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其宗

时间:2024-09-20 15:01:0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都有属于自己领域的美学特征。从表现手法来看,在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中,都会用到“变形”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法,在儿童文学领域它体现了儿童文学的变幻无穷这一文学特征,而在成人文学领域它却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当然,在不同的文学领域,这种“变”的原因、结果和意义都有很大的不同,从对两者之间差异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明显差异。

【关键词】儿童文学;成人文学;形象创造;艺术真实;生活真实

一、形象创造

每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靠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生活形象,然后为了探明生活形象的内在东西,把生活形象进行加工,再创造,最后就上升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西游记》中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猪八戒三十二变;《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魔法变身;格林童话《青蛙王子》中,英俊的王子被恶毒的巫婆变成了青蛙;在科洛迪的童话《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因为贪玩在玩具国变成了驴;在罗尔德・达尔的幻想小说《女巫》里,小男孩又被坏女巫变成了小老鼠……,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不论是变成甲虫、青蛙还是老鼠,他们在形体上由人变成了非人,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仍然具有人的思想和意识甚至语言,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变”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目的就是要创造出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

不管变成什▲么,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只是“变”的原因,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作品中的表现大不相同。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大甲虫呢?我们不能从儿童文学的视角去分析,格里高尔自己没有特异功能,他的身边也没有什么巫师之类。多数人认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由于社会因素和外界的压迫,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与格里高尔的内在因素、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能不能承受这种超负荷的生活压力,还要看自我调节能力和心态,从小说中很多细节和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格里高尔性格脆弱的一面,最终致使他不堪重负,异化成一只大甲虫。

在儿童的世界里,物我是同一的,由人变成非人是轻而易举的事,一个简单的理由就可以让你变形,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可以拥有魔法,想变就变,这就是艺术的真实性,艺术真实不需要符合逻辑思维,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3]。《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里的人物等等,这种变幻是儿童文学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变幻中,作品呈现出来的神奇美妙的幻境,深深吸引了儿童读者。

儿童文学作品中“变形”随处可见,但并不一定蕴含深刻的道理,只是为了增加作品的新奇感,让作品充满趣味性。《变形记》中,作者让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原因的,是暗含玄机的,“变形”只是一个手段,作者是要借助这种怪诞的表现手法来揭示或者批判些什么,这就是成人文学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体现,所以“变形”在小说中具有艺术真实性。

二、生活真实

“变形”这一独特表现手法,在成人文学中,似乎更能显示生活的真实性。格里高尔的变形,使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不仅不能给家里带来经济收入,反而成了家人的累赘,于是家人对他的态度也有了一个渐变的过程,由同情、冷漠到厌恶,以至于想把他弄走,父亲以为他做了什么凶狠的事,板着严峻的脸急忙朝格里高尔冲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只苹果狠狠地打中了他的背,并且深深地陷了进去。“父亲的严惩使格里高尔身受重伤,那只苹果没有取下来,一直留在身上,以致引起伤口周围发炎”,事情远没有结束,随着家庭状况进一步恶化,家人对他的态度也进一步恶化。他吓走了房客等于吓走了财神,这惹怒了全家,他最钟爱的妹妹下定决心要把他弄走,最后,格里高尔伤心欲绝,加上父亲给他的身体上的创伤,使格里高尔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格里高尔“变形”后的不幸接踵而来,从其自身来看,形体的变化引起了他言行习惯、饮食起居和生理器官的变化。对甜牛奶、白面包这些过去喜欢的食物,现在却本能的厌恶,而腐烂了的蔬菜、晚饭剩下的肉骨头、过去吃不得的乳酪,却成了美味佳肴。天花板成了他踱步的地方,沙发底成了他的温床。格里高尔变形的后果是悲惨的,不仅没有变回人形,ส而且还不幸死去。总之,格里高尔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存在形态[4]。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不幸可以看出,现实生活的可怕,这就是成人文学所要表现的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的统一。

儿童文学通常有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原因很简单,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真善美最终都会战胜假丑恶,最终呈现在儿童面前的还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因此,儿童文学中变形的最终结果却大不相同:青蛙王子最后不仅变回了人形,还与小公主结婚了;匹诺曹也改过自新变成了真正的人;《女巫》里的小男孩虽然没有变回人形,但是他凭借老鼠这一特殊形体制服了女巫,最后跟疼爱他的姥姥幸福地生活着。显而易见,他们都比格里高尔幸运的多,他们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儿童文学在对待真实生活的问题上,应当与成人文学拉开距离,因为生活真实的某些内容是不适合在儿童文学中展现的。[2] 三、艺术真实

不管变形的最后结果如何,对于作品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变形记》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人变为非人,而作者对异化的批✿判是通过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的情节来体现的,他的家人由开始的同情、关怀,渐渐变为厌烦乃至厌弃,甚至跟他最亲近的妹妹也不例外。起初,父母关心他,是盼着他早日变回人形,继续赚钱养家;妹妹关心他,是盼着他送自己进音乐学院。后来,当他们发现格里高尔越来越不可能恢复人形的时候,态度也就逐渐冷漠甚至期待他的死亡了。这些内容残酷而真实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即便在由血肉相连的家人之间,亲情也销蚀殆尽。此之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所以说,作者用这种荒诞的、假定性的手法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为了更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

《木偶奇遇记》更是一部带有趣味性的,有浓厚说教意味的童话,它的成功在于突破了教育童话孜孜训导的模式,趣味性大大增加,比如主人公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因为贪玩,不爱学习,就变成了驴。王子变成青蛙后,偶然与小公主相遇了,并且帮小公主捡起了掉进水潭里的金球,公主表面上答应与青蛙做朋友,其实心里十分不乐意,骂他是“丑陋的讨厌鬼”,后来青蛙变成了英俊的王子,公主便与王子结了婚。很明显可以看出作者对公主忘恩负义,嫌丑爱美的批判。而达尔的《女巫》却不同,小男孩发现了女巫们要消灭所有英国孩子的阴谋,而被女巫变成了一只老鼠,但是小男孩没有害怕,并且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消灭掉了女巫,最终,英国的孩子得救了,小男孩也没有变回原形。这篇童话故事可以说没有任何说教意味,它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个惊险、有趣、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作者也凭借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具幻想力的童话大王”。

变形这一表现手法在很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有的是为了展现人物的特异功能,有的是为了突出作品的教育意义,但更多的是为了突出作品的幻想成分,增加趣味性。而《变形记》里格里高尔的变形,从来不会使读者感到好笑,有趣味,作者用这种荒诞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被异化的丑恶嘴脸,这就是成人文学所体现的艺术真实。

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表现为对儿童世界的反映,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童文学接受主体不同。在儿童的眼里,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物我是同一的,因而变形在他们看来是很正常的,儿童的世界就是一个变幻莫测,神奇美妙的世界,所以,变形就是对儿童世界真实的反映。古今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层出不穷的变形、魔幻、拟人、荒诞、极度夸张、时空错位、死而复生等情节与描写,这在以理性思维判断世界的成年人眼里,简直是十足的荒谬与荒唐,是严重违背客观事物真实性的。但在儿童看来却是那么真实可信、生动逼真。

【参考文献】

[2]卐杨实诚.儿童文学美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168.

[3]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王彦军.异化与人格――也谈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问题[J].作家作品研究,2009 (1):3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