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
摘 要:根据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情况,对钻孔灌注桩质量控ฝ制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孔灌注桩;施工;控制
因钻孔桩属于隐蔽工程,且影响钻孔桩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发生缺陷桩等质量事故,而对缺陷桩的处治必须有效,以免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钻孔前的质量控制
在准确放样的前提下埋设护筒,埋设护筒的方法和要求,《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以下简称《规范》)已作出了较详细的规定。如果采用挖坑法,比较简单易行;桩位位于旱地时,可在原地适当平整并填土压实形成工作平台;位于浅水区时,宜采用筑岛法施工;位于深水区时,宜搭设钢制平台,各类施工平台的面积,应满足钻孔灌注桩成孔作业需要,在对位及钻孔过程中,均应观测调整钻机的水平和垂直度。
☿ 2、钻孔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应根据孔位所在的地质情况、选用的钻机型号和性能,选择合适的钻锥。在钻孔过程中,应采取减压钻进,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杆、钻锥和压块重量之和的60%,以避免和减少斜孔、弯孔和扩孔现象。
应注意钻孔的连续性。因故停钻时,应将潜水钻机及钻锥提升至孔外以防埋钻。发现异常情况,如塌孔、进尺异常等问题,应仔细观察分析,查明原因和位置,及时与监理、设计单位取得联系,采用相应的对策。掉钻落物应及时打捞,以免被泥沙埋没,影响继续钻孔。
3、成孔后的质量控制
在钻孔到位后,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清孔。若是钻机钻孔的,应注意提升钻锥20~30cm后继续循环。可用相对密度较低的泥浆或清水压入清孔,具体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如地下水位高时,地层容易坍塌,泥浆相对密度可大些,但过大会造成混凝土顶升困难,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泥浆比重上下不一的情况。清孔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水头,经常检测泥浆指标,一旦达标,迅速起钻。可用直径比设计桩径小5cm钢筋圆圈放入孔内验收桩径,然后下钢筋笼,尽可能缩短浇筑前的操作时间,减少沉淀量。
将制做好的钢筋笼下放时,应保证钢筋笼的焊接质量,成笼圆直。应选派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人员操作,为节省时间,可两名人员同时操作。要求严格按图施工制作,包括钢筋的数量、钢筋笼的加强箍,这样才能保证下ส放时不变形。
准确计算钢筋笼的置放位置,要保证伸进承台部分的钢筋长度。下放时,随时调整笼子的位置,使笼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为了保证中心的一致性及保证钢筋笼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沿钢筋笼纵向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在下导管前,应对导管的连接进行水密试验,并记录各节长度和编号,便于浇筑过程中的长度计量。
4、浇筑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是材料的准备工作。砂的过筛、去除各种杂质、石子的冲洗等等。其次就是对各项操作机械进行检查。
导管在每次浇筑卸管后即冲刷干净。浇筑前的连接应分清编号及长度,以免影响计量埋深值。由于混凝土在泥浆中灌注和养护,混凝土的操作配合比应在保证设计强度前提下再加上一个保证率。
《规范》要求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因此应准确计量导管上口漏斗的斗容量。容量不够的,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保证首灌混凝土的冲击力和排淤能力。另外,也要检查漏斗底口的隔水设施是否完好可靠,不要因人为的疏忽而导致事故。
5、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每次下料后,都应准确测定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计算导管埋深,从而确定导管拆卸的节数,作好拆卸记录,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而造成断桩。在混凝土浇至钢筋笼位置时,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使导管有较大的埋深,待混凝土表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再提升导管口控制在最小埋深,使导管口高于钢筋笼底骨架一定距离继续灌注,防止钢筋笼被顶托上升。
当灌注将至设计位置时,由于导管外泥浆稠度增大,混♀凝土顶升困难,可用水冲法稀释泥浆,提高灌注落差,并适当加大埋深,因为此时泥砂、部分拌和物及被首批混凝土翻上来的沉淀物等杂物均落在混凝土的上面,测深无法反映混凝土顶面高度,容易造成误测,致使过早停浇。所以,《规范》规定桩顶标高应预加上0.5~1.0m的高度,以后再开挖ด基坑后凿除质量不高的一部分桩头。
6、处理断桩的几种方法
7、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应注意预防为主,即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遇到问题,更不能盲目的废桩或补桩,要有科学的方法及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