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惯用语的偏误分析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旨在教授学生如何用汉语进行交际。因此,对于学生口语的重视要多于书面语。而存在于汉语口语中的短小定型习语――惯用语,以其生动形象、幽默含蓄、通俗易懂等特点吸引着留学生去学习,但是惯用语自身又有其复杂性,因此成为了留学生学习汉语路上的一大绊脚石。本文对于惯用语本体知识进行研究,结合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具体语料,对其偏误进行分类,并且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出针对留学生使用惯用语偏误问题的对策。以研究成果直接指导对外汉语课堂,对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希望对惯用语的对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对外汉语;惯用语;偏误分析
1.绪论
1.1选题意义
惯用语在现代汉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等内容。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面对“汉语热”我们更应抓住机会努力推广汉语并宣扬中国文化。惯用语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留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度过惯用语的语言难关,我们就留学生使用惯用语偏误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关于惯用语教学的应对策略和教学思路。理论联系实际,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推广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它简捷准确、通俗易懂、幽默含蓄、形象生动,在汉语使用者的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在国外学界,以语言间互译为目的,把汉语惯用语与其他语言的惯用语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也不在少数。现如今,“汉语热”加剧,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成为惯用语研究的新角度,学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1.3本文研究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是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将留学生偏误分为语义偏误、语法偏误及语用偏误三大类,总结出偏误形成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偏误成因提出适用于对外惯用语教学的应对策略,并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教学意见,帮助汉语学习者建立属于自己的“惯用语辞典”。
2.现代汉语惯用语概述
2.1惯用语的界定
习惯用语(Colloquial idioms或idiomatic expression)是任何一种语言单位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惯用语作为一种词汇中重要的语言单位,对于它的界定学界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有以下几种重要观点:第一种观点的问题主要在于它认为惯用语必须是动宾词组,主要是三字格。虽然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占多数,但惯用语还有其他结构,如主谓结构“骨头硬”等;偏正结构“夹生饭”等;联合结构”鸡毛蒜皮”等;连谓结构”打开天窗说亮话”等;补充结构”红得发紫“等;复句结构”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以及”的“字结构”后娘养的“等。
2.2惯用语的特点
惯用语含义简明准确。与熟语的另外两种ร类型――歇后语和成语相比较而言,惯用语用词最少,且多为三字格。虽然惯用语用词简明扼要,但表达的意思却通常准确到位。多一字则缀余,减一字则意思不明。足可见惯用语简明准确的特点。惯用语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惯用语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白描、谐音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不同的修辞效果。另外,也有为数不ก多的惯用语是表达褒义色彩的。
3.留学生使用惯用语偏误分析
由于惯用语其复杂的特点,造就了留学生在使用惯用语过程中造成各种各样的偏误。下文中,笔者根据收集到的语料对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偏误做出一系列分类,并且根据偏误类型分析出其产生偏误的原因。
把字面意义理解成实际意义。例♥一:我在娃娃上做了手脚,这次好看多了。例二:中国菜里面,我最喜欢吃豆腐。在这两个例子中,“做手脚”和“吃豆腐”的意思是每个词字面意思的简单叠加,这时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惯用语,因此也不属于惯用语的偏误。
4.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应对策略
❅学习一门语言,不只是学习这门语言的本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只有依附于文化的语言才称得上是地道的语言。对于惯用语文化的教学才更加体现出老师的功力,一定要把握住“度”,学习惯用语本体知识为主,附着在惯用语上的文化为辅,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
结语
由于惯用语众多,难以全面阐述,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仅就几个大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虽难以尽如人意,但实是能力不及。希望日后有机会深入教学,获得更多一手资料,为对外汉语关于的惯用语教学做出贡献。(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4]周荐.惯用语新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