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视角下《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红楼梦》的疏失

时间:2024-12-26 03:00:4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红楼梦》于1 9 9 9年由外文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英译由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完成,用以对照的汉语原文由出版社编辑提供。此书精美典雅,庄重大方,曾获国家图书大奖,堪称《大中华文库》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从翻译角度,说明该书的前勒口、版权页、总序、前言、正文等方面存在的错漏之处,并借此说明我国典籍外译在走出去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红楼梦;疏漏;典籍外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1 . 引言

1999年外文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红楼梦》,全书六卷,英译由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完成,用以对照的♪汉语原文(本文称为原文,但并非译者所据之原文,笔者注)来源不详,据笔者研读比对,应该是出版社编辑的百衲本。此书设计精美,印制精良,典雅庄重,曾两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但笔者在研读中发现,该书美中不足,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疏失和错漏,个别问题还比较严重。下面拟从翻译角度谈该书在护封、版权页、总序、前言、正文等方面存在的错误。

2 .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疏失错漏分析

2 . 1 前勒口存在的问题

英译简介的首段末句存在语法错误:“The wide-ranging and meticulous structur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ogether with its literary merit in the form of exquisite language, make it universally recognized as the epitome of the art of the classical novel in China.”译文中,主语为“the structu☿re”,单数第三人称,“wide-ranging and meticulous”两个形容词作前置定语,“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是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together with its literary merit in the form of exquisite language”这个作状语的介词短语不影响前面主语的单复数,所以谓语动词“make”应改为单数“makes”。

2 . 2 版权页的翻译问题

该书卷I的英文版权页下面,外文出版社地址“百万庄大街”被译为“Baiwanzhuang Road”,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的地址“车公庄西路”译为“Chegongzhuang Xilu”,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地址“银盆南路”被译为“Yin Pen South Road”。“银盆”译为“Yin Pen”,而“百万庄”“车公庄”却译成“Baiwanzhuang”“Chegongzhuang”,“南路”意译成“South Road”,“西路”音译成“Xilu”,这明显属于翻译不一致。 2 . 3 总序的翻译

总序的译文中两处“鸦片战争”的英译不一致。第一处译文是“the Opium Wars”(P11),原文在第二部分第三段:“鸦片战争以后,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P3)。第二处译文却是“the Opium War”(P15),原文在第三部分第三段开头:“鸦片战争终于催醒了中国人沉睡的迷梦……”(P7)为什么同一个历史名词“鸦片战争”,对应的英译一个是复数一个却是单数?细心的读者会不会无所适从?这是排版印刷错误还是译者的大意?这一错误出现在所有《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中华典籍的卷首,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2 . 4 前言译文

该版《红楼梦》的前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石昌渝教授撰写,主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内容、艺术成就、影响和主要版本以及《红楼梦》的对外译介,内容比较丰富和全面。笔者发现前言ฉ的英译有几处失误。

前言中的“脂砚斋”一律被译成“Z h i Yanzhai”,这种译法会让人误以为是一个姓脂名砚斋的人,就如同石昌渝教授的姓名英译为“Shi Changyu”一样。而事实上,“脂砚斋”只是一个笔名,中国百家姓里也没有“脂”姓。准确的译法应该是“Zhi Yan Zhai”。

汉语前言中的“丁亥夏批语”ศ(P27)本意是“丁亥年夏天所作批语”,而且下句话是“可知它过录的时间在丁亥(1767)年以后”,清楚说明“丁亥”是年份名,但却被译成了“the commentary by Ding Haixia”,意思是“由一个姓丁名亥夏的人所作的批语”,显然错误。

2 . 5 正文汉英对照疏漏

该版《红楼梦》号称“汉英对照”,但许多地方所谓的“汉语原文”与英译并不对应,据笔者不完全统计,错漏之处多达数百处,字数少则一字两字,多则数百字。英汉文字此有彼无、内容不一、位置不同、貌合神离的,层出不穷。限于篇幅,仅举两例。

第十四回秦可卿死后送殡名单中,有“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相应人名的英译为“Xie Qiong”(P372-373)。笔者查了各个版本,此处异文仅为“谢鲲”与“谢鲸”,应分别译为“Xie Kun”和“Xie Jing”。笔者曾以为是译者误将“鲸”字认成了“琼”字,后来查外文出版社杨译本,发现该人名使用的是韦氏拼音“Hsieh Ching”,转换成现代汉语拼音正是“Xie Jing”,汉语即“谢鲸”。此处错误应是出版社编辑粗心大意所致,将“鲸”字误认为了“琼”字,也没有认真查对韦氏拼音与现代汉语拼音,而擅自作出的修改。

错得比较离谱的当属探春贴身女仆名字的英译。该人名有的版本为“侍书”,有的为“待书”。本书汉语均为“待书”,据笔者统计,共出现45次,英译除8次省略未译、1次用定语从句指代外,译为“Daishu”30次,另有6次为“Shishu”(如P1061)。这到底是译者太粗心还是另有原因?笔者查外文版,发现该人名使用的一律是韦氏拼音“Tai-shu”,转换成现代汉语拼音正是“Daishu”,对应汉语“待书”,如同“黛玉”的旧译为“Tai-yu”,现译为“Daiyu”一样。“有正本”仅仅第37回1处为“侍书”,其余皆为“待书”;“庚辰本”将“待书”点改为“侍书”(单人旁的一撇明显厚重,点改痕迹明显。译文主要依据的应该是“有正本”。汉英对照版中错得很离谱的6处“Shishu”应该是编辑据“庚辰本”擅改英译所致。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