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赏析

时间:2024-12-26 02:17: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反思

本土经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挥的作用是阻碍还是促进,我们无法用简单地言语来总结回答,当时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来蓝,我们应当辩证综合分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本土经验受到世界体系的影响,成为阻碍文学发展的重大因素。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浪潮越来越汹涌,再加之西方思想文化资源越来越冲击着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尽管依然有些保守派反对破坏这种变革,本土经验依然摒弃这种变革,但是中▲国文学的变革势如破竹,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20 实际 30 年代,在五四文化运动提供的现代文化发展有利条件下,中国文学开始既能依赖本土经验,又能融合西方资源,开始走上成熟之路。60 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一种水深火热的处境,可谓是中国文学面临的大灾大难。经过一段时期的审视反思,80 年代朦胧诗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文学已经开始能够运用洗发文学资源和理论加以创新创作,这标志着中国文学走上相对健康的发展之路。从这段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能忽略本土经验带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依然要认识到本土经验的弊端,掌握适度原则,结合西方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优势,从而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对本土经验的理解,我们要具备世界意识,对它的复杂性进行辩证性地批判、继承和发扬。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福贵认为,对于本土经验的思考,我们应当认识到我国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发挥的作用,为世界性的文学思想贡献的价值,作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具有世界意识和人类意识的文学才应当具有世界性的价值。在前提下,笔者认为,本土经验是我国甚至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艺术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有力支撑,但我们也应当以一种世界的意识来讲本土经验世界化,促进中国文学的创新。20 世纪本土经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发挥的积极意义有目共睹,例如沈从文借助古希腊牧歌艺术,结合中国传统诗歌,将湘西民间诗歌创作转型。然而,有部门文学家就没有从世界的角度出发对本土经验进行世界性和现代化的转型。比如 20 世纪 40 年代,新民歌体、新传奇体、新章回体等艺术成就不高,主要在于这些只是对本土经验的简单重复。也有些文学创作者甚至完全否定本土经验的价值,盲目地借鉴外国文学,无法引起读者共鸣,没웃有继承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导致中国文学创作停滞不前。本土经验的起起落落都告诉我们,要想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一定要以本土经验为基础,积极与世界文学资源融合,同时加以创新实现本土文学的世界性和现代化。

注重本土经验,很大一部分是要重视地域文化和边缘叙事的本土经验。比如彭见明的《那人、那山、那狗》,陈亚先的《曹操与杨修》都有很强烈的地域特色,他们认为乡土文学在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和独特性以及人们的真实精神风貌上恰到好处,对于寻根文学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以本土♚为根基,同时又要超越本土,这样才能实现世界性。另一方面,从边缘叙事的角度找到以宗教和民俗为本位来叙述民族兴衰或者家族文化等的本土经验与世界性的契合点,也是开启中国文化发展大门的有利途径。

二、本着本土经验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的构想

站在世界的角度激活本土经验

本土经验是民族文学的根基,是发展民族文学的不竭动力,但是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抽象的本土经验,而应本着动态发展的意识,站在世界的角度,激活隐藏在本土经验里美的元素,从而实现本土经验的转型,促使本土经验的创新,加快本土经验现代化和世界化的进程。比如,赵树理借鉴中国本土小说资源的同时,加入人道主义思想,将本土文化现代化,从而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很好的艺术成就❥。还有一些作家,比如残雪,韩少功等等,之所以能够取得很高的艺术造诣,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西方文学的启发下,以世界的眼光借助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发展湖南巫楚文化,最终取得本土文化世界化转型的成功。

如果没有世界性的眼光和思维观念,只是纯粹地对本土经验加以应用,那么中国文学发展只会走上衰落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就中国诗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诗要根据民歌和古典这两个本土经验,学习外国文化,创作民族的形式却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统一内容的新诗,这样才能改变艺术偏枯的局面。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本土经验的价值,就行贾平凹所说的那样,只有民族性的,才是世界性的,没有民族性的境界,即使借助西方精华,也难以创作出世界性的具有本民族独特性质的中国文学作品。

立足本土探究人类的普遍价值

文学创作的意义在于探究人类的普遍价值,而中国文学亦不例外。因此,发展中国文学,必须把握探究人类的普遍价值的立足点,从而充分认知到人类的共同特点而在文学作品中尽情融入人类普遍价值的思想情感,充分表现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心态特点和审美情趣,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赢得世界的肯定和赞扬。那些在世界上为人所知的文学著作都是一本土文化为根基的,比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就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审视人性的缺点造成的悲剧,以及思考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探求了人类普遍的一种不妥协的永恒精神。再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就讲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大家族的兴衰历史以及传统的爱情故事,林黛玉的故事催人泪下,引得世界文学家纷纷研究红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立足本土民族文化,审视和解析人类普遍价值。再比如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就讲解了对于金钱的欲望如何出卖自己的传统的良知和人性,这种既基于本土,又和探求人类本性的世界文学保持一致的文艺作品,必将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坚持本土经验与世界资源的融合与创新

清朝的闭关锁国和中国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软实力的飞速发展,都告诉我们应当借鉴西方先进文化,融合世界资源,实现本土文化的创新和世界性的转型,从而促使中国文学发展更上一层楼。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各民族的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阐述王 雯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必将代替过去那种地方性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物质的生产是这样,精神性的文学创作亦是这样,而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民族精神是全世界的,我们要突破民族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样才能形成一种世界的文学,受到全世界的推崇。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应当继承本土经验的同时,融合世界资源加以文学创新,有机统一本土化和西方化,这样才能驱动中国文学更加快速地发展,走着新时代的前面,走向世界。季羡林曾提出,我们要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平衡性,本着拿来和送去的勇气找到发现东方和文化输出的落脚点。然而重新发现东方,要有信心冲破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重围,辩证地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通过对话和交流来探求和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合理有效地向全世界展现我们东方的文学作品。在融合世界资源进行文学创新的时候,切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把握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旨,从人类的普遍价值出发,创造出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世界性的中国文学艺术作品。

三、结语

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必须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从而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现实背景下寻求中国文学发展之路,必须结合本土经验与世界性的优秀文化理论和西方方文化资源,利用世界资源进行创新,实现本土文学的世界性和现代化的转型。另外,西方国家开始认识到中国文学对于世界文☿学发挥的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我们更加应该对本土经验保持信心,但同时辩证地看待本土经验和世界性的关系,睿智地以一种世界性的角度,依靠本土经验而探究发现人类的普遍价值,促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