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民国时期广州建市历史之界碑
[摘 要]广州由1918年建市起,通过政府机构的变革、市区管辖范围的扩大、各项市政的建设等成为了国内知名的城市。而“广州市界界碑”则印证了广州市在民国时期建市后的管辖范围ง由小变大的辉煌历史。
[关键词]界碑;建市;管辖;竖立
界碑是边界的标记物,用于辨别地区间的边界位置和走向。它一方面是记载体,另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
民国十五年,工务局属下的测量队。以专其事,需时七月,用款六万余ฑ元[6]。测量完毕,拟将市区管辖范围扩大之方案由广州市政府对外公布。民国十九年九月廿二日广州市户口编配委员会将原属南海、番禺两县的部分乡村连同户籍正式划入广州市管辖。十月份广州市政府人口调查结果:户数为一十七万三千三百八十户,人数为八十五万一千二百三十人[7]。
同年十二月七日,广州市土地局遵照内政部颁发的“中华民国省市县勘界条例”,勘明广州市与周边县市界址以及立案后,函约南海、番禺二县派员于当 Ü月十日前来协同办理竖界碑工作[8]。十二月十日上午,由广州市土地局测绘主任钟景煌主持,南海县社会课长麦鼎新、番禺县特务员陈海秋等二位协助进行竖界碑工作[9]。根据由当时广州政府土地局编制的《广州市经界图》所定界址ค表明广州市的管辖范围:北部以白云山为界、西部以增步对河两岛为界、西南部以贝底水石围塘为界、南部以河南黄埔为界、东南部以黄埔对河之东圃墟及沿下车陂涌北上至水土冈为界,合共二十九万亩,……与国内各大都市相比较,居第五位[10]。是日,有关工作人员一行按图施工从广州市与番禺交界处竖起。至民国二十年一月中旬施工完毕,工程为期一个多月[11]。
当时竖立的广州市界界碑分为水界界碑和陆界界碑二种:以河中心为界线、碑竖立在河岸的一侧称为水界界碑,而竖立在内陆的称为陆界界碑。所竖界碑预先经市政府购料委员会,用款五千余元
(12),委托制作而成共46方。
界碑用材为花岗岩石♥,方型柱体尖顶形状,高度为2.40米。其中地面暴露部分体积为0.38×0.38×1.70(米),向上收分至1.50米高度聚收成尖顶,埋于地底部份体积为0.50×0.50×0.70(米)。水界界碑四面按顺时针方向分别用楷书繁体文字镌刻着“广州市界、中华民国十九年立、以对河中心线为界、市区界石毁窃严究”,而陆界界碑四面按顺时针方向分别用楷书繁体文字镌刻着“广州市界、中华民国十九年立、广州市界、市区界石毁窃严究”。所有竖立于各点的水界界碑、陆界界碑规格、形状均基本统一。
现陈列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广州市界界碑”,是广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印证了广州市在民国时期建市后的管辖范围由小变大的辉煌历史。
(12)《市县界石开始树立》,《广州民国日报》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