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中的跨文化语用现象

时间:2024-09-20 15:24: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跨文化语用学是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语用交际的语言学应用。汉英之间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以汉语为基础,以语言的差异性和语用学为理论背景,以对比和比较为主要方法,观察、分析中外文学小说中运用中的种种现象及差异。主要以《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语用意义,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更需要关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语用意义的构建和理解。从《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语言艺术对比中体会不同文化的语言差异,体现中英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多含蓄外国文化多直白,从语言学新的视角解读人物的语言特征,体悟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中外文学;语用学;跨文化视角

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要注意从语用手段层面分析文化载体;从语用环境层面分析文化蕴涵;力求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语用中产生的种种差异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由此揭示出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的相关规律;以及从语用主体层面分析文化策略,构建了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体系,力求在汉英语言表层对比的基础上,挖掘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中每个人的对话都富有性格特征。举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的几句话为例,刘姥姥与周瑞家的已多年没有来往,与贾府更是天壤之别。在这情况下要实现告贷求助的目的是有困难的。一见面,周瑞家的就认了半日才认了出来。坐下谈了几句话,就问刘姥姥是“路过,还是特来的。”气氛很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你看刘姥姥是怎么说的呢:“原是特来瞧瞧你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在语用学中主要体现了权势原则,因为刘姥姥和周瑞的相对权势较大所以说话更加的委婉含蓄,说£明中国人说话更多的是含蓄,曹雪芹把人物真的写活了。

还有下面也非常妙。周瑞家的介绍了琏二奶奶之后,这对姥姥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又不能明说,她就随口答道:“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的。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了他?”本来刘姥姥不认识,他却说认识,这是因为他的社会地位低他不敢说不认识,遵循了礼貌的原则。另外,他违背了格莱斯的质量原则。

细读原文,我们不难想想见姥姥当时说话时忐忑不安的表情体会到她故意把话说得迂回曲折含混其辞而又不失时机地把目标由王夫人转向王熙凤。我们再来看第五十二回贾母与王熙凤的对话,贾母点头叹道:“我虽疼他,我又怕他太伶俐也不是好事。”凤姐忙笑道:“这话老祖宗说差了。世人都说太伶俐聪明,怕活不长。世人都说得,人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说,不当信。老祖宗只有聪明伶俐过我十倍的,怎么如今这样福寿双全的?只怕我明儿还胜老祖宗一倍呢!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如果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的话,这句话完全违背了数量原则,贾母就说了一句话而凤姐却说了好多句奉承的话,可见她的会话含义就是极力奉承贾母,另外,这句话还违背了质量准则,认识不肯活到一千岁的,完全的夸大体现了凤姐的能言会道的特点。

贾母笑道:“众人都死了,单胜下咱们两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老妖精一个词用的诙谐幽默,说得众人都笑了。这番对话,作者写出了凤姐的机警敏捷、能说会道。宝玉生气后道:“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铼头鼋吃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写得也非常生动。说这句话必须是听话人和说话人双方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比如双方都知道归西就是去世的意思,王八是骂人的话,如果没有这种背景可能双方很难理解。上文提到贾芸求凤姐管花木的事,他们的对话也非常精彩:“那贾芸一径回家。至次日来至大门前,可巧遇见凤姐往那边去请安,才上了车,见贾芸来,便命人叫住,隔着窗子笑道:‘芸儿,你竟有胆子在我的跟前弄鬼。怪道你送东西给我,原来你有事求我。昨儿你叔叔才告诉我说你求他。’贾芸笑道:‘求叔叔这事,婶娘休提,我这里正后悔呢。早知这样,我一起头就求婶娘,这会子也早完了,谁承望叔叔竟不能的。’这里有一个语用前提,就是他已经去求叔叔了,所以他才会说后悔。

明明是自己想要答应非要拉上第三者的借入,体现了中国人说话的委婉含蓄。此段对话堪称经典,思之令人发笑。

从这段话中我们了解到,在中国的小说中大多采用兜圈子的形式,喜欢用委婉含蓄的手段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用赞扬的方式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并且用违背质量和数量准则的方式表达尊人的意愿。并且中国人很重视权势大小,权势越小说话越含蓄。在威胁到别人消极面子时中国人常常先绕一个大圈子再委婉的说出自己的请求。

中国的文学中语用特点主要是含蓄的,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外国文学中的语用特点。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得红润的美艳”。

“这是一个灯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灯塔”能指引航向。罗密欧之所以来到这儿,就是因为朱丽叶安息在这里,这里用比喻表明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就是光明,就是美好。“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衷赞美,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可见外国人在表达感情的时候是直白的,用“我的爱人”,“我的妻子”这种重复的词汇体现出语言的力量,语言的重复更多的是为了强调。

“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惜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可见外国语言比较形象,这是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妇的台词。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像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表明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深的思念。

“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契约是外国文化的一部分,听话和说话双方必须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理解。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罗密欧眷恋着朱丽叶并决心追随朱丽叶而死的强烈感情。

“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f岩上冲撞过去吧!”

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出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可见外国文学™中多用比喻去表现语言的间接性。按照约翰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分类,▲罗密欧主要对朱丽叶实施了表达的行为,表达了浓浓的爱意。

可见外国文学多直白形象,给人直观的冲击力让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

朱丽叶:明天我应该在什么时候叫人来看你?

罗密欧:就在九点钟吧。

朱丽叶✎:我一定不失信,挨到那个时候,该有20年那么长久,我记不起为什么要叫你回来了。

罗密欧:让我站在这儿,等你记起了告诉我。

朱丽叶:你这样站在我的面前,我一心想着多么爱跟你在一块儿,一定永远记不起来了。这段话显然是违反质量准则了,可见外国文学中多用夸张的说法去表现人物强烈的感♫情。如果说中国是委婉含蓄小尺度的,那么外国文学就是潇洒磅礴大尺度的。

文学是各国文化一个缩略的影子,从中体现了各国的文化差异,已经从中体会出的跨文化语用差异构成各国文学一个显著特点。这也就是洪堡特说的“一种语言就是一个世界观”。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