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与九部交响曲

时间:2025-01-13 21:30: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前言

1770年12月16口,贝多芬出生在波恩一个有着短暂音乐渊源的家庭。他的祖父老路德维希,在1761一1773年间曾任宫廷乐队长;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的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企图把4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贝多芬不仅受到父亲的强迫、练琴,而且常常半夜三更被酗酒后的父亲从梦中拖起来练习。不满8岁的贝多芬被迫在波恩听众面前表演卖艺,11岁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

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贝多芬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年仅14岁บ时就被指派为宫廷的助理管风琴师。1787年母亲去世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但贝多芬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遭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并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还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

2创作背景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维也纳定居。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钢琴家的身份出入于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到贵族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想。但ツ是,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们的奴仆,而是与贵族们处于平等的地位。后来,贝多芬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ฏ。

1797年以后,贝多芬的耳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能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而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在巨大的病痛折磨下,他还以超人的毅力进行音乐的创作,贝多芬最杰出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贝多芬晚年是他一生中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口这位伟大的乐圣病逝于维也纳。他去世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边,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维也纳的所有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交响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音乐作品,表现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都在十九世纪初写成《第一交响曲》的创作的确切年代己经无从考查,但1800年4月贝多芬亲自指挥了《第一交响曲》首次公开演出,因此估计这部作品是在1799年底写成。1802年贝多芬写成《第二交响曲》。这时,贝多芬正经历着个人精神上的危机:他的身体很不健康,疾病一直无法减轻,他的耳聋正在加剧,他同朱丽叶之间的爱情破灭,他甚至己经立下了遗嘱。但是,就在经历着个人苦难和绝望的当时,他开始理解到一个人的真正使命,意识到对社会和人民大众的神圣义务。他说是艺术留住了他,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容许自己倒下。在贝多芬精神最忧郁的时期却写出了充满欢乐情绪的《第二交响曲》,他要用音乐去阐明重大的生活问题,去表现为人类美好的将来而斗争的英雄形象。

1789年,贝多芬结识了法兰西驻维也纳大使伯纳多特将军和法兰西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克罗采。他了解到许多关于法国革命以及革命中,国内进行的种种社会改革、艺术的作用和音乐家的社会地位等问题。使他不但在思想上了解了法国革命,而且还具体熟悉了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歌曲和进行曲的革命音调。由于对社会与政治革命己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候的贝多芬不仅是民主的,而且是革命的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803年,贝多芬开始了《第三交响曲》的写作。当他完成这部,交响曲时,在总谱扉页上写下:题献给拿破仑波那巴的字样。但是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稍息后,就把原来题献的字迹涂掉。这部交响ซ曲出版时,便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

1806年,贝多芬完成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这时候,正是贝多芬眷恋着他的情人丹莱莎的口子,乐曲正反映出他这些口子生活中所充满的诗意。早在1805年,即在创作《第四交响曲》之前,贝多芬就开始构思《第五交响曲》。但这部作品一直到1808年才最后写成。当年《第六交响曲》同时完成。关于《第六交响曲》贝多芬称它为对农村生活的回忆,还说:只要对农村生活有一点体会,就不必借助于许多标题而能想象得出作者的意图。但他同时还说:《第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它是感受多于音画。

1811年,贝多芬开始创作A大调《第七交响曲》并于次年初完成。这几年,贝多芬的耳聋正在加剧,同丹莱莎的爱情破裂,而在这样的岁月,他却写出了像这样尽情赞颂生活的欢乐,这样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确是令人赞叹不已。1811年,贝多芬创作《第七交响曲》的同时,也开始,创作他的F大调《第八交响曲》并于1812年在林茨完成。与其说这部交响曲是被生活的力量所激奋的感情表达,不如说是幽默和轻柔的微笑更为合适。看来他创作这部交响曲要比《第七交响曲》顺当得当,而且可能是由于解决生活困境所促成的。在这里,他好像回顾自己的经历,嘲笑他过去的幻想似的;在这里,上一世纪的风格特点,以诙谐为基调的处理,同时还结合进一些全新的手法,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表现力,充满美丽可亲的朴素特质。

3结语

1822年底,应伦敦爱乐协会的约请,贝多芬开始创作D小调《第九交响曲》。1824年全部写成并在维也纳首次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在贝多芬的全部作品中,《第九交响曲》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响乐领域的伟大成就的总结,它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贝多芬早在波恩时期,就己经进行《第九交响曲》的构思,它的基本主题的最早草稿是在1809年和1817年写出的。在1815一1817年间,他的笔记本上还记录着第二乐章主题的各种设计,至于终曲合唱主题的旋律,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也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之中,例如1794年写出的歌曲,1808年完成的《钢琴、乐队与合唱幻想曲》和《斯蒂芬亚》序曲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