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分析
一、语料描述
语料的选取范围涵盖了如下内容:小说叙述部分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直接描述及提供的相关背景;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以及和小说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小说中其他人物对林黛玉、薛宝钗的评论;小说中与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相关的诗、词、曲、灯谜及其他文学形式。在语料分析的过程中,隐喻识别过程,基本按照通篇意义理解确定语义群,在语境中识别词语意义一确定词语是否具有更为具体的基本义确定当前语义是否通过基本义来理解这样四个步骤来进行。如果在后两个步骤中均得到肯定答案,即可判定该词语具有隐喻用法。ツ
二、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刻画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在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刻画中共存在隐喻表达约920处,其中林黛玉约572处,薛宝钗约348处。在刻画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小说作者各有侧重,在选择概念隐喻时,有类似也有不同。刻画林黛玉、薛宝钗外在特征的概念隐喻对比,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仙子般的相貌出众、才华横溢的人物,小说作者选择了神仙域和植物域来刻画其外在形象。.林黛玉是神仙,如今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怨不得我们太太说这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是一对儿,原来真是天仙似的。
黛玉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尽管神仙并不真实存在,但在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却是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概念。无웃论是佛教还是道家的信仰者都真诚地相信神灵的存在。一位仙子在人们的想象中通常是美貌超凡的。因此,小说中用了神仙这样的始源域来形容林黛玉的超凡脱俗和好面容,林黛玉被描述成嫦娥下凡,神话传☑说中嫦娥偷吃了仙药,长年居月宫,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被描写成以美貌出众的女子。
以神仙来理解林黛玉的外貌,不仅能彰显她的绝代俊美,而且赋予读者无穷的想象力,让每一位读者心中都有一个林妹妹。林黛玉是植物, 四季循环伴随着植物的兴衰。作为人类最为熟悉的始源之一,植物一直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
人们种植谷物食用,养花种草怡情,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人们看到植物的生长周期发芽、开花、结果、枯萎,便联想到自身的出生、成熟、衰老、死亡。不知哪天来临的风雨可能让植物一夜凋零,人生也会遇上难以预料的天灾横祸卐。正是基于种种人们所联想到的相似性,人们会用植物来理解人。植物有很多种类,在《红楼梦》中用来描述林黛玉外在形象的始源域主要有两类:花和草木。花主要用来理解林黛玉的美好形象,从容貌到内心,都像是花一般。而草木主要选取了处于生命循环过程低谷时期的特性来表现林黛玉生命的纤弱。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薛宝钗与林黛玉在某些方面是有共性的,她们同样是年轻的女孩儿,都有着如花的美貌。在以上几例隐喻表达中,花的香味、形态以及某一具体种类分别投射到薛宝钗身上来描写其汗水、容貌及雍容气质。在享有共性的同时,林黛玉和薛宝钗又各具个性,她们的个性特征是通过同一始源域的不同下属词来彰显的。如小说中多用芙蓉喻黛玉,牡丹喻宝钗,芙蓉的清高纯洁和牡丹的华贵雍容很好地展现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不同风格。同时,隐喻表达的数量也影响着意义的表达,数量和对意义的强化成正比。
三、结语
在小说中,花喻黛玉的隐喻表达出现了38处,除了刻画其外貌,还用来描述其生命状态,如花落喻人亡。✌但用来描写宝钗的关于花的隐喻表达仅有11处,且多数为对包括宝钗在内的一个女子群体的描写,对于宝钗单独的描写仅限于她的容貌。隐喻表达数量上的差异,加上林黛玉前生即是绛珠仙草的传说,使得她身上的花味更浓,花的意象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