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命中每个诗意的瞬间

时间:2024-12-26 02:15:5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曾经与友人交谈,谈到最喜欢的文人时,我说:我的男神是苏轼。喜欢他的阔达、淡泊、从容,笑对风雨。喜欢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光是读着,就觉得口齿盈香,一种清静怡适之乐油然而生。

于丹老师新书亦是以这句词为书名。清是清新淡雅,欢是随缘自在。她用婉约淡然的笔触,向读者讲述自己走过山川、涉过江河的经历,讲述用一颗灵性的心,唤醒生命中每个诗意的瞬间。

【唤醒・幸福】

你是否会因为生活的平淡琐碎磨钝原本敏锐的触角,曾经感动过自己的景色变得平淡无奇,曾经感染过自己的诗句再读却索然无味。幸福,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怎样唤醒曾经的幸福呢,在《寻常岁月,漫成节日》一文中,于丹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斜阳照亮的光阴里,我和台湾的朋友王先生夫妇坐在他家阳台上闲闲地看远方。王先生忽然问我:“一个月前的今天,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

我怔一怔,开始拼命回忆,确乎想不起来一个月前的这一天傍晚是不是在家里,甚至不太确定是不是在北京。

“那么,十天前的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王先生又问。

我再努力回忆,似乎不在北京,做什么都忘记了。

“三天前呢?还记得吗?”他转头看着我。

三天前的傍晚似乎在准备行装,平淡无奇的一个寻常黄昏。

王先生笑了:“于丹,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会被忘记,但我要让你记得今天这个傍晚,记得在我家阳台上看过的落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满眼熠熠的光彩。

落日之前,我刚刚在他家吃过一碗牛肉面。

为了这一碗面,王先生亲力亲为,提前两天炒好酸菜,然后用冰糖细细地焖着。我到的前一天晚上,他开始熬牛骨汤,用小火炖牛筋。等到我进门前一小时,他才开始炖牛肉。我喝第二杯咖啡时,他太太开始下面。简单的一碗牛肉面,他们夫妇用了两天的时间,用心得让人动容。

在那个我至今记忆犹ภ新的落日时分,我悠悠地想:这一生时光里,充满着种种的不确定,绝对确认的只有终将老去这一件事,什么才是我们可以抓住的时光呢?回忆已经定格,未来还没展开,真正可以抓住的只是当下这个瞬间,尽心倾情过好了当下的人,少一点遗憾,就多一点无怨。

【微评论】记住一个寻常日子的理由,有时只是因为自己在这一天投入过特别的努力和诚恳。生活,原本就是一个个细节连缀而成,在每个细节中倾注真诚与耐心,不辜负生命中的每一天,你会发现,幸福就在你身边。

【适用话题】幸福;知足常乐;活在当下;珍惜拥有

【唤醒・闲情】

闲情,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是个过于遥远的词了。飞速运转的社会,每个人都步履匆匆,神色焦灼。闲情似乎只存在于书中,存在于千年前的魏晋时期。在《没钱的日子,欢喜的流光》一文中,于丹向读者讲述了有关闲情的故事。

我很庆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见过许多没钱的欢喜和典雅。我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去安徽省委工作。夏天放暑假,我和母亲去合肥看望父亲。

我们住的宿舍外面有一个四四方方的水泥阳台,上面没有任何装饰,中间放着一张小方桌,四周摆着几把大藤椅。父亲和他的朋友们,穿着老头衫,摇着大蒲扇,靠在藤椅里。表面上看起来寻常极了,但他们毕竟是文人,自有属于他 ヅ们的雅致。他们几个人经常拿一幅白扇面,第一个人吟一首诗,第二个人提笔把诗题在扇面上,第三个人在扇子的背面挥毫作画,而另外一个人则在一边静静地刻章。等到书画作好,再盖上闲章。他们合作做了一把又一把扇子。等到他们各奔东西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个人合作的扇子。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林叔叔告诉我:“小丹,要记住什么是入声字。不会入声字,你就唱不了昆曲;不会入声字,你就不会作古体诗。我学问没你爸爸好,但是我吟诵比他强,因为他是北方人。所以,吟诵要跟叔叔学。”

直到现在,我都特别怀念那个阳台。那个地方的情趣,中国文人的气息,一直都让我怀念。所以,没钱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只要心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日子依然可以饶有情趣。

【微评论】原来,闲情与钱无关,只是一种心境,欢喜典雅的心境。这是一种在清俭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的心境。有了这种闲情,水泥阳台可变做世外桃源,淡泊清雅的文人在此吟诗作画。他们用对生活的热爱,将寻常日子过成一首诗。

【适用话题】闲情;发现生活的美;淡雅的情趣

【唤醒・善良】

于丹初中时在普通中学读书,成绩不好,性格内向,幸运的是,遇上了王德芳老师。王老师是她的语文老师,他悉心教导于丹,用极大的耐心肯定她、鼓励她报考中文系。后来,于丹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变得自信,后来又准备报考文艺美学的研究生……《生命中的成全与托付》讲的是于丹与她的恩师的真情故事。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得知王老师肺癌晚期。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已经是弥留之际,薄薄的被单底下几乎看不见人形,只露出一张蜡黄的脸。当时,他才五十多岁。师母告诉我:“他已经有一个星期不能说话了,但是你说话他听得见。”我上前拉住他的手,他的手瘦骨嶙峋,嗓子里呼噜呼噜带着浓重的痰音,目光灼灼地望着我。

我还能对他说什么呢?我又能为他做什么呢?他看着我,我看着他。他说不出话,而我的话和泪都哽在喉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我想起了他当年用四川话念的那些李太白、苏东坡的诗词,我想起了他给我留的课外作业,我想起了他家里的读书卡片……这是用生命提携过我的老师啊!我觉得要对老师做一个实在的承诺,忽然就说出一句:“老师,我考古典文学的研究生!”我是一瞬间作出决定的,因为这个承诺,我改报了古典文学研究生。

王老师忽然特别有力地抓住我的手,用浓浓的痰音挤出来一个字:“好。”后来,师母告诉我,这是他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个字。

【微评论】人生这条路上,充满着偶然与必然,也许报考什么学校、学习什么专业都有偶然的因素。但是促使于丹最终走向成功的,有必然的因素,那就是成长道路上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不仅仅是求学道路,生命中总ว会有别人善意的的成全,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成长,不辜负这珍重的成全和托付。

【适用话题】善良;成全与托付;将爱传递下去

【唤醒・亲情】

在《清明:血脉里的眷恋》一文中,于丹写到她对清明节的感受。清明意蕴深厚: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个节日,很容易让人想起逝去的事,想起自己的亲人,很容易唤醒人们血脉中延绵不绝的亲情。

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我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姥姥像贾母那样慈祥地呵护我,而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正。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数字还要多很多。

……

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我的父亲,我的姥姥,在他们离去之后,我才知道♀人生中总有一些遗憾,就是他们健在的时候,我对他们的爱还不能深深地懂得。也是在他们离去之后,我才一天比一天明白,父母亲人之爱有时候是要隐忍着多少委屈!姥姥送我上学时的目光,背后不知道压着多少痛楚,只有她心里明白,那是最后的生离和死别。

父亲在病重的那几年里,每一次电话都跟我说,丫头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我有时候还真听了他的话,其实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疼,他是有多么想我。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น亲人、师长。

【微评论】亲情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不以贫富贵贱而改变,不因时间久远而淡漠。很多时候,被亲情滋养的我们,忽略了父母的付出,以为那是理所应当。只有自己有了孩子,才能体会到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深沉无言的爱。所以,请珍惜上天赐予的亲情,珍惜生命中每一位亲人。

【适用话题】亲情;感恩;子欲孝而亲不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