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4-11-13 09:14:4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大学从产生至今,国际化一直是它的重要特征,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际化成为推动大学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从历史发展和现实要求来看,推动国际化进程,是云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

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化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国内外高校都将国际化建设作为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手段。2013年初,在云南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提出,希望云大把“中国一流、世界知名”作为发展目标,聚一流师资,创一流学术,造一流人才。李纪恒省长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求云大努力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云南大学根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和指示,结合自身的历史与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把学校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的国际化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存在区别的概念。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国家、地区、高校、院系和个人多个层面,因而它与大学国际化不能完全等同。但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因此,从外延来说大学国际化寓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之中,在内涵上大学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ツ国际化的本质属性。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外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表述,难以做出确切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它的定义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这一定义目前得到大多数学者上的认同。

二、国际化是大学的重要特征

翻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到,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文化大潮和西方高等教育的不断传入,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就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经验、制度与模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没有中国的近现代高等教育。东陆大学(云南大学的前身)也正是在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全国开设大学之风日盛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学校在创办伊始就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学校创办者唐继尧认为大学应该开放于世界,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滇省、局限于亚洲,应该走向世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之路。他指出:“东陆大学者,东亚人之大学,非滇一省之大学”。“东陆大学之成立其所负文化上之使命不限于云南一省,将进而谋西南诸省文化之ฌ均衡与向上,以与中原齐躯,而同欧美争衡。”第一任校长董泽以“承先古文明,鉴欧美科技进步,学术民主”为办学宗旨,博采众长,网罗了一大批学界名流到校任教。当时,全校超过半数的教师为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另外还聘请了四名外籍教师来校执教。东陆大学一时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可见,云大从诞生开始就形成了国际化办学的传统。国际化办学方向为云大在20世纪30-40年代出现的办学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云大要实现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加快国际化建设仍然是一条重要途径。

三、国际化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大学的功能来说,国际化是大学履行自身的基本职能,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的三项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第一,大学的中心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需要国际化。古代高等教育之所以从萌芽时期就具有国际化特征,根本原因在于知识具有普遍性,一切学问都是无国界的、世界性的。基于此观念,教师跨国界的“教”与学生跨国界的“学”成为大学与生俱来的现象。当今世界已进入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反映在经济、技术、知识和人才等方面的竞争,而最终体现在人才上的竞争。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标准也是趋于国际化的。因此大学必须国际化,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人才,以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第二,大学追求以学术自由为核心的一套价值体系。其中,国际性是其一项恒久性的价值追求。大学除传播知识以外,更以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真理和推动科学进步为己任。由于一切学问都是无国界的、世界性的,因而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真理和推动科学进步本身就是一项无国界的事业,它只有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系统中,通过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与借鉴才能不断获得进步。第三,大学服务于社会,这是由高等教育自身的属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大学要实现自身发展 ☻,保持竞争力,必须与经济社会之间保持良性互动,互为依存,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当前,国家实施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发展战略。云大应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以面向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周边地区为重点,在加快培养国内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把学校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高等教育桥头堡”,服务于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这既是新时期赋予云大的新使命、新任务,也是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四,大学通过国际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理解,是新时代赋予它的一项新的重要职能。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机构拥有利用国际化来填补‘知识空白’和丰富各国人民和各种文化之间对话的很大优势”。因为大学作为传播知识、探索真理和发展知识的场所,它不同于其他组织,基于知识的普遍性、世界性,大学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和文化、意识形态、信仰的不同,开展平等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从而促进跨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四、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为了检测大学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大学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国内外相继对构建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

国外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IQRP、ACE和日本大阪大学三个评价指标体系。

从国内外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来看,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每个体系所包含的指标级数和指标量不同,每一级指标名称和含义(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在国际化战略与政策目标、组织构架、教学与科研、师生交流和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已达成共识。

第二,国外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都建立在对大学分门别类的调查、统计和大范围的实证与改进的基础上,国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多基于文献研究,缺乏大范围的实验与改进,而且对不同类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和水平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 第三,国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估结果一般都采用描述性的意见和建议。其主要方式是立足于院校自定的目标进行自我诊断与评价,并在外部调查的基础上给出专家意见,以帮助院校进行改进。它不提供一套国际化行动的标准,对不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进行比较。国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有一套由评价主体所定义的标准,它对每一项指标都赋予了权重。这种加权量化的评价方式,其结果体现为量化的分值和院校之间的排名。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与欧美、日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国际化的理解与行动选择也不完全相同,反映在构建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上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国际化程度遥遥领先的西方国家多从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出发,多以描述性的定性指标来考察大学国际化水平。对中国高校来说,国际化行动实质上是提升办学质量,追赶欧美发达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种策略。因而评价指标体系更多体现了外在的形式和数量,基本趋向于运用定量指标分析和赋予权重的做法来考察和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笔者认为,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其目的在于检测大学国际化发展状况,然后加以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注意在重视量化指标的同时,克服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追求形式而忽视内涵的短期行为。

五、结语

总之,国际化既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区别于其他类学校的主要特征,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是把云大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对我国高校而言,国际化行动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手段,不是目的。国际化水平高并不一定反映其办学水平高,而高水平的大学既是国际化水平高的大学,也是办学特色鲜明的大学。任何国家的大学都植根于各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我们在走国际化道路的同时,必须坚持本土化,将国际化的经验融入本土特色之中,形成和保持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适应国情、民情和地情,为本国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