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之现状对策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已经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普遍开展起来,经过多年的审计情况来看,还有许多亟待提高和完善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使其资产和资金在规定的框架内合法有效地运行。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偏离框架的问题。大多数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其职能定位不够准确,简单地认为只是一道程序而已,使审计力度打了折扣。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健全,其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因而发挥不了其监督、评价和管理的职能,审计报告做出后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使要求整改实施的内容流于形式。
审计程序不规范,表现在程式简单,参考标准不一,手段上没有信息化和电算化。因而对本企业的审计方案设计简单,得出的审计结论可信度不高,不具有权威性影响了审计质量。
审计范围狭窄,知识经济是一个多元经济,审计的内容也是一个多元的内容。知识的商品化、产业化、信息化,使电脑管理、网络管理在知识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面对电子货币、电子邮件及虚拟公司,审计提供的信息也由以前单一的财务信息转向非财务的、非经济的,甚至是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信息。
在这种不确定性信息因素增加的环境下,审计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扩展和延伸,无形之中加大了审计工作风险,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还停留在财务审计上,忽视了经营效率审计与风险审计。使内部审计职能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企业的正确经营决策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普遍存在学历偏低而且知识更新慢,对企业经济活动很少参与,对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不了解不熟悉。
在工作上审计方法不多,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无头无续,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内部审计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面对日益多元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需要在完善企业管理中狠下工夫。此时,企业的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资金短缺问题,而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导致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和效益不断下降等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减少内耗。为了使企业健康有序正常发展,为了高效经营管理,满足投资和管理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内部审计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和使命,从企业财务审计向企业管理审计延伸,由监管监督向服务咨询延伸,触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我国现代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也从粗放型管理逐步转入精细规范化管理。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来应对,资产和资金的运作也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同时监管管理体系也必须相应跟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中的第一道安全监督防火墙,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对市场风险和种种诱惑,做到依法经营,规范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是对企业经营者的严峻考验。这恰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发挥好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管理职能,©就能及时有效地揭示问题,提示风险,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上、财务上和制度体制上存在的漏洞,做到主动纠正。这对企业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经营和投资风险能够起到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推动下, 企业积极配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年审报告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出据审计报告。企业必须按照国家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务实标准》等有关精神,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和制度,规范其监督职能,提高监督效率,扎扎实实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高效经营发挥积极的作用。
过去企业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下设审计机构来对企业进行审计, 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审计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 必须由专门的审计机构来完成, 且必须设立由企业最高管理层领导下设立的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这样就确立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应该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把作风正派,法律意识强,业务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人员选拔到审计队伍中来,直接由企业负责人领导,解除其他代管职责,做到专职不兼职。明确其职能范围,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和标准,明确审计范围和工作流程,做到依法审计,高效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要充分认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最高领导层要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第六、八、九、十条中都规定了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应当为内部审计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前提保证,应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应像抓生产抓安全一样的力度抓好内部审计工作。在重大经营方案制订和市场行为等活动中要有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同时企业领导要加强法律意识,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法经营企业。减少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行政干预,不给他们增加负面压力,对打击报复诽谤诋毁等不良行为要坚决予以抵制和批评教育,解除审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在规定的监管职能范围内高效地开展工作。企业内部审计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审人员首先要作风正派,一身正气没有私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又有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审计能力。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经常性地开展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宣传✘贯彻政策法规和案例分析,来提高企业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企业把好审计关。内审人员只有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深入企业第一线,熟悉单位生产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熟悉掌握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规律和经营业务状况,才能对枯燥的财务数字和报表进웃行正确的剖析,做出正确的审计结果。
四、不断探索审计方式和拓宽审计领域。
要从过去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监督管理扩展,包括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目标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领域延伸。要做到企业业务发展到哪里审计就深入到哪里,如企业经营中的内外合同,物资采购,各种预算,招标投标等等业务。审计方式要从过去的事后审计转向全过程审计,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事后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的局面。
要制定审计工作程序,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以保障企业利益、集体利益为前提,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程序,充分利用信息化电算化等转移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积极进行寻找探索,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为适应现代企业的高速发展,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必须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系统审计与数据审计相结合,将技术创新和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审查企业资源的取得是否符合财务管理中实现了财富的最大化,关注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尽力为管理当局提供一个资料依据,能正确做出预警,使管理当局对金融风险、舞弊、经营风险、政策风险及早做出应对策略。
重视内部审计结果的处理落实。通过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结果要及时向管理层反映汇报,以便管理层研究分析,总结经验,在制度和管理上找差距加以完善,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完善管理改进落实审计结果的过程中也要进行跟踪审计,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直到彻底整该为止。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作为企业治理自我约束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在《审计法》、《公司法》的规范下,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不受任何部门和任何人的影响,在查阅资料、调查取证等方面始终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企业治理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对所了解的重要事项都要认真地予以披露,促使被审单位部门严肃执 ϡ行审计决定、整改意见和建议。只有内部审计完整地进行这些功能的实现,企业的内部审计才会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使企业的组织,控制架构趋于合理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