特色的导语导入方式和导语内容,教师要将有效导语活泛使用,利用精准巧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中。

1.抓重心

在设计导入语言时,教师需要充分体现本节课堂内容重心,要在精心设计下,将学生带入课本内容情境,踊跃发言,利于探讨。

2.抓关键

创新导语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要牢牢抓住导语设计关键,注重言语引导,精心设计,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四、无效导语,大担摒弃

当然,课题组成员导语设计在课堂实践检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吃力不讨好、考虑不周的无效导语,对无效的导语设计,必须大担摒弃,重新修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牵强附会

2.喧宾夺主

3.选题偏难

如教师在采用释题导入时,选用的习题偏难,全班学生回应者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参与热情。

4.时间过长

如教师在导入《梭倫改革》时,导入用近10分钟时间介绍梭伦个人的生平事迹,占据了新课讲授时间,结果未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内容、课ร型以及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导语方法,甚至可兼用几种方法,创设最佳的课堂氛围和环境,最终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极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堂配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